1. 奠文怎么写
祭奠文乃古今丧葬必须之物,虽言文无定式,然其格是不可不知,种类及一般措辞亦不可不知也,
故抄录故父之撰文数例,以备不忘耳。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一、起车祭文式
起车祭文,即丧葬时,灵柩欲抬往山上安葬之时,孝男孝女跪拜之时所寄之文,例文如下:
例一:
维
公元○○○○年岁次○○年○○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代大父(或母)谥(或讳)○(姓)公(或○氏)之灵曰:痛维吾父(或母)罔极深恩,未报毫厘,
胡云一梦,庵忽辞尘,兹奉灵柩,安葬福岫,灵车既驾,往处幽宅,载 陈牲礼,永诀生天,父(或母)
其鉴格耶,尽哀诚
谨告
如上例,“维”字,“某代大父(或母)”,“谨告(或尚飨)”皆在其它行列之上,称为“三开头”,
按闽南风俗,子孙辈排列为:不孝男○○,孝妇○○,孝女○○,孝婿○○,孝侄男○○,孝侄妇○○,
孝侄女○○,孝侄婿○○,孝孙男○○,孝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孙男○○,
孝外孙女○○,孝曾孙男○○,孝曾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曾孙男○○,孝
外曾孙女○○等,依此类推。
2. 祭祀文的写法
祭文是古时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时所诵读的文章.屈原的《九歌》是最早的祭文.祭文范围较广,只有祭奠死者的文章才属于哀悼文体的范畴.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一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少,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祭文的书写格式: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示例:祭祖父文 维: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3. 祭文怎么写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
1、上香
2、奠嚼(酒)
3、献馔(zhuan)(肉)
4、献羹(geng)(饭)
5、献帛(钱)
文毕:
1、叩首
2、叩首
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4. 祭文怎么写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
1、上香
2、奠嚼(酒)
3、献馔(zhuan)(肉)
4、献羹(geng)(饭)
5、献帛(钱)
文毕:
1、叩首
2、叩首
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5. 祭祀文的写法
祭文是古时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时所诵读的文章。
屈原的《九歌》是最早的祭文。祭文范围较广,只有祭奠死者的文章才属于哀悼文体的范畴。
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
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一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
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少,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
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
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
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
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
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
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
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
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
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
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6. 祭文怎么写
祭 父 文 时维公元二零零七年元月二十一日,农历丙戌年腊月初三,乃祭奠之期,行奠孝子唐守益,孝女唐守琼、唐守芬、唐守容、唐守谦、唐守岑恭具香烛楮财、时鲜供品。
不腆之仪、置祭于家父唐经科老大人灵前,作揖叩首、低头泣血告慰祭奠之辞: 呜呼!终身难忘冬月廿六日夜,刺骨寒风起,吹散我父与子、女两分离,家父撒手人寰,享年七十七。天地感动、长空倾雨。
较场顶竹木低头垂泪,南广河碧水鸣哀悲泣。我们跪拜家父灵前,痛心疾首、泪如断线珍珠涮涮落地,各自哀声悲啼,多少往事从头涌起。
父亲尚未成年,祖父死去。位居兄长,生活靠你、年少失学,在家种地,栽秧打谷是能手。
犁耙铲搭样样行。家庭重担,嫩肩挑起。
解放六年,命运转机,参加工作,服务乡里。 我们作为您的子女,深感荣幸。
因为您退休前,对待工作,敬业勤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勤政为民。人们常说:唐书记,是好人,为人正直,实事求是,办事公平。
对待同志肝胆相照,对待百姓,平易近人。工作几十年,群众有好评:无论在曹营,还是在德胜;无论在县革委,还是在农委。
都一直保持着**员的先进性。 敬爱的父亲啊!您不但是人民的好公仆,还是我们心中的伟人。
您对祖母很孝顺,您对母亲很坦诚,您对我们尽其心,不求我们都成龙成凤,但要我们堂堂正正地做人。教我们爱文就多读书,爱武就去当兵,再不然就当农民,勤劳能致富,勤劳能生存。
父亲思想观念新,从不重男把女轻。不管是儿还是女,同样对待很公平。
同样关心我们成家立业,同样为我们指点迷津。父亲啊!您是菩萨心肠。
善良品行,不使我们挨饥饿,不使我们受寒冷。就怕我们懒惰,就怕我们生病。
为我们健康成长,确实操了不少心。羊是畜牲,不忘跪乳之恩;鸦是禽类,尚报反哺之情。
我们是人,对您的大恩大德,肯定铭记终身。 父亲啊!您因忽然得急病,奇方妙药也不灵。
天命难违成永别。从今后,要见父亲,除非南柯梦里寻。
跪在灵前泪珠滚,思亲感恩之言难表尽,恭奉清酌敬父亲,盼望父亲来领情。敬爱的父亲啊!儿女们祝愿您一路走好!早登佛国入天庭! 哀哉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