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顾茅庐怎么写独幕剧
时间: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地点:隆中诸葛亮的住处
人物: 刘备:蜀国的首领
关羽:刘备的结拜兄弟(大将)
张飞:刘备的结拜兄弟(大将)
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能人(后
来是军师)
童子:诸葛亮的仆人
[幕起,刘备三人在宫里商量
刘备 跟两位兄弟商量一下,我决定今天第三次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备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关羽 前两次都没见着,这次我估计还是一样。
张飞 (很急躁地)大哥,这次用不着您亲自去,他如果不想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 (气冲冲地)你这样不尊重人才,你不知道一个人才抵百万雄狮呀。
张飞 既然大哥这样尊重一个人才,那我也就不再无礼了。
兄弟三人来到隆中诸葛亮的住处,到了诸葛亮家门前
刘备 (轻轻地敲门)请问诸葛先生在家吗?
童子 (轻声轻气地) 先生正在午睡,我去叫先生。
刘备 不用了,我在这边等候就是了。(说完便转过头)二位贤弟,你们在门口等候。[接着便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过了半晌,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张飞 (火冒三丈)这先生太傲慢了,我哥哥在这里站着,他竟在那里装睡不起来,等我去房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关羽再三阻拦,才把张飞劝住。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了。刘备快步走进屋去。
刘备 先生,我想请您出山辅助我完成统一大业。
诸葛亮 我年轻才疏,恐怕会误了您的大事。
刘备 先生太客气了,请先生以天下为重,对我进行教导。
诸葛亮 依我的看法,您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而后再统一中国。
刘备 (非常振奋)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我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谢谢先生,请先生一定出山辅助我完成大业。
诸葛亮 既然您诚心诚意,我就跟您走吧,尽我的力量帮助您。
[幕落。
2. 三顿茅庐写的是什么
三顾茅庐写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了将来兴复汉室的大业,急于拜求贤能之士。而当时诸葛亮被世人称作卧龙先生,与当时的庞统合称为“伏龙凤雏”。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 三顾茅庐
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3. 写三顾茅庐的作文
三 顾 茅 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人马互相攻伐,连年征战。刘备胸怀大志,欲建立一番功业。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诸葛亮(字孔明),隐居在隆中卧龙一带,人称“卧龙先生”。刘备听谋士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便带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亲自去隆中拜访他,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他们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时却没能见到他,兄弟三人不由得失望而返。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风雪第二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没想到还是没能见到他,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表明自己的诚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又过了些日子,刘备吃了三天素,沫浴更衣后,准备再次去拜访诸葛亮。关羽却说:“诸葛亮也许只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去也罢。”张飞也说:“不如直接将诸葛亮拿绳子捆来。”刘备责备了两人一顿,又带着他们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这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于是和两个兄弟等候在外面。直到诸葛亮醒来,三人这才进草屋,真诚地说明来意。
原来诸葛亮早就知道刘备要请他出山,他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前两次故意外出不见,这次又假装睡觉。然而刘备并没有放弃,反而一次比一次虔诚,最后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建立起蜀国的基业。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房:草房。三顾茅庐也写作“三顾草庐”。
原意: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屋去拜访他。
比喻意:诚心诚意地邀请或拜访。特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亲自登门去看望或请教有学问的人。
4. 初出茅庐是谁写的
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 释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 处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刚出道
示 例 那傻小子是“~”,我们准可以扫光他!(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近义词 初露头角、乳臭未干、初露锋芒
反义词 老成持重、老马识途
歇后语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灯 谜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英 文 wet behind the ears <as green as grass; lacking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of life;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
典 故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