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补申请书怎么写
申请书最核心的是表述愿望、提出请求
(不要太长,说清楚自己请求就好,太长反而适得其反)
申请书的写作格式一般来讲都是固定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
(一)标题
申请书一般由申请内容和文种名共同构成。题目要在申请书第一行的正中书写,而且字体要稍大。
(二)称呼
通常称呼要在标题下空一两行顶格写出接受申请的人名称,并在称呼后面加冒号。如“敬爱的···老师:”。
(三)正文
动机、理由要重点写。申请的理由比较多,则可以从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
(四)结尾
申请书可以有结尾,也可以没有。结尾一般写上“此致——敬礼”之类表示敬意的话即可。
(五)落款
落款,即要署上申请人姓名和成文日期。
2. 两免一补申请书
两免一补”申请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叫XXX,家住XX县XX镇XX村,现在XX中学七年级上学。我家中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爷爷奶奶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常年有病在身,父母亲文化浅薄,没有工作,全都在家中务农,妹妹还小,需要一个人专门照顾。我们家没有一分土地,农业收入分文没有,仅靠父亲的低保收入和妈妈辛勤打零工挣得的微薄的收入来支撑,家境十分贫寒。我家六口人中有三人身体都不好:爷爷是多年的类风湿,手指和脚趾关节已严重变形,别说干活,就连照顾自己都成问题;奶奶因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而行动不便;父亲患有眩晕症而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为看病他们不得不花大量的钱用药物维持,尤其是妈妈,为挣钱供我上学,从来不舍得在外买一顿饭。全家的经济来源就靠妈妈一个人起早贪黑……今年开学时候,我攥着全家人凑齐的100元生活费,才来到这里上学,接下来的两年,我的生活费单靠父母含辛茹苦拼命劳作一定仍是杯水车薪,如今我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为给爷爷、奶奶看病买药确实都已是穷困潦倒了。每当放学回家看见爷爷奶奶为我的生活费发愁叹气而偷偷落泪的时候,每当看见父母越来越苍白的脸色的时候,我多想能够自食其力,能够让父母别再为我的生活费担心,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不知道我欠他们多少,我只知道用我的努力来打造他们后半生的幸福安乐是最好的回报。我不想因为家庭贫困而荒废学业,更不想辜负全家人对我的一片苦心。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为了能够保证我圆满的完成学业,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孝敬爷爷奶奶、孝顺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地向学校递交此申请书,谨在此恳请班主任及学校领导体谅我的困难,依照国家的有关政策,给予我“两免一补”的救济,以解我的心中忧虑。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早日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为中华腾飞,贡献自己的一切。谢谢您们了!
期待学校领导批准!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3. 一免一补申请书怎么写
希望以下相关资料能对你有用 一、什么是“两免一补”及为什么要实行“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简单来说就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实行“两免一补”,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确保教育机会公正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我省“两免一补”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是什么? “两免一补”,即同时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对其中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实施范围和对象为:一是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教生;二是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持有当地民政部门颁发的特困证(卡)、低保证的农村特困群众和城市低保户的子女。 “一免”,即免费提供教科书。
实施范围和对象为: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农村特困群众子女以外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我省享受“两免一补”人数和资金是多少? 从2005春季开学开始,我省对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29272名贫困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5%)实行“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及对其中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其它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707959名贫困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8%)实行“一免”(免费提供教科书)。
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对约26.3万名农村特困群众和城市低保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 2005年,中央和省共安排专项资金24873万元用于“两免一补”工作。
为了减轻基层负担,除中央提供免费教科书10840万元外,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部分资金14033万元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 四、我省享受省定“两免一补”资助的贫困生条件是什么? 设区市所在地城区和县级市市区范围内贫困生的认定:持有当地民政部门出具低保证的城市低保户子女。
农村贫困生的认定:1、持有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特困证、卡或低保证的农村特困群众子女;2、父母双亡,无任何经济来源;3、父母一方已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4、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5、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经济困难;6、家庭成员久病无钱医治,造成家庭经济困难;7、父母中有弱智或精神不正常,不能劳动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8、学生本人残疾,造成家庭经济困难;9、人口较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10、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 五、我省贫困生认定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包括资助的条件,资助的名额,资助的申请、审核、监督和申诉程序等),组织学生填写申请资助表。
2、由学校会同村委会成立有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受资助学生名单。3、对初步确定的受资助学生名单,由学校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的乡、镇范围内张榜公示7天。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公布举报电话,及时查处有关问题和修订资助名单。4、学校将公示无异议的拟资助学生名单及学生有关信息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
5、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对各学校上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关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并批复相关学校,建立工作台帐和数据库。 六、我省如何对贫困生进行管理? 贫困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资助的贫困学生作出适当调整,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
要自下而上逐级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动态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按年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跟踪问效机制。 七、我省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是什么? 对贫困小学生免费提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科学、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科目的教科书;对贫困初中生免费提供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科目的教科书。
免费教科书一律加盖“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印章。 八、我省免杂费标准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是多少? 1、2005年秋季免杂费标准为: (1)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城以外的乡镇及县城所在镇所属农村学校学生,小学每生每学期5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65元。
(2)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城以外的乡镇及县城所在镇所属农村学校学生,小学1-2年级每生每学期68.5元(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为65元),3-6年级每生每学期83.5元(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为8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97元(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为90元)。 (3)县城及市区学校学生(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城区),小学1-2年级每生每学期98.5元(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为90元),3-6年级每生每学期118.5元(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为11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142元(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为130元)。
(4)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