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好村志概述
志书概述,或称总述、综述,是以简练的文字概括全志内容。从对村志内容的高度概括上说,它是村志的内容提要。从对村志记述的各种事物进行的归纳总结、揭示规律、提炼升华上说,它是一部村志的灵魂,起着总揽一村各方面大势大要、统观全局的作用。写作的总体要求是:源于各篇,精于各篇,提炼全志精华。
概述的作用
1.鸟瞰全志内容。概述通过宏观记述,将一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反映村庄全貌的内容,条理清楚、高度概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只要阅读概述,就能正确、快捷地了解村庄的过去和现状。
2.增强村志综合性。概述应站在全志的高度,纵述一村历史发展的进程,指出事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彰明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使一部村志的灵魂在概述中得以体现。
3.方便读志用志。读者通过阅读概述,就能抓住村志的主线,了解该村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短时间内了解全志的大概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升华全志内容。一部村志,篇章浩繁,要使读者全文阅读是很不容易的。卷首设置概述,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与综合,把握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将其升华为对村情规律性的认识,把村情的总貌、主要特点和发展轨迹,以精练的文字,钩玄提要,俯仰古今,突出重点,反映规律,为人们深入认识所志村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便利,起到升华立意的作用。
概述的写法
1.夹叙夹议式。一般而言,志书讲究“述而不论”,而概述部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以议论,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夹叙夹议,相得益彰,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写法。如《王山口村志》就是按照这种方法写的,从解放前直到村志下限的2008年,按照因果关系,遵循的规律,不回避主客观两个方面的问题,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王山口村发展的轨迹。
2.分期式。是写概述常用的方法之一,划分几个时期,然后在每个时期内进行纵横记述,有的村志就是按照解放前、解放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个时期进行叙述的。这种分期式的概述比较好写,但深度不好把握。
3.板块式。从几个方面或几个时期选取几个主要问题来写,从形式上看,似乎有些支离破碎,但在内容上却又浑然一体。如《王山口村志》的概述,写了旧村的建筑风貌,又写了解放后基础建设的成就,还写了当前旧村改造和建设新王山口的规划,用这几个板块展现了王山口村建设的历史与现状。这种板块式的概述,很有可读性。
4.大势大略式。以高屋建瓴之笔法,写事物的大势大略,不求其全而求其特,其要点是抓住事物的主线、主流来写,有令人“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5.侧记式。所谓侧记式,就是在概述中不直接记述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而是从与之有关的一些侧面,来记述它的兴衰起伏和因果关系,以烘托事物的发展。
概述的撰写概述虽置于全志之首,但写作时间却只能在全志形成之后。因为只有在全志其他稿件完成后,撰写人才有可能通读全部志稿,熟悉驾驭全部资料,经过周密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从中选取精华,谋篇布局,写出高水平的概述。
1.综合一村地理概貌,概述当地之自然与资源优势,写出大势大略,描绘整体村貌。
2.综合一村总体面貌与历史脉络,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归纳总结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化,分析村庄各历史阶段的兴衰及其原因,明晰今昔地位之要,以作鉴戒之资。
3.综合一村的经济状况,概述当地经济领域的发展潜力,探索其发展规律。
4.列举一村的特有典型事物、重大工程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充分体现当地的特点和优势。
5.例列在村志中的历史人物、当今闻人以及奸宄等,用以激千秋爱憎。
6.简述村庄有影响的物产、古迹、民间特种工艺、新生事物、优良风尚、陋俗等,以启思古之幽情,激励建设村庄之壮志。
7.村志概述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000字左右。
综上所述,概述应总领全志之要,从中引出资信之道,审时势之变,现发展之迹,观全村之貌。概述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详,行文围绕所志村特色作文章,文简理富。
2. 民族村寨志怎么写
民族村寨志是地方志的一种。
写民族村寨志首先要知道你是以什么身份或者视角去写的。我个人认为,写民族村寨志首先要从整体去介绍这个村寨的情况,可以从人口、历史、地形、地貌、气候、规模、经济类型、比较重要或者著名的传统文化等入手,给人一种整体观,总的了解这个村寨。
其次,就看你的着眼点或者写作目的,从这方面着重介绍、描写,结合文献资料(包括史料、已有的地方志、统计年鉴等)和调查(访谈、参与观察等)了解的情况,详细来写,重要的是突出特色。最后,要有一个写作目的的表明,还有你写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提出的解决意义。
希望能帮助你····。
3. 传记怎么写
高中老师讲的要点:
第一,“人物传记,必须有丰富的材料作依据”。
第二,充分反映主人公的曲折人生,是人物传记曾给读者印象至深的内容;
第三,写好一个人物传记,除了写他的形,还应写出他的神。传神。
传记的写法很多,但就我阅读传记的体验来讲,最好的传记,仍然莫过于那些细腻真实,同时能够在人物的经历中,浸透作者个人期许、情感或者理念的作品。或多或少,这些作品中会有借他人浇自己心中块垒的意思在里面。说远了,传记的鼻祖《史记》便是这种浸润了作者浓浓情感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项羽本纪》。项羽是什么人?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和汉朝开国之君刘邦争天下的好汉,是汉朝的敌人,而且是天字第一号敌人,不恰当的比喻,好比**之于我党。对于这样一个人,太史公给了他“本记”这样皇帝级别的待遇,同时还让项羽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好戏,临死对苍天呼喊“天亡我,非战亡我也。”——这应当是太史公对历史的假想,而非真实。但里面透出的对项羽悲壮的赞叹,其中寄托的浓浓的情感,远超刘邦,历代读者读到这里,也会不禁为之叹息。拿到现在的语境中来看,司马迁这篇《项羽本记》,无限吹捧和同情阶级敌人,是“反动史学”的鼻祖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