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美育的作文
从应试教育转化成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观念的一大转变。
应怎样使这一转变经久地持续下去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素质教育贯穿在所有的教育过程。
而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力蛙强,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在其它四育之中,影响且规定着其它四育及其功效。那么,素质教育与美育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我们应该从美育这一命题出发,去探讨一下其中的关系。
美育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说法。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是指艺术教育。
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是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不仅追求灵魂的完美,而且是超过这种完美的“天人合一”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
这一美育观的重新明确,高度地评价了美育的地位与作用,把美育从一般的、泛泛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提的层面中超拔出来,凸现出来,构成了一个宏观的图景,在这个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所折射出的明晰的影了。从论域范围看,素质是人们特有的综合能力,是社会物质活动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因此,素质教育自然是一种社会化的物质活动。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素质教育是审美教育(美育)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素质教育就谈不上美育;而美育反作用于素质教育。这种关系决定着素质教育只有和生动活泼的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完美的个性、高尚的人格,再加上德、智、体、劳教育,我们才会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最高的目标。
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到中国儒家的《乐记》、《礼记》,古代的先哲们早就注意到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诗”“乐”的陶冶情性、塑造人格的特殊作用,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又一独出的建树。
然而,由于科学对教育的异化和当代 “左”的教育思潮的影响.这一教育观念并没有健康地递传下去。目前,素质教育与美育脱节的根本症结在于:我们的一些同志还没有真正地理解美育的广大而又丰富的内涵,只限于对美育狭义的理解,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再者,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素质教育与美育以及各种能力培养的联系,我们要深入地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把美育贯穿在其中。
要想在教育实践中切实地把素质教育摆在首位,美育,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重视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可以把目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大大推进一步。我认为,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把美育渗透在素质教育中,并使之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一、鉴于艺术教育本身在人性塑造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应继续保证并高度重视音乐欣赏、书法美术等课程的设置,使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达到陶冶情操、培育人性、造就“和谐发展的人”的基本目标。如果个人连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都不具备。
他是很难具有美的认识能力和同化能力的。艺术的作用不仅可以使人认识到艺术的美,而且可以使人得到美的感染,从而由浅入深地得到灵魂的自我完善。
这是广义美育的基础,是素质完善的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二、把素质教育与美育拧成一条线,把各种课程串连起来,引入正轨的教学实践中。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严重的对立与冲突,但二者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广义上说,“应试”也是一种基本素质,我们应该摒弃的是那种误以手段为目的、短视的、片面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美育都不存在排它性,以美育指导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促进美育,正好把二者结合在一起,随着视点的转移,整体地渗入教学实践中,知识便带上了美丽的光环,吸引学生去汲取,毒探求,去自觉地接受沐浴,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净化。
在这里,美育是润滑剂,美育是催化剂,美育是加速器。只有美育才能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沟通。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的传导者,教师不仅要注意整体的形式美,而且要注意教学本质的思想美和情感美,从形式到本质,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
由于教学风格的不同,这种美的离析和渗透,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不同的位置上作具体的探讨和实践。 三、我们还应该重视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巨大功能。
我们应该认识到:硬件环境包括校院的总体设计、绿化、美化等建设。一所设计美观的“花园式”校舍,便自然地透入了设计者美育的构思。
若能让学生身处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各种美,同时也参于建设这各。
2. 美育心得500字
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音乐美育的基本性质 音乐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坚持德智体美等诸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认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它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和谐个性的人。
智者普罗塔哥拉认为:“音乐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谱、唱歌,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养成自制以摒弃一切陋习。通过和谐的旋律来陶冶性情。)
音乐美育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和领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音乐美育如何促进人向善呢?我们知道,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社会舆论和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它往往只诉诸于人的理智,总是以说教形式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和客观社会的价值标准,其教育手段和形式显得呆板、严肃和单调。
而要使道德教育真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已很难完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要使人们的言行、情感、思想意识等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音乐审美教育将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既不带任何强制性,又不带个人功利性,它是在诉诸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刻、持久。 音乐美育作为一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善。
音乐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并进而凝聚和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使人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人们希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构筑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和敏锐的音乐审美判断力。
这样,人们在接受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就可以把音乐的美感和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善、更为高尚。人们一旦有了这种美好的心灵和行为,就可以自觉地按照高尚的审美理想去审度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和行为,同时,根据美的标准和尺度去判断自然、社会、人的丑美。
而由于整个社会审美心理的普遍形成,又能改变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音乐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渗透于人的健全发展过程,它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教育门类。
多年的音乐审美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育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获得健康的发展,能调节、培养、丰富人的情感结构,使人获得接受美、排斥丑的心理定势和健康向上的、积极的审美意识。这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而且给人以善的诱导、健的促进。
二、音乐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如前述,音乐美育是一种自我生成的教育过程,它引导人对美进行感受、鉴赏,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通过对美的感受,引动其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的共鸣,使之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当学生接触那些表现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政治信念的音乐作品时,总会受到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思想教育,产生对人生的极大热情。
I8世纪英国杰出的音乐家罗杰。
3. <美学与美育>舞蹈的教案怎么写
近几年来,美学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以至形成了今天的“美学热”。这不是偶然的,它说明人们需要美,向往美,美是科学,科学的东西是禁止不了的。这种形势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搞好审美教育,去适应和推动社会主义两个精神文明的建设。可惜,至今美育尚未引起全社会和一些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他们还没有深刻的理解在学校教育中,运用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形象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会发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塑造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体态美,是培养人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有的学校还没有开设舞蹈课。我想,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艺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一面呼吁宣传,一面通过自己的艺术教育实践,去提高美育的地位,改变这种不理想的美育现状。
美育的含义
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和德育
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差异表现为目的的差异、方式的差异和效果的差异。
联系:两者都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一方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教育,它本身也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失去了德育,美育就失去情感感染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美的艺术之所以感染我们,就是因为它蕴含了人类对于善的事物的追求和对邪恶事物的排斥。另一方面,德育要化入人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机制的引入就尤其必要了。
美育和智育
智育指的是培养人认识和领会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能力教育,它包含知识信息的传授和知识能力的发展两方面。相对而言,美育偏于情而智育偏于知。
二者的差异:一是内容的差异。二是实施的差异。
美育和智育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智育通过经验归纳、逻辑分析和知识积累的教育引导,逐渐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美育则注重人的整体能力培养,在实施过程中调动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因素,塑造一种在感性直观层面上,瞬间把握事物内在特征的思维能力。这种审美直觉方式就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而且,审美的完成同样需要创造性的领会美的活的形象。
美育和体育
美育与体育的主要差别在于二者之间的教育基础不同。美育属于精神意识教育,体育属于生理体质的教育。
二者的联系在于一个铸造精神,一个塑造身体,身心相互协调,才能培养完整人格。
4.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好一首《归园田居》,好一个视功利为 粪土的陶渊明,好一派平淡的生平。
轰轰烈烈的生活我不喜欢,惊天动地的举措我没有去做过。朋友们,在这个激越的年月里,我却钟爱一种平淡,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品一杯香茗,翻几页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平淡是一种享受。
看着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种凄美的平淡,却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因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前半段生活,待到末年时,过着平淡的生活,就耐不住那寂寞了。
平淡,是一种享受。桃花源便是陶渊明平淡的畅想的最高境界。在那里,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乐,人们尽享平淡的天伦之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欧阳修虽遭贬谪,但却在平淡的生活中与滁民同乐,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享受一种平淡的快乐,所以他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平淡,我是宇宙中之一员,我不喜欢灯红酒绿,成名利欲。在平淡中,可以读古人之心;在平淡中,可以观自然之美;在平淡中,可以明白事物;在平淡中,可以感动彻悟;在平淡中,可以兼济天下;在平淡中,可以拥有许多。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古人有古人的平淡,我也有我的平淡。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乐,快乐即享受。虽然现在的我尚年小,没有明白那陶渊明的“真意”,但我想让喧哗的齿轮在内心停止,让平淡带来宁静的喜悦,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平淡,也是一种享受,来自于心灵深处
5. 如何写幼儿园美育调研报告
一、融合美育到各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美的教育 幼儿园各科教育都饱含着丰富的内容,重点包含以下方面: 1、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的听觉的艺术,按照节奏和旋律来影响着听觉,影响着儿童的情感,同时提升幼儿的听觉能力。
音乐教育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要锻炼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好的情感,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经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来教育幼儿学会有表情地演唱,并配合音乐做出优美的有节奏的动作,表演优美的舞蹈,全面培养音乐教师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幼儿学会唱歌,学会跳舞,锻炼技能,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例如,在欣赏《春天在哪里》的歌曲的时候,教师要教育学生将幻灯片放到屏幕上,学生们看到屏幕就想到碧绿的原野,想到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在美丽的画面中,在优美的音乐里,幼儿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而且感受到了音乐的丰富内涵,产生了全面的理解。
在音乐的影响下,幼儿的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增强,当幼儿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尽情展示舞蹈的时候,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幼儿学生在学会演唱歌曲,感悟歌曲情感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美感教育。 2、强化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是美术欣赏,美术是造型的艺术,强调着色彩的和谐,线条的明晰,更加形象和生动,并锻炼幼儿的视觉,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幼儿在感受美好美丽的玩具的时候,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表现欲望,喜欢用画笔来描绘想象中的画面和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对美的追求,实现幼儿对美的创造。 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学会绘画、泥工、手工等美术制作的时候,要教育幼儿从事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并提升幼儿的美术创造才能。
幼儿在画花朵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画出了同样的花朵,这样的画面让人不能喜欢。教师要教育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对花的观察,再开始动笔,这样幼儿就能画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来,这样幼儿就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
3、普及文学艺术教育 幼儿教师要重视文学艺术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充分创造情节,发展幼儿的情感。在幼儿的文学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讲童话、读诗歌、欣赏幼儿影视作品等来丰富幼儿的情感。
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欣赏作品内容丰富、情节感人的作品,积累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并教育幼儿产生美的教育,教会幼儿学会辨别事物的真假,学会分辨善恶,学会区别美丑。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表演来展现故事内容,可以通过童话和诗歌来欣赏作品内容,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海的女儿》,来教育幼儿形成优秀的品质,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丑小鸭》,来教育幼儿学会变化,学会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讲、读、看、练的形式,教育幼儿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断增长幼儿的知识水平,全面培养幼儿做人的美德,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锻炼和成长。 4、发展幼儿的体育 幼儿教师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可以培养幼儿的形体美、姿态美。
教师要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幼儿的优秀品质,发展幼儿的能力,并重视幼儿的艺术创造。在幼儿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给幼儿一些体育活动能力的教育,教育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能力,增强体质。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要重视结合音乐进行教育,也可以穿插小动物的手段进行。教师对幼儿进行学兔的跳的动作的时候,可以播放节奏性的歌曲,教育幼儿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学习小兔子跳跃,这样幼儿跳得就更活跃,自己的动作才能就更加得到提升,就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
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的活动,能提升幼儿的身体机能、提升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并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提升幼儿的健康水平。 5、深入进行常识教育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常识教育,通过综合性的知识教育的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充分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幼儿教师要经过长期和自然界的教育活动,利用常识进行教学,对幼儿进行热爱科学和爱护环境的教育,实施科学常识的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游乐场所,并领悟欣赏美丽自然的乐趣,重视丰富幼儿的情感,全面保护环境。
二、通过日常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 日常教育活动是美的教育的源泉,在幼儿美的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无知。 教师要积极创造好的培养人的环境,让幼儿受到潜在的影响,全面实施对幼儿的美的教育。
幼儿园要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重视幼儿的整体设计,美化室内在的装饰和布置,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构思,并关注激发幼儿的童趣。教师可以在围墙上装饰动物图画,给幼儿创造童话的世界,教师可以在墙上画出有内容的童话,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
教师可以教育幼儿产生愉悦的感觉,发展幼儿的能力。教师可以深入到园。
6. 美学论文怎么写啊
什么是美学 作者:未知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7-1-27 baidu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与形态,美的类型,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素质,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审美主体的提高(美育),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分析、评论、鉴赏文学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美学课的重点是介绍人类审美活动的最基本情形,切实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大学美育中的基础理论课程,面向全校文理科各专业学生开放。
只要你爱美,它就与你有关。
7. 什么是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扩展资料:
美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
2、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3、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美育教育
8. 幼儿园美育要怎么做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 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人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 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 作为一名美育老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
所谓大美育观就是强调美育、智育、体育的高度统一。作为一种新的美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美育观强调认知与审美高度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创造性,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意义重大。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实施美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效。任何研究离开了广泛的实践和参与,再好的理论也只是一句空话。美育理论研究的空前繁盛理应为美育实践带来丰富多彩,然而理论工作者对于教师的美育实践缺乏一定的指导。教师自身美育能力有限,又缺乏对美育理论的重视,这就造成了美育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养教师的美育能力成为美育教育实施的当务之急。
首先,更新美育理念,以新的理念来提高教师美育能力。轰轰烈烈的大美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大美育实践热潮中,相当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美育教育能力问题。教师的美育观念直接制约着学校美育教育的实践。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美育观念,深化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
大美育观把美育实施的主体从狭小的群体扩大到了包括德、智、体、艺术美育教师对等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师。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美育不仅仅只是艺术的教育,更是教育的艺术。它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想全面贯彻实施大美育教育的思想,必须把审美教育、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对美育理论和观念有了深层次理解后,才能更好的指导美育实践。
其次,提升自身审美素质以增强美育能力。良好的审美素质,是教师实施美育实践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审美素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审美意识的体现,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知识,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情境,美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先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以美育人。教师应该多创造条件进行审美实践活动,经常性的参加博物馆、美术馆,阅读经典的艺术是教程;利用节假日游览名山大川,欣赏自然美;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审美情趣。多读书,读好书,无论是文学,美术还是音乐体育等,只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们进行美的实践,增强美育成效。
再次,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美点。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美育观涵盖了学校教育学科的各个方面。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美点。教师要进行美育教育,就要擅长挖掘本学科教材的美点,引起学生兴趣,很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之中。例如,语文课就蕴藏着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它涵盖了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领略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等。思想品德就蕴藏着政治美、道德美和思想美。模范的故事,英雄的事迹,幸福的生活是社会美;山青水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是自然之美;感人的诗歌,绚丽的图画,动听的音符是艺术之美。不同的学科中孕育着不同的美,要想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这些,就依赖于教师的美育能力。善于挖掘,善于发现,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在美育中成长。
最后,不断美化自己的人格,提高美育能力。一个有着较高的美育能力的教师,必然具有美的师德。他会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着美的风范,以身作则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或许他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画漂亮的简笔画,能用最精妙的语言表达最真切的含义。他能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并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他不会用分数来责罚学生,不会在学生面前随意叼起烟卷,不会浓妆艳抹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更不会因为学生顽劣的恶作剧而私下刻意刁难。他会耐心的为学生指点迷津,娓娓讲述。他的课堂生动活泼,高潮迭起。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个教师具有了如此高尚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感染熏陶着学生。所以,教师只有不断美化自己的人格,才是提高美育能力的基石。
美育最根本的是培育学生丰满的人格和纯净的心灵,要使学生在教育的情境中感受美所带来的心灵的愉悦与舒展,培养学生高雅的趣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美育能力尤为重要。以大美育观为指导核心,如何提高教师的美育能力这一课题还需不断的思考与实践。
10. 写老师的美怎么写
老师最美
人们都说最美的是奇观,而我认为奇观的美是比不过老师心中的美丽的,不是吗?
每一位老师都是这样的,每当老师的嗓子哑了,或者病了,但老师从未说过“让我休息吧”,除非病得特别厉害。老师们宁愿自己受苦受累,晕到在教室里,也不愿意让我们拖一节课。不是吗?所以老师很美,特别是带病上课的老师。
老师的眼神很美。每当我们犯了错误,或者没完成作业时,老师的眼神总是严肃的,让人生畏。这时,老师的眼神仿佛在警告我们:怎么又这样?不是告诉过你们不要这么做吗!怎么又来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内疚的低下头。还有我们得奖的时候,老师总是微笑地望着我们,带着笑意的眼神仿佛要为我们加油喝彩,对我们说:“做得好,恭喜你呀!”这是,我们又充满了自信。还有……
老师的声音,也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