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人资料卡怎么做
先写名人的名字,再写其他一些复杂的东西,例如: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他生于1806年,死于1875年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他写过的作品有《 打火匣 》《 皇帝的新装 》《飞箱》《 丑小鸭》《 没有画的画册》《跳高者》《 红鞋 》《 衬衫领子 》《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 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 守塔人奥列 》《 蝴蝶》《 贝脱、比脱和比尔》。
2. 怎样填写科学资料卡片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我的大树
一、教学要求
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三、教学准备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5、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3. 怎样制作科学资料卡片
按其记录内容的不同,可把资料卡片分为三种,即摘录卡片(分类卡片)、索引卡片和摘要卡片(心得卡片)。
摘录卡片是记录比较重要同时又比较简短的资料的卡片,比如:记录一个观点、一条资料等等。一张卡片应当只记录一项内容,不能把几个问题混记在一起。
作摘录卡片,一定要记明资料的出处、问题的类别,最好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小标题,概括整张卡片的内容。索引卡是记录文献线索的一种卡片。
作索引卡片,必须写明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单位和日期等项目。心得卡是记录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观点和其他各种想法的卡片。
4. 成语故事资料卡怎么写
简单的,例如:
成语:指鹿为马
有关故事: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按照这样的格式,把故事适当的缩短,或者如果你知道故事,就只需要写下成语的意思、出处就好啦,卡片主要就是帮助记忆和理解成语的,不需要很复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