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重要会议的新闻稿怎么写
我这里有一篇关于学校领导三年规划研讨会的新闻稿件,你可以参考下,只要有会议记录就能写好会议稿件了。呵呵。
稿件如下:
x系三年规划研讨会顺利召开
x系新闻部记者xxx报道:
元月5日下午二点十分,xx系三年规划研讨会在7栋601会议室顺利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嘉宾有:xx系xx主任、xx副主任、各教研室老师。
此次研讨会由xx主任主持,xx主任对本次研讨会作了简要的发言后,首先由xx老师发言,说到,在团队建设中要做到大团队中有小团队,且各小团队有较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在学生竞赛中,做到理论知识培训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并且要善于挖掘校外竞赛的有利资源,从而培养并提升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竞赛知识。紧接着,她说到课程建设与实训室的建设,并强调了社会服务方面,张老师指出,要加强与外界企业的联系,必要时还可以为一些中小型企业提供免费的财务、税务方面的咨询,同时也提到了专业发展、人才培训的定位。随后,国际贸易教研室贺映辉等老师对国贸专业作了具体的规划,他们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加工型对湖南极为重要,并通过调研,归结出以下结论:专业上岗;学历要求不高;未来发展趋势好,湖南承接珠三角与长三角,地位趋势较好。并在湖南外贸方面挖掘有利资源,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就业的机会。且提出了课程和师资对伍建设方面,可以把加工型、农产品外贸列入课程中去,同时,为了充实师资力量,可引进一些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针对教学条件,特别是外贸服务即国际货代物流,提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方案,并要有校外企业作支撑,让更多的同学去实践。接着,xx教研室和xx教研室老师分别就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他们都表示,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把学生放到市场中去,并充分发挥实训平台的作用,更加地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尔后,xx教研室和xx教研室的几位老师作了实际的具体的分析和规划,就市场需求、师资、学生培训等几方面进行了讲述。期间,xx老师在教师方面,提出要从服务学生提升到服务社会这一层次,并提出教师要下厂实践,并时刻提升自身专业知识。xx老师则从证券专业分析了其存在的劣势和危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在各教研室老师介绍期间,xx主任、xx副主任都提出了一些问题与一些宝贵意见与建议。最后由xx主任作总结,他表示,各专业有各自的工作模式,规划也有各的特色。要对自己专业的市场需求有较深的了解,并更加紧密的联系企业,在行业中形成影响力,做好专业规划要讲求精确精练。至此,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这次研讨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专业的规划,更是对各专业的发展的一个长远的规划。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xx系会在以后教学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2. 怎样写好会议新闻稿
其实对于普通的“会议”,新闻性不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读者不会在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个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开了什么会,他们在乎的是,会议中有哪项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而新闻稿中只要突出这项内容即可,其余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省略掉。
会议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主体的内容,如果全面反映,文章就完全不像新闻稿,不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写作时很容易受到会议用语的影响,出现套话,与公文无异,稿件不具备可读性、易读性。记者的工作就是“翻译”,所要做的就是在冗长的会议中找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点,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新闻稿。
会议、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会议,之前会给记者发一份通稿,内容基本就是会议上领导发言的讲稿,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记者们会领完材料就离开——用好通稿,对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而言,我认为是有益的。如果仅仅是“硬新闻”,不需要重点处理,可以草草了事的话,通稿的内容含量也算足够了。可惜通稿中往往不会出现细节,不会出现生动的事例,新闻不是公文,公文式的语言,干巴巴的数据,不足以支撑一篇好的新闻稿。即使记者有生花妙笔,也要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没有采访,也就没有事实的获得。
事实上,通稿仅仅提供的是线索,我认为,对新闻负责任的记者在写稿前,必须采访。可以在浏览通稿时,凭借新闻敏感抓住自己需要的线索,然后在会议间隙或利用其他时间进行采访,以获取进一步的信息,说不定可以挖出一条大新闻,至少也可以保证同样一个会议的报道血肉丰满,做出新意。
(会议类报道最忌讳大段领导发言的生搬硬套,容易写的生涩枯燥。报道应该传递会议的主旨,可以引用部分精彩的,读者感兴趣的直接或间接引语。还可以对听众进行采访)
3. 如何写会议新闻稿
原发布者:蝗和局竞
会议新闻稿 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昨天上午主持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情况,研究部署二季度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黄兴国强调,要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质量效益水平,科学研判经济形势,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措施,迎难而上,盯紧抓牢,确保二季度好于一季度,努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津渡,副市长任学锋、尹海林、宗国英、孙文魁等出席。会上,16个区县负责同志汇报了本区县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与会同志进行了讨论。 黄兴国认真听取发言,并就有关问题与大家深入交流。他指出,今年以来,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开展“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郊区县经济快速发展,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小幅回调、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特点。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今年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在市场需求、生产成本、企业用工、资金供给等方面存在压力。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拿出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黄兴国强调,当前全市经济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按照产业高端、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要求,继续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奋斗精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好“组合拳”,推动经济健康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