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增字练笔怎么写好看
(增)字可使用行书或者草书。
(行书)给人自由活泼的感觉。
(草书)给人放荡不羁的感觉。
(增)蔡云汉简体行书写法和中国龙新草体写法:
2. 曾字怎么写好看行书的笔画
1. 练
2. 上面别写太长太宽啦上下差不多一样长的
3. 注意结构就好啦
行书12画
汉语拼音:zēng,céng
曾的部首:曰
部外笔画:8
笔画总数:12
五笔86版:uljf
五笔98版:uljf
仓颉号码:cwa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汉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80606
郑码查询:udlk
gb2312码:D4F8
Big5编码:B4BF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66FE
首尾分解:丷日
部件分解:丷囗小日
造字法:形声;上形下声
异体字:
汉字笔顺:丶ノ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笔顺编号:432524312511
笔顺读写:捺撇竖折竖捺撇横竖折横横
曾基本解释
曾 [zēng]
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曾 [céng]
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词组
1. 曾几何时[ céng jǐ hé shí ]
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 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2. 似曾相识[ sì céng xiāng shí ]
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3. 曾经沧海[ céng jīng cāng hǎi ]
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4. 不曾序过[ bu ceng xu guo ]
意思是没有宗族关系。 序,指按宗族的谱系排辈分。
5. 得未曾有[ dé wèi céng yǒu ]
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6. 曾参杀人[ zēng shēn shā rén ]
比喻流言可畏。
7. 曾无与[ céng wú yǔ èr ]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8. 曾母投杼[ zēng mǔ tóu zhù ]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未曾
3. 通字草书
“通”字的草书写法: 草书的结构特点 1)简约为本,以点代画 若以楷书的结构点画为标准,行书则是有增有减,增是指游丝,减是行书的减略写法,而草书却主要用减法,如“浮、器”等,以一点代数点数画;如“行、思”等,以一画代数画。
2)跳跃参差,极尽变化 草书是整篇地看,整行地看,至少上下左右的字结合起来看。实际有时草书会两、三个字 连为一气,成为一种“综合结构”。
所以每个字不一定讲重心平稳,只要气足势全即可。字形字态应五花八门,极尽变化之能事。
3)小圆大圈,连绵跌宕 草书点画多曲,且好用使转笔法,忌横平竖直,加以游丝牵引.故其点画线条运动,多圆弧形.为求行笔流畅,故多圆圈。特别是连绵草数字一笔,圈圆交错,难分彼此。
4〉草有草法.约定俗成 草书结字有的从篆隶来,有的符合楷、行之法,有的是草书特有的结字方法,称草法。其中 包括异体、别体的草写。
草法是约定俗成的.有一定基本规律。 扩展资料: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
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后汉张芝(伯英)所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6303832创,至东晋而达完成的境界,尤以王羲之父子,最擅此体,其姿态之美,变化多端,真是妙不可言,已达到登峰造极之绝妙佳境。 今草虽出自二王,但到张旭、怀素却能摆脱魏晋传统的草法,创出新面目,于今草体格之外,益加狂肆,将今草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以狂草著名于世。
“狂草”的得名,据传是由于张旭,他每次作书前,多酒引发情绪,或助自然界的现象来触发灵感,醉后呼叫狂走,再下笔作书。
4. 如何学行书
硬笔实用行书的学习方法
我们每个人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习字,但只知道横要平、竖要直,忽视了用笔方法的学习(当时大多数人不懂用笔,只觉得有笔锋的、大小一致、均匀的字就是好字)。小学阶段-虽然没有学到写字的笔法,但每个人却练就并形成],各自的有楷体特点的结构、外形,有长形的、扁形的、斜势的等等。到了中学,由于作业量的增加,书写的速度加快,加上多数教师不规范行草书写法的影响,又逐渐形成了不规范行草的用笔结构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书写习惯。这些错误的书写习惯是我们现在练字和实际应用的一个障碍。
找到了根本的原因。我们学习书法就必须想办法去改变这种书写习惯,寻求一种具有美的法则的书写习惯取而代之。我国东汉时期的书法理论家蔡邕在其论著《九势》中写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而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意为书法起源于自然,自然界中的阴阳动静、阳剐阴柔、阳实阴虚等等对立统一,在书法中无处不存在。“书肇自然”之说从哲学的高度启示我们:书法形式之美,除去其特有的造型外.打动人心的
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阴阳”,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刚柔、斜正、轻重、缓急等等。书法的“阴阳”,诸如黑白的相互对立、牵制、衬托、消长等矛盾的对立统一,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从上所说,我们原来的书写习惯。基本上没有美的原则。要想练好字必须改头换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临摹古典法帖。
古典法帖,都是历代书法大家遗留下来的,我们都可以拿来临写,但各帖的风格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字帖很重要;如想要练就一手清雅、秀逸的字体.可以选择王羲之、赵孟頫、董其昌的行书字帖。如想练就一手俊俏、劲健的字体,可以选择欧阳询的行书字帖,假若想练就一手痛快淋漓、跌宕生姿的字体,选择米芾的行书字帖最为恰当。总之,选帖须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喜好。
选择好自己想学的字帖后,可以把字帖缩小复印至硬笔字的大小,然后再练。
在临帖中要注意二点:
1、实用行书的特点。
蒋彝在《中国书法》中提出明确的标准:一是要具有不对称的平衡二是耍有力量感。一个实用美观的字,其结构的处理还涉及到字中各部分间的距离问题。它的一边可能比另一边大得多或者密得多,但整体必须依然不失衡,因为我们觉得它更富有动势,在临帖中我们可以对字帖中的字进行分析。得出各类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高低、疏密、正欹的关系。我们喜欢不对称的平衡,因为我们觉得它更富有动势,字必须具备运动中的人、自然物体,或者其它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平衡。可见,字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2、把字帖的笔法进行简化,寻求用笔上的共同点。
法帖中的笔法是非常丰富的,要用硬笔写出毛笔的笔法是不太可能的。再说,为了实用、快写,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必须把古帖中的用笔方法进行简化,那么,哪些笔法可以简化呢?我认为,主要对每个笔画的起笔、收笔、转折三方面进行动作过程的简化。如毛笔起笔由藏锋或露锋顿(按)——换锋等几个动作,硬笔起笔只需尖落——稍顿即可完成。毛笔收笔由提顿——提——回锋或出锋等几个动作,而硬笔收笔只需轻顿(按)或尖出即可。转折由方折、圆折之分.毛笔方折处须提顿——换锋,圆折处须提——换锋.而硬笔方折只需顿;圆折只需用提。以上做法,虽省去了笔法上的一些复杂动作,却保留了最基本的用笔方法,适用于实用快写。
此外,在实用行书的练习中,必须加强笔画的力量感和行笔的节奏感。写字尤如“打太极拳”,整个动作较缓.每笔发出而又要处处留得住,慢中求快,沉着稳健,刚柔相济,力送笔端。具体表现在:起笔、收笔、转折处较慢、较重,中间行笔过程、牵丝映带处较快、较轻,形成慢——稍快——慢、按一一稍提——按的节奏(这里的快慢是相比较而言.总体上比楷书的书写要快)。有了节奏.书写时就会感到气脉相通.心境舒畅,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由此,习字的兴趣与信心将会大增。最后,还需适当动动脑筋,熟记常用偏旁部首的规范行草写法,在实际运用中得心应手。
总之,要写好一手漂亮、美观、规范的实用行书,不仅要立足经典法帖,努力从笔法上、结构上完全改变自己原来的书写习惯,形成具有实用美原则的书写习惯,还必须天天坚持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