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政分析怎么写
一、时事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体裁。
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二、1、展开话题:说说你对这件事的观点。2、分析这件事对社会、对人们、对自然等的影响 。
3、提出建议或希望。三、(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解说型评论性质功用分类,有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四、时事评论的写作:第一,要注重针对性。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
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或网络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
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补充:范例:挖一挖“审计得罪人”的非制度根源 news.dayoo.com 2007年07月27日 16:1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近日在中国政府网接受了一次在线访谈,有网友问:审计报告对准的是权威部门,得罪的是您的同僚,真是“干的就是得罪人的事”,您不怕得罪人吗?我知道,财政部金人庆和天津市市长戴相龙都是您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同窗。
李金华回答:审计确实是得罪人的,但这种得罪人非常必要,因为这是一种制度,国家的财政本来就应该有人去监督它。(新华社7月25日) 相信李金华“不怕得罪人”的表白是真诚的,如果怕得罪人的话,就不会那么一次次地掀起让“公众快、部委惧”的审计风暴了——不怕归不怕,但可以看到,审计部门在审计时潜意识中还是带着一种“得罪人”的精神负担的。
这从李金华一次次“确实得罪人”、“不怕得罪人”、“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也不得罪了”的表白中可以看出来,越是说不怕,越表明其内在有着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一种作出某种巨大牺牲的悲壮。但事实上,国家公共部门之间的关系,不该是“谁得罪谁”、“哪个部门得罪哪个人”、“哪个部门整哪个部门”的人事斗争关系,不是阴暗权谋游戏,而应是一种透明、正当、见得了阳光的制度关系。
一方面,审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这是公共财政和民主财政下的一种制度安排,纳税人有权知道自己供养的政府官员如何花着自己的钱,抽象的制度平等地指向每一个部门,没有任何人事上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公共部门间并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只有组织架构功能上的制度关系;公共部门不是哪个人的,而是一个承担着某种公共职能的抽象存在,部门间的制衡、监督、合作等等都属“对事不对人”的事务关系,与人没多大关系。
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些事务都是按部就班地在制度轨道中进行着,克林顿不是被斯塔尔整,而是司法分支对行政分支的监督;议员不是针对布莱尔,而是议院对内阁的制衡——虽然这些国家的政治整天是喋喋不休的抗辩与问责,再感觉委屈,也很少有人抱怨“谁得罪谁”、“谁报复谁”、“哪个部门整哪个人”,少有人做事时怕得罪人,而是有一种“事务关系”、“事对事”的集体自觉和制度默契。可在我们很多地方和部门中,这种正常的制度关系常常被理解为一种人事斗争关系,一个事件中,大家很容易对号入座地站到“得罪”与“被得罪”的位置上:你审计署审计并曝光我的问题,就是与本部门过不去,就是不给我这个部门领导的面子;你国家环保局对本地的污染企业进行曝光,就是你潘岳整我们这个地方,就是针对我这个地方大员——这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生态。
大家缺乏对制度关系的认知和尊重,不是以制度的眼光看待政治,而是以人事关系。其实在这种非制度化的生态中,不仅政治场上,民间社会看问题时也鲜明地带着这种痕迹,总喜欢从一种人事斗争的角度解读、旁观、评论一些东西,大家眼中都没有制度。
显然,这是缺乏法治尊重的表现,而是人治观在起作用。正是在人治观下,一个个公共部门不是承担某种公共职能的实体,而成了某些领导的地盘:用权力划出一个势力范围,这是我的地盘,其他人不得涉足和干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因为在人治下领导就是整个部门,谁批哪个部门自然也就让某个领导过不去,也就会有人产生强烈的“被得罪”心态。这种人治下,制度只是表层的东西,实质中是个人。
2. 时政分析怎么写
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 失去乌克兰俄罗斯将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号沙特,原因如下: 1、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在前苏联的军事工业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负责苏联很多尖端武器的生产和配套(如:中国歼15的原型机T10就是从乌克兰搞到的,俄罗斯给长不爽这笔交易)。
这其中就包括配套“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重要核心部件。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则意味着俄罗斯的路基战略核力量的机密对西方完全透明,这是俄罗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2、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赛瓦图斯波尔港作为黑海舰队的驻地,对俄罗斯控制黑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黑海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二战后期土耳其要不是战胜国一头的,苏联红军绝对会将扼守黑海与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收入囊中。1855年2月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后,俄国沙皇是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的历提醒我们,俄罗斯对黑海重要性的认知是深入的骨髓和基因里的 3、如果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即完全加入欧盟、北约),鉴于莫斯科距离乌克兰边界最近大约460公里的距离,北约的刺刀就直接顶到俄国人的脖子上了。
4、俄国人为拓展影响力而主导建立的的关税同盟、欧亚联盟及独联体,如果失去乌克兰的加盟,将失去欧亚大陆上最重要的一环(也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对联盟的建立具有致命的、无法挽回的打击。 5、失去乌克兰,俄罗斯将失去巴尔干半岛影响力。
6、综上所述,俄罗斯承受不起失去乌克兰的代价,乌克兰之于俄罗斯远大于台湾之于中国。 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我们先看几条新闻 1、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准成员国协定的准备工作。
2、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国防部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3、11月21日,伊朗核问题6+1谈判在日内瓦进行,11月24日,伊朗与六国在瑞士日内瓦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一项阶段性协议。伊朗承诺停止进行5%浓度以上铀浓缩,不再增离心机,美将取消约70亿美元制裁。
4、2013年11月22日,数千名乌克兰民众在首都基辅示威,抗议政府前一天宣布放弃与欧洲联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在迈向欧盟的“西进”道路上突然调头“向东”。至此,乌克兰危机正式爆发。
5、伊朗与伊核问题六方周二(2014年2月18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展开新一轮核谈,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外媒报道,伊朗官方通讯社消息称,伊朗外交部副部长兼伊朗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阿拉克奇20日表示,德黑兰已同意与伊核谈判六国达成全面核协议的框架协议。 6、2014年2月18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近三个月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
截至20日,冲突造成包括多名军警和记者在内的75人死亡。中新网2月24日电据外媒24日报道,乌克兰内政部临时部长称,对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逮捕令已经发布。
根据上述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乌克兰危机的本质:乌克兰危机与伊朗核问题有着某种关联。事实上乌克兰危机仅仅是伊朗核问题的一个外围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插曲)。
上述新闻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从而摆出一副准备解决日本问题(相关的解析将在后面给出)的态势逼迫西方在伊朗核谈判上让步(伊朗核谈判是从11月21日开始的,23日中俄美的外长才到谈判现场,王毅外长刚出发去日内瓦,中方就宣布防空识别区)。而俄罗斯看中西方在伊核谈判中有求于俄罗斯,借机唆使乌克兰政府废除联系国协议,西方摆出街头政治反击(反击过程一直不温不火的进行着)。
2月18日,俄罗斯又借伊核谈判的时机(西方有求于俄罗斯),唆使乌克兰政府强行清场,而反对派在欧美的配合下(包括:英国威胁冻结乌克兰寡头们在伦敦的钱,致使这些原先支持亚努科维奇的寡头们纷纷倒戈),一举将亚努科维奇推翻。同时伊核问题达成全面核协议的框架协议(西方利益不惜在伊核上让步,也要牵着俄罗斯的鼻子,其目的是要始终要牵着俄罗斯的鼻子,防止其在伊朗核问题上与中国站一道支持伊朗通过核爆威逼西方社会解除对其的制裁或直接支持伊朗核爆)。
综上所述,决定乌克兰国内政治走向的不是乌克兰的反对派,不是俄罗斯、更不是美国和欧美。而是伊朗核问题,可以这么说,乌克兰下一步的走向与伊核问题息息相关。
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本质原因:是西方利用俄罗斯无法承受失去乌克兰的代价去威逼利诱俄罗斯不得与中国站一道支持伊朗通过核爆威逼西方社会解除对其的制裁或直接支持伊朗核爆。
3. 怎么写政治时政分析 范文
“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是“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写作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如“共享生命”,“生命”是写作对象,“共享”是写作重心。如果是“材料作文”,先要明确本“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的对象。如果是“话题作文”,要剖析话题,挖掘话题内涵。
上面是我提供的网址;
范文: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政分析怎么写
第一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材料一的我国钢铁的“白菜价”与外国钢铁的“白金价”对比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经济、在军事,更在人才、在技术、在创新。谁占据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并不断引领实践创新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理论创新,突出了“老祖宗不能丢”与“讲新话”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已成为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原则在运用中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