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安石的《书湖阳先生壁》全文加拼音怎么写
máo yán zhǎng sǎo jìng wú tái ,huā mù chéng qí shǒu zì zāi 。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yī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ǜ rào ,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阳先生壁》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赏析:
1.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2.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
3.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
4.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5.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6.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7.“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
8.“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
9.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
2. "壁"字是什么意思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wail]
壁,垣也。――《读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
壁 bì
①墙:~报。
②直立的山崖:悬崖峭~。
③营垒:坚~清野。
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又军垒。《前汉·高帝纪》帝晨驰入韩信张耳壁,夺之军。《周亚夫传》吴楚反,亚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坚壁而守。
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晋书·天文志》东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图书之府。
又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汉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节度使郑畋有记。
又赤壁,在蒲圻。《荆州记》蒲圻县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处。黄州赤壁乃赤鼻山。《水经注》江水左迳赤鼻山,下为赤鼻矶。苏轼赤壁前赋及长短句,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盖传疑也。
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马岌·石壁铭》靑壁千寻。《江淹诗》缅映石壁素。《神仙传》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视石壁,二年渐觉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岳图。 本作壁,十四画。说文、经史皆同。字汇从省作壁,入十三画,因之。壁字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