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好心理描写
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内心独白:
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着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从旁叙述:
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在这种写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
以《项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问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里采用了从旁叙述的方式表现玛蒂尔德对以往的回忆与内心的起伏。在这段话后面便有这样精彩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梦境幻觉:
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
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在土地庙中做白日梦,他梦到“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对他喊着“阿Q!同去同去”,觉得自己也在闹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梦境表现人物心理的文段,梦境的描写将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其形象更为可悲,更具讽刺意味。
动作暗示:
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神态暗示:
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比如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捐门坎后四婶仍然不让她参与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眼睛窈陷下去”。这种神态变化的简洁描写,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祥林嫂心灵上所受的打击,精神的全面崩溃。
语言暗示:
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感官刺激:
“心理学”中将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几类。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间的感受,任何一种感觉的描写都可以起到体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
比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母亲”看到的火车站肮脏的三等候车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细致,听到的玻璃震动的声音是那么刺耳,闻到的烟叶和成鱼的臭味是那么刺鼻。这里调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来表现“母亲”的紧张的心情。
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2. 怎样描写人物心理
什么叫心理描写呢?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这就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描写人物,除注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外,还要学会描写人物的心理. 心理描写包括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梦境三个方面的描写.描写的方法,常见的也是我们在小学语文课里学过的,有两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如下面例段: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着.公鸡在远处得意地叫着.树林里的小鸟,也乐得吱喳吱喳地唱着.而海娃的心,这时候比公鸡还得意,比小鸟还要快乐.——他乐得简直飞起来了.他像风一样地飞跑起来了,他跑进一道岸畔,跑到深沟底下,又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上. “唉呀!”海娃美美地松了一口气,“我的信啊,你把我害得好苦啊!这回可把你找到了.” 其实,海娃心里一点儿也不苦,他简直要高兴死了.他高兴得汗都来不及擦,就一面喘着气,一面把手插在口袋里.他恨不得把信放在嘴上,狠狠地亲他两亲,像亲他的小羊羔一样地亲两亲呢! 例一是第一种写法,是让人物自己倾吐内心的感情.写的是“我”看到战友**烈火烧身时的心理活动.例二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是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和描述.写的是海娃找到鸡毛信后的高兴心情.上述两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 心理状态的描写,可以展现一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心境,展示人的体验和感受.如下例: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梦幻描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反映人物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如同学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 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学习描写人物心理要注意四点:第一,要真实,要写真话.心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第二要符合人物思维变化过程,不能杂乱无章,颠三倒四;第三,要符合人物身分、年龄、职业特点,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第四,如果是写不熟悉的人,首先就要了解别人的心理.可以通过交谈,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的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得合情合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的.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上飞着小燕子,地下跑着小兔子,它们无忧无虑,快乐乐.可我拖着条残疾的腿,连步也迈不开.对他们,我真羡慕极了,时常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它们暗暗地想:小燕子呀,你能帮我长出灵巧的翅膀来吗?小兔子呀,你肯借我一条健壮的腿吗?…… 这一段描写的是______的心理活动.作者通过对小燕子和小兔子的幻想,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灿灿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妈妈唱着无字的歌,轻轻地摇着灿灿睡的小摇车.灿灿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月亮笑弯了嘴,灿灿也笑咧了嘴;星星眨着眼儿,灿灿也眨着眼儿.慢慢儿的,灿灿在妈妈的摇篮曲中走进了甜密的梦乡……. 记忆,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这里描写的是灿灿______时候的记忆.他想起了“妈妈唱的无字歌”,还想起了摇车、______和______,还有______.表达了灿灿天真、纯净的童心和她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追恋. 2.按要求描写人物心理. ①以《欢乐的童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欢乐的心情; ②平平心爱的小猫——黑子生病了,平平很着急,你能把平平着急的心情描写出来吗? ③假如你有两只翅膀,你会怎样呢?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
3. 写心理描写句子大全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zexjing7539
欣喜:1、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2、考试得了100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小鸟一样飞进了家门。3、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境,梦见自己长出了五色翅膀,在蓝天里飞呀飞,真是快乐无比。4、大家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脚下好像生了风,走得又快又有劲。5、姐姐顿时欢天喜地,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久久地合不拢。6.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7.我欣喜若狂,心里乐开了花。悲伤:1、顿时,我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顶凉到了脚尖。2我的心很苦,好像喝了一副中药,翻滚着一股苦味。3、我悲伤地哭泣着,晶莹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滚下面颊。4、我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5.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