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独奏是SOLO,那么二,三,四重奏是怎么写
二重奏 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 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 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 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 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2. 请问弦乐四重奏应该怎么写
1、首先回答问题:弦乐四重奏是由四部和声演变来的,弦四的编曲很大程度上可以参考四部和声的编曲知识,在此之前你可以系统学习下和声学,找专门的教材看看,就像你说的,假设主旋律是1234567,利用四部和声的作曲手法就可以有很多组合,并不能得出一个唯一解。为旋律配和声,和弦连接、转换都是和声学的知识,具体怎么配,现在没办法和你说清楚,篇幅太长,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2、建议。编曲除了基础乐理要过硬之外,还要学习的两个重点:和声学和乐器法。你可以稍微了解下。因为你只想了解弦乐,乐器法可以不用看,和声学是必不可少的。想深入了解的话还可以找本西方音乐史之类的书看看,会玩乐器还可以实践下。
3. 2重奏 3重奏是什么意思
重奏是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根据乐曲的声部及演奏者的人数,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七重奏,八重奏等,由于所用的乐器不同,所以又有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之别。
最常见的重奏形式是弦乐器重奏,一般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称为“弦乐四重奏”,在弦乐重奏中加入其他乐器,如由一架钢琴和两件弦乐器组成的重奏,则不再称为弦乐重奏,而称为“钢琴三重奏”。又如由一支单簧管和四件弦乐器组成的重奏,则称“单簧管五重奏”。为器乐重奏而写的重奏曲一般为多乐章的乐曲。
4. 写鳟鱼五重奏的赏析
一、《鳟鱼》五重奏的创作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
1819年夏天,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赏还默默无闻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常常是年轻的舒伯特亲自担任。
停留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应当地矿业经理、大提琴手潘加纳的委托,用他的歌曲《鳟鱼》的主题,创作一首室内乐。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
二、作品分析
第一乐 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二乐章是行板,二段曲式。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
第四乐章是变奏曲式。脍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像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第五乐章最快板,二段曲式。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这部作品有两个独特之处。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一般为4个乐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规模较大的室内乐作品。
这首《鳟鱼》篇幅将近40分钟。我把整个作品看作对溪水、鱼、渔夫以及三者关系的表现。第一、第二乐章我设想渔夫还没出现,所以是鱼与水在那样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里的美妙交融。第一乐章钢琴表现的鱼的戏水,我简直能感觉到尾鳍在水中舒展和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当弦乐表现水流的交叉融合之后,钢琴反过来再表现溪水的清澈与晶莹,弦乐变成鱼儿在水中像箭一般穿梭。这种戏水的神妙只有在舒伯特音乐中才可以听到。
舒伯特的音乐常常是围绕一个极抒情的舞蹈化音型不断地通过轻重变化处理,变化出一连串精致的趣味。比如这个作品的第三、第五乐章。 我常常觉得这些自然的、不是刻意得来的趣味中有太多的神秘性。这也是舒伯特音乐中甜美的舞蹈性可以甜而不腻的真正原因。
听这部作品要注意低音的效果,注意大提琴低音提琴与钢琴的对比,别忘了舒伯特是为大提琴演奏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