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评论文章怎么写 要作文
今天读完汪曾祺散文,感触较深。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文章写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现出他的善良、和蔼、真实。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那样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亲》中对三位母亲的回忆。虽然两位是继母,但却充满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对西南联大的诸多师友的回忆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很纯真,很自然,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他一样。对任何人都很友好,对任何事都很认真。且那种追求自然、朴素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学习。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师的一些为人处世,待客之道,修身养性我觉得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不要装腔作势。看书就是学习嘛。学文章,学做人,都很重要。
2. 【如何写简短评论
所谓短评,即指短小精悍的评论,属于议论文的一种.它可以就某一件事,某个人谈一点看法,也可以对某本书,某部电影或电视进行评论,还可以对某一则或几则新闻进行简要的评述.短评可以表彰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也可以批评错误观点或言行.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短评呢?笔者认为,写好短评并不难,一要主旨明确,二要有说服力,三要结构完整.一要主旨明确 短评跟一般的议论文一样,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作者的态度不能含糊,要旗帜鲜明.短评的观点要正确、深刻、新颖.正确,是指阐述的观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深刻,是指要说到问题的实质;新颖,是指不能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要独出心裁,敢于创新.二،要有说服力 有时就某一件事,某一则或几则新闻进行评论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论据.通常说的写议论文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就是因为光提出看法和主张是远远不够的.哪怕你的看法和主张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也必须拿出证据来.只有证据充足有力,才能令人口服、心服、信服、佩服.因此,要学会“摆”,学会“讲”.摆事实,讲道理,要集中,要突出,就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因为,短评篇幅短小,事实不能摆得太多,问题也不能谈得太大,要就事论事,选取典型事例,使论证有理有据有结,使读者信服.三要结构完整 就某一件事谈一点看法的短评,一般结构是:开头比较简洁地叙述这件事情;中间部分进行评论,阐明自己的看法;结尾部分进行概括总结.就一则或几则新闻谈一点看法的短评,其基本结构形式是:开头部分根据新闻内容提出作者的看法,为全文确立论述中心;中间部分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分析,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根据需要加以总结.当然,短评的结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尤其是中间部分,其结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值得一提的是,初学写短评时,容易把它写成读后感.短评和读后感虽然都同属议论文的范畴,是议论文的一种,但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短评重在“评”,从具体事件阐发出普遍意义的道理;读后感则重在“感”,写自己读后的感受和受到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在写短评时应注意到这一点.照以上几点去做,写好短评并不难,不妨试笔,。
3. 如何评论作文
要评价好的作文,就要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啦~~如果能使你感动或是给予你启示,那即使别人觉得不怎么样,可在你看来就是好文章咯~~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吧,应该就可以写好评论了~~当然要立意正,黑暗的想法再好也只能是下下文,然后要真实,有主见。
要有段落,简单明了,适当修辞,中心明确,当然还有很,可以看一下作文评论,吸取一点。做到上述就不容易了,没事看看名著,都很好。
提高文化底蕴,写时有话说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他们”,不存在审题难度,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命题者的意图是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基本作文能力,考查作为高三毕业生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在审题上没有设置障碍。要写好这篇作文,我认为关键是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作为考生,写这篇作文,首先要给“他们”定位。
“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是某一类人,“他们”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考生本人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要非常明确,这一点是写好本文的前提。
第二、确定文体。虽然是除了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但是作为考生个体,必须选择某一种文体来写,因为文体不同,写法就不一样,写作的内容就有差别。
比如写记叙文,就应该通过典型事例,重点表现你所确定的“他们”的典型性格,表现“他们”的独特情感,通过写“他们”的故事,来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如果写议论文,就应该通过你所看到的、观察到的、了解到的“他们”的表现、“他们”的情操、“他们”的行事风格,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什么样的借鉴,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对我们个人、社会、国家有什么意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通过恰当的方式写出来,就是符合要求的。
第三、具体写什么内容,这道作文题给考生的空间是很大的,属于开放型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比较关注的、有过一定思考的“他们”来写,比如可以写西部落后地区同龄人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表现他们的勤奋、坚强、同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从而告戒自己,要珍惜我们的优越条件,要热爱生活,要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也可以写农民工、写残疾人这些群体,都可以。尽管高考作文题一般不提倡直接表现社会热点,但是这道作文题,也可以写热点,比如年初南方罕见暴风雪、四川地震等重大事件中的特殊群体,可以写灾民、可以写人民子弟兵、可以写志愿者,只要恰切,都是符合作文要求的。
第四,今年的作文题,应该说也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关注“我们”,也更需要关注我们之外的值得关注的“他们”。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但是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也需要培育,命题者之所以出这样的作文题,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作文试卷满分50分) 一等(45—38) 二等(36—29) 三等(27—20) 四等(18—11) 五等(9—0)内容(25)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真实感人;观点正确,思考有深度,论证充分;关注话题,认识有新意。
(25—21分) 扣住话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观点正确,论点与论据一致,对话题有所关注和思考,但略有不足。(20—16分) 扣题不严,似是而非,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肤浅,机械模仿;有观点,但论点与论据不够一致。
(15—11分) 审题偏差,没有扣住话题,内容不合理,明显虚假。(10—6分) 审题有误,不具备文章雏形。
(5—0分)中间值 (23分) (18分) (13分) (8分) (3分)表达(20)分 语言表达好,结构完整,构思巧妙,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清楚。(20—17分) 语言表达较好,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略有错别字和病句.(16—13分) 语言表达基本过关,整体结构基本完整,但条理不清,有少量错别字和病句,对内容表达有影响。
(12—9分) 语言表达不过关,思路混乱,条理不清;错别字和病句多,严重影响内容表达。(8—5分) 没有语言表达能力。
(4—0分)中间值 (18分) (14分) (10分) (6分) (2分)补充说明:1.制定本评价标准是为了尽可能合理评价学生考场作文,促进作文教学。2.操作时宜从“二上”入手,视实际情况调整差距,分项分等给分。
3.文章题目考核单设2分:合理2分;拟题不当1分;没有题目不得分。4.文章书写考核单设3分:书写工整3分;书写一般2分;可以认读1分。
5.如“文章富有创意”,可在“内容”得满分基础上适当加1—3分;如“文章富有文采”,可在“表达”得满分基础上适当加1—3分。加分应在“内容”或“表达”突出,但另一项略有不足时进行,加分最多可至本题满分。
6.文章虽已完篇,但未达到规定字数要求的要扣分;每少40字从总得分中扣2分。7.出现校名、人名从总得分中扣2分。
附百分制作文与考场50分作文对照表:百分制作文——50作文 百分制作文——50作文 百分制作文——50作文90分——45分 70分——35分 50分——25分 85分——43分 65分——33分 45分——23分 80分——40分 60分——30分 40分—-20分 75分——38分 55分——28分 30分——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