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要做文本分析
我在的《文学批评和理论》那个栏目里,现在有11篇文章,其中谈文本的,只有三篇。
分别是《专业点评王兆山的幸福诗》、《卞之琳〈断章〉分析》,以及《〈大别山油菜花开〉文本分析 》。之所以进行文本分析,主要是基于现在文学界的浮躁之风,想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一点儿事情。
课改以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精读大大削弱,泛读大大增加。本来以前的精读,很多都是不到位的,包括选文,课文中的选文都有些问题,读时往往也不到位,最后的教学效果就差了。
读不出东西,是中国教育带给阅读的大的问题。 在文学界,文学评论往往是套用国外的框框来谈国内的文学,另外,有些做文学评论的人,恐怕连文本都没有读。
那么那种文学评论也好,批评也好,想到位,不可能。 还有一种文学评论,从作者的宏观上评,谈了很多外国引进的新词儿,这个理论,那个理论,然后从作品中找出一句两句往里安。
呵呵,这种评论,不敢恭维。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评论,干脆不谈理论,什么理论都不谈,只谈作品,用平实的语言,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作者写得好的在哪儿,写得不好的在哪儿,一点点地给他抠,一点点地分析,这种分析,谈不上漂亮,但很实在。
我的作品很少改,写完了,当时动一动,或贴出来的那几天可能会动一动,以后往往会一字不改的。比如今天贴出来的《告别过去》,1986年写完就是那个样子。
现在依然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己写作时比较细致,而这种细致的功底,除了平时的训练之外,还得益于那种文体分析似的阅读。
大家可以看看前三篇文章,基本上都是这样谈的。今后,本博客肯定会分析更多人的诗作,甚至散文,实实在在地分析文本。
其实这种文本分析,对三类人作用很大:一是对于初学写作者,或者诗歌散文小说写得不是很好而想学习写作者,这种文本分析作用很大。二是对作者。
这个就不谈了。三是对中学生,特别是那些阅读考试得分较低或者得分一般的中学生,如果跟着我们学习文本分析的话,提高点成绩,那还是有些用处的。
因为我们所有的结论,都来自于文本,是从文本中得来的。另外, 今天在这里,就谈一谈《春暖花开》那首诗。
那首诗最后定下来的文本是: 我的女人像鲜花般开放 春天的大地上洒满阳光 我爱过的女人花中之花 你是否记得那天 天空蓝得像水洗过一样 花儿如潮涌般漫过你的身旁 这是最后的定稿,这首诗有好些朋友都参与过,我听过各种意见,说好的,坏的都有。最后的定稿就是这个样子。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为什么这么定呢,就是因为第一句和第二句。它们很好懂,很好记,大家也记得住,而且一开始就对大家的阅读形成冲击,所以就选这个。
至于后面,全是为它服务的,对它起着衬托、补充或完整的作用。全诗的中收就是第一二两句。
而从文字的角度来看,在作为写作者的我看来,定稿之前,可以想这样弄那样 弄,定稿之后,一字不易。
2. 为什么要做文本分析
我在的《文学批评和理论》那个栏目里,现在有11篇文章,其中谈文本的,只有三篇。分别是《专业点评王兆山的幸福诗》、《卞之琳〈断章〉分析》,以及《〈大别山油菜花开〉文本分析
》。之所以进行文本分析,主要是基于现在文学界的浮躁之风,想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一点儿事情。
课改以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精读大大削弱,泛读大大增加。本来以前的精读,很多都是不到位的,包括选文,课文中的选文都有些问题,读时往往也不到位,最后的教学效果就差了。
读不出东西,是中国教育带给阅读的大的问题。
在文学界,文学评论往往是套用国外的框框来谈国内的文学,另外,有些做文学评论的人,恐怕连文本都没有读。那么那种文学评论也好,批评也好,想到位,不可能。
还有一种文学评论,从作者的宏观上评,谈了很多外国引进的新词儿,这个理论,那个理论,然后从作品中找出一句两句往里安。呵呵,这种评论,不敢恭维。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评论,干脆不谈理论,什么理论都不谈,只谈作品,用平实的语言,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作者写得好的在哪儿,写得不好的在哪儿,一点点地给他抠,一点点地分析,这种分析,谈不上漂亮,但很实在。我的作品很少改,写完了,当时动一动,或贴出来的那几天可能会动一动,以后往往会一字不改的。比如今天贴出来的《告别过去》,1986年写完就是那个样子。现在依然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己写作时比较细致,而这种细致的功底,除了平时的训练之外,还得益于那种文体分析似的阅读。
大家可以看看前三篇文章,基本上都是这样谈的。今后,本博客肯定会分析更多人的诗作,甚至散文,实实在在地分析文本。
其实这种文本分析,对三类人作用很大:一是对于初学写作者,或者诗歌散文小说写得不是很好而想学习写作者,这种文本分析作用很大。二是对作者。这个就不谈了。三是对中学生,特别是那些阅读考试得分较低或者得分一般的中学生,如果跟着我们学习文本分析的话,提高点成绩,那还是有些用处的。因为我们所有的结论,都来自于文本,是从文本中得来的。另外,
今天在这里,就谈一谈《春暖花开》那首诗。那首诗最后定下来的文本是:
我的女人像鲜花般开放
春天的大地上洒满阳光
我爱过的女人花中之花
你是否记得那天
天空蓝得像水洗过一样
花儿如潮涌般漫过你的身旁
这是最后的定稿,这首诗有好些朋友都参与过,我听过各种意见,说好的,坏的都有。最后的定稿就是这个样子。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为什么这么定呢,就是因为第一句和第二句。它们很好懂,很好记,大家也记得住,而且一开始就对大家的阅读形成冲击,所以就选这个。至于后面,全是为它服务的,对它起着衬托、补充或完整的作用。全诗的中收就是第一二两句。
而从文字的角度来看,在作为写作者的我看来,定稿之前,可以想这样弄那样
弄,定稿之后,一字不易。
3. 怎么从文本角度分析文章
文本分析法 一定要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从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
文本分析的方法很多: 1、“新批评”,“新批评”的方法很基础,但也很实用,即从文本中“细读”出那些语言的非日常化运用,如“反讽”、“张力”等。“细读”现在已成为包括各种文本分析在内的一个基本功。
“新批评”对诗与短篇小说等文本的分析,非常有用,但对于长篇小说就有些不知从何处下嘴了,只有结合叙述学的分析才容易提纲挈领。 2、叙述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类型分析等等),与叙述视角分析(包括叙述者的人称、位置、可信度;叙述者的声音、叙述的速度等)。
当然,叙述学也同样关注人物的话语分析,看他说的话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亦或是自由间接引语。因为叙述学、符号学等都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所以分析一篇小说就犹如分析一个句子,人物相当于主语,人物的行动相当于谓语,而人物的品质则相当于定语或状语。
3、符号学,符号学其实是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这里仅指最为经典也最常用的符号学分析方法,也就是格雷马斯的方法,主要包括矩阵分析和施动者分析等。当然,罗兰·巴特、托多罗夫等人还有其他的许多方法,但原理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所谓“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基本上也就是这些方法。 4、解构主义的方法,代表人物是法国人德里达和美国人德·曼。
解构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从文本的边缘进入,从而颠覆掉整个文本的通常意义。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解构主义者就像那个颠覆了千里之堤的大蚂蚁。
5、互文、对话理论分析。此方法起源于巴赫金,成熟于托多罗夫、克里斯特娃、热奈特等。
结构主义一直视文本为相对封闭的系统,从而忽视了现实和社会的因素,而传统批评又只看到了社会忽略了文本,各有弊端。互文、对话理论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文本与现实社会之间被视为是互为文本的,是对话关系的,于是社会的因素与文本的规则都被分析到了。
6、文本社会学方法,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是将结构主义等形式主义的方法与社会学方法结合起来的产物,而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关系密切。 7、文化研究。
从传统文学批评到现代文学批评,史称“语言学转向”,而文学批评向大众文化批评的转向,史称“文化转向”或“意识形态转向”。文化研究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说来话长,不提也罢。
只说两点,首先文化研究将以往文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野大大地拓展了,以前只研究所谓的经典文本,而文化研究则更针对当代消费社会的当下语境,将大众文化(包括电视、广告、娱乐等等)也纳入了研究的范围。其次就是特别注重意识形态分析,葛兰西、阿尔图塞等人的理论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如果说文化研究还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左”,基本上都是西方左派知识分子的人在搞,比如大师级的人物杰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