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手写字
左手写字适用于这样一些人,重度左撇子,用右手写不好字甚至写不了字;一些由于某些原因右手受损而不得不用左手写字的人;老年人和一些有意识练习左手书法,运动左肢健体养生的人。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对人的个性更尊重,也有一些人选择用左手写字,西方这个群体已达相当比例,中国也可能越来越多。
左手写字和右手写字有许多不同,左手书法只是改变了持笔的手,字的起笔顺序、段落排布还必须遵守总的原则。汉字的结构和笔顺都是基于右手方便设计的,改用左手写字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
最困难的当属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改用左手写字的右撇子。对于左撇子而言,右手不是惯用手却常是不得不经常使用的手,右撇子用左手写字则是用几乎从来不用的手去完成一项新任务,自然难度更大。
老年人学左手写字,目的多在于修身养性,也的确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练左书,也可练反书(从纸的背面看是正字),虽然没有太大的压力,要把字写好同样要下一番功夫。
<;左手毛笔字写法 >
用左手持毛笔写字的姿势与用右手写毛笔字基本相同。执笔常用“五指执笔法”,把左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写小楷多采用枕腕法,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右手背上书写。如果写再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腕或悬肘法来书写。这时手的活动范围不受限制,自可任意挥洒。
写毛笔字以坐姿为主。一则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头正,指书写时头要摆正,不可偏侧。身直,指身体要平正、坐直,两肩齐平。当然直立不是要昂首挺胸,而应该肩背放松,自然下沉,身子略向前倾,胸口与桌面保持一拳多的间隔,切忌弯腰驼背,甚至将下巴枕靠在右手背上。臂开,指手臂要往前伸开些,同时两臂的肘关节也要向左右撑开,两边基本匀称。足安,是指两只脚自然的平稳着地,两腿左右略微分开,其位置与肩宽基本相等,肌肉放松。
左手持笔,笔杆和纸所形成的角度与用右手写字时右手持笔时的方向和角度都一样。对持笔者而言,笔在持笔者前方,笔杆向**15-20度。这个角度很关键,掌握不好很难写出一手好字。
为什么要倾斜这个角度呢?因为按汉字的结构和笔顺,是从左上方起笔,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运笔。保持笔杆向运笔方向稍前倾,笔毛顺行,写字流畅。左手写字时,常不自觉的笔杆向**,这虽然符合握笔的自然习惯,但笔毛逆向运行,就会翘起,无法写出好字来。若笔杆与纸完全垂直,又不易表现出毛笔的笔锋来,所以这个角度要掌握好。
汉字笔划有时也有由右上向左下运行的,这个角度自然应顺笔而倾,保持笔杆沿运笔方向前倾15-20度。
<;纸的摆放>
左手写毛笔字的时候,如果将纸的位置倾斜一定角度的话,写起字来比较容易。这时将纸向**斜45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稍微改变一点角度也没有什么不可。
为什么斜放纸用左手习字就比较容易呢?这同样是为适合汉字的结构、笔顺和汉字的排列。汉字每个字是从左向右排列,每行是从上往下排列。纸摆放倾斜这个角度,左手遮挡视线轻一些,写字者的视野更开阔,运笔更流畅。如果纸与桌子边缘成直角正放的话,写字时就无论如何得一边用右手按住纸一边写字,毛笔的毛也容易变乱。如果用白纸这类薄纸写字的话,纸有时还会扭曲。
2. 怎样防止写书法时手不抖
手抖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发生的现象,人在应对不熟悉或不熟练的事物时,常常先由心理紧张导致生理(肌肉)紧张,会出现不同部位发抖。写毛笔字手抖同样是因为“不熟练”,心理紧张引起相关部位的肌肉过于紧张,才会出现抖动。当你的书法变得很熟练后,手抖会自然消失。
在刚学书法时,该怎样克服手抖现象呢?
首先是不要过于将写字的要诀看得很重,随随便便地去体会毛笔感觉,就如同用筷子吃饭,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对毛笔的驾驭就像“黔之驴”,没什么了不起,这时,才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法要诀上。
其次,刚开始学字不要追求“悬腕”、“悬肘”,可以有依托。如:将左手垫在右手手腕下面,或将胳膊肘支在桌子上。从所谓的“指力”练起,继而悬腕练腕力,再到悬肘练臂力,循序渐进。
值得注意的是,“有依托”要因时而变,不能永远依赖依托。
3. 是不是写书法时候,手要用力,才能写出力度感
据说,拳击手一记重拳,可以重达数百公斤,可见其手上有多少力量!但他们写出的毛笔字,却很可能“弱不禁风”。相反的,步履蹒跚的老书法家,却倒能写出苍劲刚健的字!而且看上去并不累人,真可以用“挥洒自如”这个词儿来形容。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书法表演艺术家”,摇头抖身,手舞足蹈,做用劲状,看着叫人喘不过气来。其实,他要么欺骗外行,要么还没入门。
奥妙在哪里?在笔尖上的力。拳击手的臂力,可以是书法家的一百倍,但真正送到笔尖上的力,书法家却可能是拳击手的一百倍。中国的毛笔,即使是硬毫,总归还是柔软的。妙就妙在这里,“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难也难在这里,不懂身法、手法、笔法,则很不容易把握住它。打个比方,武术中的鞭是软器,但历来被认为是猛烈的武器,不易抵御,“善用者能胜刀剑”。我们看那高手,用力一抖,舞将起来,借助于手臂摇动和身体各部位的转带,或打鞭的某一部位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或缠、或抡、或扫、或挂、或抛、或舞花、或地趟,可击、可笞、可勾、可缚,简直游如飞龙!但是,这条鞭子在普通人手里,却疲软如死蛇一般。
归结到书法上,写字当然要用力,但要用活力,不是下死劲。所谓“活力”,就是要将身上的力,通过手臂、手腕、手指,使到笔尖上。这是检验一个人会不会书法的标准之一。
所以,学书法,首先应正确掌握其手法、身法、笔法,使动作准确,姿势合度,运笔连贯,力注笔端,眼到、心到、手到,意识和动作相互协调,不断提高驾驭笔毫的能力。
“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错误的或不正确的姿势形成习惯,要想改正就难了。
4. 怎样写一手的好字(硬笔书法)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
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
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
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
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