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过格心得体会怎么写800字
功过格心得体会
1、《功过格》每日记载的内容是否可以具体化一些 《功过格》每日一记,内容包括“日行一善”,“日行一恕”,“三省吾身”这三个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完成每天的记载,但从记载的内容来看都比较单一,内容相似,比如借同学彩笔,借同学橡皮,谁骂了我,我没有跟他计较等等,由此可见他们每天关注的面都比较窄,仅仅是局限于学校活动,这可能与学生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刚刚接触《功过格》孩子们来说,栏目的设定也许可以稍微具体一点,例如周一从“课堂行为”方面来记录功过格的内容,周二从“课间活动”方面来记录,周三从“劳动行为”来记录,周四从“人际交往”方面记录,周五从“家庭生活”方面来记录。将每天记录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抓住记录的方向,有目标地记录,这样学生才会关注到生活的点滴,才能从生活中去感悟去反思。 2、《功过格》记载一周后是否可进行一次小结 《功过格》学生每天记录,但收到的成效并不大,部分学生只是
把它当成一个任务在完成,对于每天的记录缺乏感悟体会。如果能在记录一周后进行一次小结,对一周的表现进行一次回顾,再次总结反思,不仅仅是加深印象,也是对自身行为的又一次提醒与约束,个人觉得不断的总结与反思还是有必要的。 本学期的“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希望这个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促进学生发展
2. 写你做的五件事,要在功过格上写
一件有趣的事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许多“故事”,快乐的、悲伤的、愤怒的……儿时的一个“故事”,至今下想起来仍觉得有趣。
记得我八岁那年,刚刚学会骑两个轮自行车,为了向小伙伴们炫耀,经常骑着它在小区里“招摇过市”。 这天,天气特别凉爽,很舒服。
我特别想骑自行车。于是,把它拎了出去,叫上爸爸、妈妈和奶奶,让他们看看我的“真本领”。
由于奶奶十分心疼我,想让我骑得慢一点,就笑着跟我开了个小玩笑“**,路上小心点,别骑得太快,摔疼了,我们可不负责哦!” 我听后,牢记住奶奶的话。告别了爸爸、妈妈和奶奶后,就向小花园骑去。
我越骑越快,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我一边骑,心里一边想:瞧瞧,本大小姐骑得好,马上就可以破世界记录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洋洋得意之际,我的车子被路上的一颗小石子磕了一下,开始摇摇晃晃跳起了“迪斯科”,我也跟着摇晃了起来,一下子,人仰马翻……我伤心地看着渗血的伤口,真想飞奔回家让奶奶帮我包扎一下,可是一想到奶奶说过摔疼了,他们不负责,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垂头丧气地从口袋中找出一张餐巾纸,把伤口处的血迹擦干净,然后就推着自行车,象是斗败的公鸡似的,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家人见了我腿上的伤,着急地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奶奶笑着点了点我的脑门:“真是个小傻瓜!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你怎么还当真了啊!走,我去帮你包扎。”说完,就带我去小房间包扎伤口了。
3. 功过格,教大家怎么来积攒功德,早日改运,希
净空法师---袁了凡先生能够把命运转过来,就靠功过格,他非常认真。每天反省,
明朝末年,明末清初,真正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很多人用「功过格」,用这个东西来反省,受利益的人多。出家人也用功过格,莲池大师做表率。莲池大师的功过格现在收在《全集》里,它不叫功过格,它的名称叫「自知录」,就是功过格,用这个方法对治很有效果。袁了凡先生能够把命运转过来,就靠功过格,他非常认真。每天反省,我这一天做了几桩好事,做了几桩恶事,老老实实记载。云谷禅师教他,善行好事这个功过格分上下两段,善的写在上面一段,恶的写在底下这一段,对照!我今天做的是善多还是恶多,这样自己才能够警惕。这个方法是笨拙,是着相,但是真收到了效果。要想做到一切不着相,这是功夫接近成熟的菩萨,不是凡人。
我们生在末法这个时代,无论是物质环境或者人事环境,比起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真正是天壤之别。那个时代的人都要用功过格,何况我们今天?这桩事情我过去也曾经提倡莲池大师的《自知录》,我在台北华藏图书馆印过,那个分量不多,薄薄的一个小册,可是几个人认真去做?印光大师为我们提出来的《太上感应篇》,功过格里面讲的善恶标准,说实在话不离《太上感应篇》。印光大师很慈悲,又加上《文昌帝君阴骘文》、《安士全书》的上半部,真正是苦口婆心教导我们。我们几个人能体会到大师的苦心?几个人能了解大师的慈悲济世?几个人认真在那里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六0卷)
4. 功过格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原文是这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
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
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