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书文摘怎么写
读书的时候做的笔记
读课外书,怎样才能不忘呢?学到的东西怎么才能不丢呢?正如你说的,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下面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83 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 写五篇读书文摘
1、友情是人生中很珍贵的情义,情义无价也并非说朋友之间可以不分彼此,而是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某种距离,尤其在金钱方面,更应该积各自承担各自的费用。只有记住情义有价才能做到情义无价,并长久的维持下去。
(文/柯超英)
评:俗语说,亲兄弟,明算帐,想必也是这个道理吧,碍于亲情、友情、爱情,而不好张口谈关于钱的事情,最终总是会因为钱的原因伤了感情,反而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自己坦然,朋友亦坦然。借了就一定要还,一时还不上的,也应该有个话放在那里,省得朋友不好意思张口要你还钱。
2、即使内心彼往事啮食得很痛苦,也不能沉沦在被啮食的“虚不受补”中,得尽快开步走,因为时间是不放人假的,哪管你病你痛,时间永不会停留,让你康复过来才陪你一起走。
主要是把零星散碎的自己砌回完整,待他日有空时,再回头数数曾经碎成了多少片。
也许,到了有空的时候,已经无再数的必要了。
继续走路,有如双腿碎了骨的人,忍着痛楚做物理治疗,要是当时不肯捱苦,以后双腿便会残废,到那当儿,又有谁来同情?
(文/林燕妮)
评:自己一向是个乐观的人,总是能尽快的走出来,偶尔深夜里,会回头数数自己的碎片,那些碎片亮晶晶的,很美,所以不舍得丢掉,数过以后,小心的放在盒子里,好好的藏起来,好好的珍藏。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亲人给的,朋友给的,爱的人给的,都是一些亲近的人给的伤害才最深,反到是一些陌生人的伤害,更容易遗忘。
可是受了再重的伤,也要赶快的好起来,因为他们大都是无心的,就算是有心伤害你,也是因为得到美好的事情太多,才会真的伤到你,可是之前的美好回忆和人生的阅历已经足够补偿了。
3、快乐,何必往远处想?快乐,何必记一辈子?快乐很难永恒,只有现在的快乐最真实。
人生是由许多苦难与欣喜交织成的,只要这一刻忘掉苦难,在痛苦与痛苦之间,有那么一点“当下的快乐”,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文/刘墉
评:应该开心的时候尽情的开心,真正伤心的时候,一定要尽情的哭泣,做人做得性情一些,简单一些,会更容易忘记痛苦,多得到一些快乐。
3. 读书摘要怎么写
读书摘要
人们一次次地满怀热情,梦想打破身处其中的陈规,但是他们迟迟没有行动,不久,梦想消逝殆尽,计划彻底失败,他们再次陷入摸索之中,没有取得明显存在于潜能中的一切。
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开始就不要去想3.5 英里的长跑,不要想着当总裁,也不要想着去垄断大市场。去解决近在眼前的挑战,不要把眼光抛向最高的工作,而是抛向下一件事,要到一个遥远的城市旅行,你得开始第一步。
“希望不等于结果”,这就是关键。你必须行动,你必须走出第一步。你必须静坐下来与自己谈一谈。
“我想有多大的成功?”“我有决心让自己去努力获得这些成功吗?“对我来说,那有可能吗?”沉思一会,你便会意识到,一生中曾有很多次,在对某事感到没有多大作为时你决定改变它们:成千上万的人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并一直坚持不断。
在开始一段行程之前,你必须弄清你身处何方,这是个基本准则。你可能在头脑里想好了目的地,手上拿着地图,但除非你知道你现在臵身于地图上的哪一点,你才能到达目的地
4. 读书文摘卡 有哪些可以写
1、——孔子 2、,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孔子 4、——孔子 5、也。
——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孔子 8、——杜甫 9、,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15、——《。》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20、——诸葛亮 21、——《三国志》 22、熟读,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序》 23、,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5、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W.哈兹里特 6、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C.C.科尔顿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1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1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1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1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16、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1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1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19、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20、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21、书是良药——(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2、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3、书是益友——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24、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5、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6、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27、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28、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29、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30、书是——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
31、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3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中的。”
——惠34、“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3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3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37、“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弥尔顿 38、“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
5. 读书文摘、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劝学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绝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无名氏《金缕衣》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凭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作者: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作者: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早秋》 作者: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描写秋天的送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描写秋天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居秋暝①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
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歇:消歇,凋谢。
〔作者〕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秋登兰山寄张五①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②。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③。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④。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⑤。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⑥。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
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注释] ①兰山:应为万山,在湖北襄阳,诗人的园庐在岘山附近,距万山不远,诗人在此度过了大半生。张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隐居襄阳岘山南边的白鹤山。
②北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