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该怎么写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
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
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
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
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
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
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
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
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
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
2. 文献综述里的方法论部分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00格式与写法 00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00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00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00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3. Research Paper的方法论要怎么写啊
留学期间Research Paper的写作形式是比较常见的,当我们在写作方法论时,要记住解释我们的基本研究计划;接着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几个介绍性的段落开始,来重申自身的研究目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使用用于简介章节的基本短语和语句;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信息来写我们的方法论章节:
1.参与者
这是解释使用人口或考虑样本所进行的基础研究部分。需要定义我们已考虑的总体或样本,然后,我们还需要解释研究中包括多少参与者或样本,以及我们选择它们的方式。
2.仪器
仪器部分是paper写作过程中解释计算、技术、程序、校准曲线和使用的设备。 如果小伙伴们进行了调查,那就需要解释如何调查以及何时调查,如果大家使用的是由别人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那么请确保做好引用来源。另外,小伙伴们应该将调查的原始副本包括在附录中,并在自己的方法中说明调查包含在附录中。
3.时间段和程序
方法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解释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我们的研究,以及它结束的时间。另外,小伙伴们记得还应解释在进行研究时所遵循的程序,例如填写参与者的同意书,发给参与者的指示等。
4.分析
这一步是编写方法论的最重要部分,需要小伙伴们详细分析自己获取的数据,这一步需要小伙伴们回答自己必须解决的每个研究问题。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小伙伴们需要执行统计测试,以帮助识别数据中的依赖和独立变量(如果存在),甚至大家还可以解释用来帮助自己得出结论的计算机软件。
5.评估
在我们用于研究的仪器(例如,调查)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证明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是我们测量准确性的保障,这一步需要我们调查的有面部有效性、涵盖主题的内容有效性,以及构成有效性,这些有效性是用于探索调查的理论。同理,可靠性是我们研究随着时间推移的稳定性,如果我们的调查包含有可能出现随机误差的测量,那么我们的调查将失去其可靠性。
6.假设
显然,当我们写一篇研究论文时,需要提出假设,所以我们需要具体说明支持我们研究问题的不同假设。
7.限制和范围
限制和范围是每个研究的组成部分。范围是研究可以扩展的程度,限制包括时间限制和参与者的损失等。需要记住的是,研究的质量随着限制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当我们写一种方法时,总是使用过去时态。所以,为了我们的研究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之后的研究人员可以将其用于他/她的实验,我们的论文不应包含任何不相关的或者是不必要的信息和结果,更要确保多次校对过我们自身的研究论文,以尽量减少错误、错字和语法错误的数量。
在英国留学期间对于Research Paper的写作十分常见,只有掌握了其方法论,才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写作论文,在英国留学期间同学们如果有遇到任何关于此类的问题,如无法及时想老师提出疑问,那么可以考虑咨询一下一些国内较为知名的留学服务网站,例如51Due、留学府就都是非常不错的留学服务网站,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4. 用伪证主义方法论怎样写论文
方法论又称为方法学,定义为一门学问采用的方法、规则与公理,一种特定的做法或一套做法或在某种知识的领域上,对探索知识的原则或做法而作之分析。方法论意味着的通用概念就是:在某一门学问或所要探索的知识领域上,对所使用之个别方法加以整合、比较探讨与批判。大多数科学学问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定方法;学问的方法学包括能够支持这些方法之准确性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基本原则(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各门社会科学的根本出发点。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特殊部分,不了解它的特殊性,就不可能把一般唯物主义原则和辩证法思想正确地应用于社会历史的认识过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指出了社会的物质关系对于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决定作用,阐明了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为各门社会科学奠定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所阐明的,从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从生产力说明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说明上层建筑,以及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说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路线,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各门社会科学只有遵循这一认识路线才能正确地概括经验材料,得出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