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字行书怎么写
一、高的行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同):~楼大厦。这里地势很~。
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书桌~八十厘米。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
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6、等级在上的:~等。~年级。哥哥比我~一班。
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论。
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9、姓
三、相关组词:
高兴、高看、高大、高人、高级、跳高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
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二、词组释义:
1、高兴 [ gāo xìng ]
愉快而兴奋:听说你要来,我们全家都很~。
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做某件事;喜欢:他就是~看电影,对看戏不感兴趣。
2、高看 [ gāo kàn ]
看重;重视。
3、高大 [ gāo dà ]
1.又高又大:~的建筑。身材~。
2.(年岁)大(多见于早期白话):老夫年纪~。
4、高人 [ gāo rén ]
学术、技能、地位高的人。
5、高级 [ gāo jí ]
属性词。(阶段、级别等)具有较高程度的:~神经中枢。~干部。~人民法院。
(质量、水平等)超过一般的:~商品。很~的毛料。
2. 开字行书怎么写
开字行书写法如下:
1、德彪钢笔行书写法
2、方正硬笔行书简体写法
3、经典繁行书写法
4、全新硬笔行书简写法
5、全新硬笔行书简写法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扩展资料:
行书写法要领:
一、大小长短:
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
二、平正欹侧:
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
三、减省连结:
行书与楷书另一大区别就是行书下笔收笔的连丝呼应,使得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组合,形成对比。
四、收放伸缩:
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笔画(部分)收缩。
3. 习字行书写法
习字行书写法如下:
习:[ xí ]
基本解释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练习。学习。
2. 学 :习文。
3. 对某事熟悉 :习以为常。
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习惯。
5. 相因 :世代相习。
6.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习,数飞也。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
白话版《说文解字》:习,一次次起飞。字形采用“羽、白”会义。所有与习相关的字,都采用“习”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学习[xué xí]
解释: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文化。
2、风习[fēng xí]
解释:风俗习惯。
3、自习[zì xí]
解释:学生在规定时间或课外自己学习。
4、习惯[xí guàn]
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
5、习俗[xí sú]
解释:习惯和风俗:民族习俗。
4. “出”字行书的写法怎么写
以上为行书的写法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折叠用笔特点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出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
chū
(1)<;动词>;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又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狼。”
(2)<;动词>;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
(3)<; 动>;出发。《肴之战》:“吾见师~,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4)<;动词>;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家。”
(5)<;动词>;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
(6)<;动词>;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平伐其功。”
(7)<;动词>;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8)<;动词>;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 不~于西,则~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者,山间之四时也。”
(9)<;动词>;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冯婉贞》:“敌~不意,大惊扰。”
(10)<;名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
(11)<; 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
【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罗汉。”
【出贷】出钱。
【出合】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出官】京官外调。
【出降】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
【出没】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
【出妻】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之子为母期。”
【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去来。”
【出赘】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5. 腾字的行书写法
腾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腾:[ téng ]
基本解释
1. 奔跑,跳跃 :腾骧。奔腾。欢腾。
2. 上升 :腾空。腾云驾雾。升腾。飞腾。
3. 空出来,挪移 :腾退。腾个地方。
4. 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 :翻腾。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解释
1、万马奔腾[ wàn mǎ bēn téng ]
释义: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例句:天边划出几道闪亮的光,然后像万马奔腾的声音从远处呼啸而来。
2、腾空[ téng kōng ]
解释:向天空飞升 。
例句:战车列阵,一枚导弹拖着烈焰腾空而起,精确命中靶机。
3、腾云驾雾[ téng yún jià wù ]
解释: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例句:他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4、欢腾[ huān téng ]
解释: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喜地奔跑、跳跃。
例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欢乐的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
5、飞黄腾达[ fēi huáng téng dá ]
解释: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例句:即使你飞黄腾达了,也不能忘了养育你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