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创造的拼音
最初我们国家是没有拼音的,即使在古代,读子只有反切法。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开始的。 1892年,卢戆章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为汉字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虽然由于他的方案只局限于厦门音,所以未能推广使用,可是他的创举为汉字注音走向西文字母化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组织人力草拟汉语拼音方案。1955年10月,**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1957年11月1日由**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更加成熟。关于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细节,因为是大家所熟知的,所以这里不再陈述。早在《汉语拼音方案》推广实施的初期,在各种媒体上曾经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就是拼音方案终将取代中国古老的方块汉字。理由是,汉字无法输入电脑。如今的事实已经证明,汉字不仅可以输入电脑,而且输入速度不亚于西文,况且充分显现出汉字独有的艺术美。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还要归功于《汉语拼音方案》。现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功能已经由原来单一的为汉字注音发展为注音和输入两个方面。作为汉字的基本输入方法的拼音输入法,根据电脑操作的具体特点,在保持“方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又派生出“简拼”“双拼”等多种输入形式,大大的加快了输入速度。还有一种叫作“狂拼”的输入软件,在用拼音输入汉字的同时,电脑会根据自身的模版和用户的用语习惯自动的分析判断,根据用户的意图恰如其分的选择字、词、词组乃至句子,使得汉语拼音达到了相当程度的智能化。
2. 把的拼音怎么写
把声调标在拼音字母i上的标法,分别如下:
ī(一声)、í(二声)、ǐ(三声)、ì(四声)
拼音声调: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第一声),用“ˉ”表示,如lā;阳平第二声,用“ˊ”表示,如lá;上声(第三声),用“ˇ”表示,如lǎ;去声(第四声),用“ˋ”表示,如;là。
拼音声调标注口诀:
a、o、e、i、u、ü 标调按顺序,a母出现别放过, 没有a母找o、e ,
i、u 并列标在后, 单个韵母不必说, j、q、x 小淘气, 见了ü眼就挖去。
3. 聪明的拼音怎样写
聪明的拼音是cōng míng。
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引证释义:冰百心《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度,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近义词:伶俐、聪颖、智慧、聪慧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伶俐 [ lí知ng lì ]
聪明;灵活。
引证释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心里却喜欢她的活泼伶俐。”
二、聪颖 [ cōng yǐng ]
聪明。
引证释义:冯德英《苦菜花》第十道一章:“嫚子见母亲这个模样,惊恐地瞪大那对幼小聪颖的眼睛,哇哇地内哭叫几声,就立刻倚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三、智慧 [ zhì huì ]
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引证释义:李二和《舟船的起容源》:“聪明是生存的能力,智慧乃生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