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等式的补集怎么写
已知全集U=R,A={x|-2≤x≤-4},B={x|-3≤3} 集合A的补集CuA={x︱x<-2或x>-4}全集是指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设S={X/X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求B交C,集合B的补集【全集是A】,集合A的补集【全集是S】。 集合A={X/3≤X<7},B={X/2 B交C={X/X是正方形} 集合B的补集={X/X是邻边不等的平行四边形} 集合A的补集={X/X是梯形} CR(A∪B)={X/X≤2或X≥10} CR(A∩B={X/X≥3或X≥7} (CRA)∩B={X/2≤X<3或7≤X<10} A∪(CRB)={X/X≤2或3≤X<7或X≥10}交集就是两个集中具有相同的那一部分元素例如: (123456)与(01234567)那么他的交集就是(123456)补集就是除过交集外的那一部分也就是(07)。 已知全集U=R,A={x|-2≤x≤-4},B={x|-3≤3} 集合A的补集 CuA={x︱x<-2或x>-4} 全集是指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设S={X/X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求B交C,集合B的补集【全集是A】,集合A的补集【全集是S】。 集合A={X/3≤X<7},B={X/2<X<10},求:CR(A并B),CR(A交B)(CRA)交B,A并(CRB) 补集的那个符号打不出来,所以就用“c”来表示。 B交C={X/X是正方形} 集合B的补集={X/X是邻边不等的平行四边形} 集合A的补集={X/X是梯形} CR(A∪B)={X/X≤2或X≥10} CR(A∩B={X/X≥3或X≥7} (CRA)∩B={X/2≤X<3或7≤X<10} A∪(CRB)={X/X≤2或3≤X<7或X≥10} 交集 就是两个集中 具有相同的那一部分元素 例如: (123456)与(01234567) 那么他的交集就是(123456) 补集 就是除过交集外的那一部分 也就是(07) 例如:S={1,2,3,4,5,6}A={1,2},A是S的子集,则他的补集是{3,4,5,6} 若全集S属于R,A={1},A 是S的子集,则R中除1数组成的集合,就是A的补集 很好理解啊 补集 定义: 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 在集合论和数学的其他分支中,存在补集的两种定义:相对补集和绝对补集。 补集可以看作两个集合相减,有时也称作差集。 1:若 A,B,C 是集合,则下列恒等式成立: C − (A ∩B) = (C − A) ∪(C − B) C − (A ∪B) = (C − A) ∩(C − B) C − (B − A) = (A ∩C) ∪(C − B) (B − A) ∩C = (B ∩C) − A = B ∩(C − A) (B − A) ∪C = (B ∪C) − (A − C) A − A = Φ Φ; − A =Φ ; A − Φ = A 若给定全集 U,则 A 在 U 中的相对补集称为 A 的绝对补集(或简称补集),写作 CA,即: CA = U − A 与补集有关的运算规律 求补律 A∪CuA=S A∩CuA=Φ2. 不等式的补集怎么写
3. 什么是补集
4. 集合A的补集如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