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塔诗如何读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应该是的 嘻嘻 以下是一些关于宝塔诗的资料 宝 塔 对 在诗体中,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诗;在联苑中,也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联,这种对联首句为一字,以后每句递增一句,因形状象一座宝塔,所以得宝塔联的雅称。
如苏轼的一联: 坐 请 坐 请 上 坐 茶 敬 茶 敬 香 茶 据说这是最早的宝塔联。关于此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相信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曾住杭州通判,有一天,便服出城,来到一座寺庙游览。
寺中老僧见他穿着平常,又不认识,只冷冷地哼了一声“坐”,然后又向小和尚说了声“茶”,态度冷淡怠慢。老僧与苏轼交谈一番之后,见他谈吐不凡,并非俗客,于是,又招呼到:“请坐”,并吩咐小和尚:“敬茶”。
老僧待知道来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顿时满面笑容施礼不迭,恭敬地招呼:“请上坐”,还传呼小和尚:“敬香茶”。后来,苏轼告辞时,老僧急忙拿出纸笔,乞求墨宝,苏轼对这种看人行事的势利小人十分鄙视,即兴挥笔写下了这幅宝塔联讽刺老僧,老僧见后羞得满面通红。
藏头诗 看《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在“吴用智赚玉麒麟”一回中,由吴用口述,卢俊义曾在墙上写下这样一首诗: 卢花滩上一扁舟,俊杰黄错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乍一看这首诗没什么特别之处,但诗的真意即暗藏于诗句之首为:“卢俊义反”四个字,这种诗叫“藏头诗”,又称“藏头格”,它是杂体诗的一种,一般讲究韵律、对仗,但字句不拘。这种诗的特点是:将不便明言的本义逐字分藏于诗句之首。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道《减字木兰花》 郑庄好客 容我尊前先堕帻。 落笔生风, 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老, 莹骨冰肌那堪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这首诗,每句句首藏一个字,合起来便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
据说苏轼自杭州召回朝廷,过京口、润州太守林子中设宴款待,座中营妓郑容、高莹出牒,林子中命呈牒于苏轼,苏轼见牒上是二妓女求落籍、从良,即不当妓女而嫁人。那时有规定,营妓要求从良,须得本郡府长官批准。
苏轼时在作客,不便作主,便索笔题了这首词于牒后,批准她俩落籍从良。 藏头诗(二) 相传宋代时,蜀郡才女苏小妹曾三难新郎,开始她写有四句诗要秦少游猜,诗云:“钢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秦少游一看,这四句诗正是嘲笑他的,因为他曾假扮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苏小妹。
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云: 化工何意把春催? 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台。
苏小妹一看,原来是一首藏头诗,每句顶头一字,合之乃“化缘道人”四字,正合她的诗谜。 清朝乾隆年间,李调元上京赴试。
在书院遇见一批文人在谈论诗文,大家问他姓名,李调元即作诗一首: 李白诗名传千古, 调奇律雅格尤高。 元明多少风骚客, 也为斯人尽折腰。
他作的是一首藏头诗,将每字连起来,便是“李调元也”四字,恰是答了众人所问。形式特别,与众不同,颇显才华。
复 字 对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秋菊飘香。
几个秀才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趁着酒兴,吟出一上联,让众友对,结果谁也没有对上来,除夕之夜,几个秀才又坐在一起,吃酒守岁。
在这一夜交替之际,出上联那位秀才灵机一动,对成了这副巧联。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都有其特殊规律。
此联正是悟出了其中之奥妙,中秋之夜出句,除夕之夜对成。对仗工整,令人玩味无穷。
回 文 谐 音 对 在有些回文联中,顺读和倒读、谐音相同,意思明确,称为回文谐音对,读读这副对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细细品之,此联无论顺读倒读,读音不变,平仄谐调,或音同字异,或义异字同,变化有致,回文谐音兼备,较之一般回文联难度更大。
说起此联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相传一位翰林到寺庙游玩,见庙里挂着一幅荷花,墨色淋漓,笔法挺健,特别是那亭亭玉立的荷杆一笔画就,尤见功力。翰林连声叫绝,问老僧是何人所作,意欲求之。
老僧说:“乃贫僧所画,我出一上联,大人若能对得,当以此画相赠”老僧的上联是: 画上荷花和尚画; 翰林一时未对上,只得悻悻而归,回到府内,仍在苦思。忽然看见每日临摹的字帖,心中亮,便做出了下联: 书临汉贴翰林书。
回文诗 唐宋以来,以回文体入诗之风很盛。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织锦图回文》诗云: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此诗不见回复文字,回文尚待读者倒读而成,这种回文诗属待回型。
倒读则诗曰: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这同样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回文诗是中国文化中心一个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苏轼还有一首《题金山寺回文本》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经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晚,霭霭红霞晓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雪峰千点数鸥轻。
反读则又为诗: 轻鸥数点千峰雪,水接云边四望遥。 。
2. 玩转诗词:“宝塔诗”是啥写法
~~~~~~~~~~~~~云,雨 ,~~~~~~~~~~~~~~~~~~~~~~~云雾。
雨情。~~~~~~~~~~~~~~~~~~~~雾绕松,情有源 ,~~~~~~~~~~~~~~~松鹤延年。
源自云生。 ~~~~~~~~~~~年丰祥云生,生成积雨云,~~~~~~~~生气勃勃喜雨。
云降雨水常清。~~~~雨过天晴出彩虹,清明时节下雨天,~~虹霓对日桥当空。
天气回暖气流横。~ 茶韵------------------茶---------------------------------------------春华------------------------------------------新秀萌芽------------------------------------千家颂万木花------------------------------淡泊铭志清肠有加-------------------------汤里照乾坤壶中升彩霞------------------畅饮品味鲜美谈笑忘忧无邪------------涤荡世间瞌睡虫抚平虚幻务实家------百草之首品茗静心香溢五洲活力天涯--。
3. 宝塔诗怎么读
宝塔诗,顾名思义,是宝塔形状的诗,底大顶细,由唐代的“一七体”发展而来.“一七体”,即诗的第一句为诗题一字,以下逐句递增字数,由二、二,三、三至七、七.以唐代诗人元缜的《茶》为例子: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前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兮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宝塔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文学画廊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虽有文字游戏之嫌,但是只要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诗歌的“形”与“神”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诗例: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吴敬梓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 张南史宝塔诗四首: 泉. 色净,苔鲜. 石上激,云中悬. 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 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草. 折宜,看好. 满地生,催人老. 金殿玉砌,荒城古道. 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杜光庭‧纪道德: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於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於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於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於顷刻. 杜光庭‧怀古今: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沉.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於落照,田文起怨於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於时而纵辩,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开 山 满 桃 山 杏 山 好 景 山 来 山 客 看 山 里 山 僧 山 客 山 山 中 山 路 转 山 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