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素材 毒蛇 怎么写
蛇的出现大概在1.5亿年以前,毒蛇的出现则要晚得多。它是由无毒蛇进化而来,在2700万年前才出现。目前世界上的蛇约有3000种,其中毒蛇有600多种。
蛇的个体差异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岛的马丁尼亚、巴巴多斯等岛上的线蛇,是世界上最短的无毒蛇,只有9厘米长,最长的线蛇王也不过11.94厘米。分布在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的网蛇,一般都超过6.25米,最长的可达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更长,竟达11米以上,体重100多公斤。已经证实蛇最重的纪录,是1960年在巴西城发现的一条南美蟒蛇,重227公斤,长8.46米,腰围111.76厘米。世界上最毒的蛇为海蛇,这种蛇出没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阿西莫暗礁附近,它每次分泌的微量毒液,就足以使上万只老鼠当场毙命。蛇的寿命一般在几年到二三十年之间。
蛇非常聪明灵活,故《圣经》上有“温驯如鸽子,智慧如蛇”之说。蛇的捕食本领相当高强,能吞进比自己大许多倍的食物。我国古代早就有巴蛇吞象的传说,说巴地有能吞食大象的巨蛇,三年之后才吐出骨头。非洲有一种食蛋蛇,还没有人的手指粗,却可以吞进鸡蛋和鸭蛋,吃完蛋清和蛋黄后,还能吐出蛋壳;巴西草原的果色蛇,全身呈绿色,舌尖上长有果子形的圆舌粒,跟樱桃相似,小鸟误认为是果子,因啄食而丧生;东南亚和非洲鲁什马河流域的飞蛇,其肋骨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滑翔时能展开,使身体呈扁平状,故能从树枝高处跃入空中,陡峭地滑翔而下,有时快得像离弦的箭,能吞食飞行的小鸟;而非洲黑毒蛇爬行最快,可以高于每秒5米的速度向前冲刺,追赶逃跑的猎物。
蛇的记忆力很好,也非常记仇,能准确地认出曾经伤害过它的人,多年以后还会伺机进行报复。蛇的同类受到侵犯时,有时也会群起而攻。但蛇也会报恩,古书上曾记有“隋侯见伤蛇而医之、活之。蛇愈而去,衔夜光珠以报”的佳话,现实生活中也有蟒蛇“龙龙”救人,家蟒在洪水里救了小孩,家蟒在洪水为人带路,海南蟒蛇抓小偷照顾小孩等事件。蛇对音乐非常敏感。早在公元前3
2. 最毒的毒蛇是什么
帝王黑曼巴。
世界上最毒的十种蛇
NO.1
最毒:InlandTaipan
中名:凶猛太攀蛇
分布:澳洲中部
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於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NO.2
第二名:KingBrownSnake
中名:棕伊澳蛇
学名:PseudechisAustralis
分布:澳洲
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於树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NO.3
第三名:TaipanSnake
中名:太攀蛇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几内亚
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於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NO.4
第四名:EasternTigerSnake
中名:东方虎蛇
分布:澳洲
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於树林、草原,
以鸟类、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NO.6
第六名:Giant Banded Sea Krait
中名:巨环海蛇
分布:澳洲东北部
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於海洋,食物以鱼类为主,卵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种虎蛇
分布:澳洲东部
other:体长约1.2公尺。栖息於树林、草原,
以两栖类为食,胎生。
NO.8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分布:澳洲东南部 - 塔斯梅尼亚岛
other:体长约1.2公尺。栖息於沙丘、海滩、草丛等地,
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NO.9
第九名:Death Adder
中名:死亡蝮蛇
分布:澳洲
other:体长约50公分。栖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
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NO.10
第十名:Western Brown Snake
中名:西部拟眼镜蛇
分布:澳洲
other:体长约1.5公尺。栖息於树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虫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3. 最毒的毒蛇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约有700种蛇有毒,而最毒的蛇是贝尔彻海蛇,它的毒性比任何陆地蛇大许多倍。陆地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亚西部的长1.3米的小型蛇,一条蛇的毒液能毒死25万只老鼠,其毒性是眼镜王蛇的200倍。它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周围。
世界上约有50种海蛇,我国有海蛇19种,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见的有青环海蛇、平颏海蛇和长吻海蛇。
海蛇是一类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后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小海蛇体长半米,大海蛇可达3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咸水河口一带,以鱼类为食。
海蛇体形与陆蛇相似,最大的差异在其侧扁如摇橹的尾部,海蛇都为有毒但其头部多与无毒的陆蛇为椭圆形而非三角形。
海蛇发源自澳洲与东南亚区域,它为变温动物无法在寒冷水域生存。美洲与非洲大陆南端的寒流与红海高盐度高温及巴拿马层层水闸,阻止海蛇进入大西洋,故只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
被海蛇咬通常较没剧烈的感觉,有时不仅无痛且没有水肿现象;各种症状通常一开始时都很轻微,但会逐渐恶化。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焦虑、头晕、有时会有轻飘飘的陶醉感,患者的舌头会肿胀导致吞咽困难,肌肉无力可能恶化至全身瘫痪。
避免海蛇的攻击非常简单,不要刻意接近海蛇,如有海蛇游近时,要保持镇定静止,待它离去再行动。潜水者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地对待海蛇。
海蛇多为神经毒,目前对海蛇的毒性研究的不多,尚无血清可以解毒。
陆地上最毒的蛇是澳洲内陆太攀蛇
太攀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毒性强烈,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50人,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凶;卵生,每次产下3~22枚卵。
学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分布:分布于澳洲北部、新几内亚。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体长约两公尺。分布于沙漠及干枯河床等地。神经毒素,心脏毒素,一次排出的毒液足够杀死50万只老鼠,几乎具有核武器的杀伤力,与钩鼻海蛇 (Enhydrina schistosa) 齐名堪称世上最毒的蛇,毒性还要比 眼镜王蛇强100 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记录有人死于这种蛇的咬伤,因为此蛇分布于人迹罕至的荒漠,另外澳洲政府及人民也早已对这种著名的毒蛇有所防范。
Taipan毒蛇,世界上最毒的蛇在澳大利亚的Taipan蛇(当然其它记录可能不是这样写的)。这种毒蛇一咬的烈性毒素约有110毫克,可以杀死100人左右。Taipan蛇的毒素能引起呕吐,并会停止人的呼吸。很幸运的是,Taipan温柔害羞的爬虫类动物,它一般不会攻击人。
4. 毒品作文怎么写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当今环球,几无净土,茫茫人海,毒品无穷。毒品,犹如一股浊流,悄然地侵袭每-处角落。不仅如此,毒品,还像可怕的恶魔,是它夺走了我们一切。对于我们一个小学生来说毒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东西,只要听到“毒品”这个词,就会使人毛骨悚然。
一提到毒品,人们闻而生畏,因为毒品之毒猛于毒蛇恶虎。如果-个人染上了吸毒后。没有了脱胎换骨的决心和毅力,想戒毒是不可能的了。
在我老家,有一个堂姐,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大学毕业后,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因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她也知毒品的危害,但由于忍受不住戒毒时的痛苦,五次戒毒均于以失败而告终。其后果,她也落了个倾家荡产的可悲结局。
一位18岁的打工仔喜欢看老板吸食海洛因,心想如果老板给他吸上口,他宁愿每天用舌头去舔一下老板的脚;一位中学生为了弄钱购毒品竟然走上了谋财害命的不归之路……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人间最大的不幸都落到了吸毒者的身上。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难道人类还不知悔改吗?
毒品不仅对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还使吸毒成为毒品的奴隶,他
们生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从而变得不顾亲情,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甚至为获取毒资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你想让毒品吞噬自已的自尊,灭绝人性吗?你想让毒品毁你的家庭,给你送来痛苦吗?你想让毒品葬送我们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让我们国家重蹈贫穷落后被人指为“东亚病夫”的覆辙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远离毒品是你最好的选择。
死者的遗恨,生者的痛悔,家人的泣诉,罪犯刑前的自白,这些都给了我们警告: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5. 毒蛇咬伤评议内容怎么写
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无炎症表现,仅有轻微刺痛、微痒、麻木、感觉减退,往往不引起注意而耽误诊治。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在咬后1-6小时才开始,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全身不适、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机生命。
蝰蛇、尖吻蝮、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患者咬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流血不止肿胀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常有水泡、淤斑,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主要含混合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周围红肿疼痛,范围迅速扩大,伤口流血不多但很快闭合变黑。伤口周围有血泡。全身中毒症状于咬伤后2-6小时出现,常有困倦思睡、呕吐、畏寒、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心律失常的表现。
在野外施工、旅游时,一旦被蛇咬伤要迅速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呈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两列对称的细小牙痕。如果蛇咬伤发生在夜间无法看清蛇形,从伤口上也无法分辨是否为毒蛇所伤时,万万不可等待伤口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此时必需按毒蛇咬伤进行处理。其具体方法是:
6. 怎么样的蛇才有毒
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这是不够全面的。虽然毒蛇头部呈明显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头部并不呈三角形;而无毒蛇中的伪蝮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镜蛇的尾巴确实很粗大,但烙铁头的尾巴就较细长;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火赤链蛇等并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泽如泥土或似狗屎样,很不引人著目,但却很毒。因此区别有毒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2、毒液管 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3、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那么,哪些无毒蛇容易与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误认为是毒蛇的几种无毒蛇,由于外形特殊,色斑鲜艳,而且性情凶恶,所以常被当地一些群众视为是毒蛇而惊慌失措,其实这种蛇咬人时对人体是无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鸡勃子蛇)、赤链蛇(又叫火赤链)等。
外形或色斑与毒蛇容易混淆的无毒蛇黄链蛇(又叫黄赤链),由于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常被误为是金环蛇;黑背白环蛇,由于蛇背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也容易被错认为是银环蛇;颈棱蛇(又叫伪蝮蛇),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