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订婚贴怎么写
这是一张结婚者家长发的请柬: 谨定于_2006_年公历11月22日(星期三 ) 为 XXX和YYY 举行结婚典礼 敬备喜宴 XXX(家长) 恭请 XXX 全家 光临 席设:_______________ 敬邀 时间:_______________ 如果是结婚者自己发请柬必须重换格式! 以你自己的名义请是如下 写;;;; 谨定于_2006_年公历11月22日(星期三 ) 为_我们____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宴 --(这里是空有三个字不知道做什么的)恭请----(后面是空的) 光临 席设:_地方XXXXX____ 敬邀 你的名字,,你老婆的名字 时间:____2006_年11月22日午时14:00_。
2. 怎样写订婚帖
写喜帖十分讲究,一定要注意格式及意义,不要有错别字,字迹要工整,尤其是长辈,礼称一定要写,有些十分讲究的老人,如果贴子写得不好,会被认为是不尊敬.以下是我以前写贴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你,祝新人新婚快乐. 由新人派贴 送呈(受邀人姓名)台启(后面不写) 注:送长辈要先注明礼称,例:舅父XXX合家 送朋友要注意有无结婚,没有结婚的知 其有女朋友的,也要注明,例:XXX及女友 已婚的要在名字后面加上合家 订于XXXX年XX月XX日(当然是填结婚日期啦,一般要先写公历,后写农历) 为(我俩)举行结婚典礼 敬备喜酌(摆晏酒店名称)恭候 光临 XXX,XXX敬约 注:先写男方,后写女方 席位(XX) 时间(XX时:XX分) 注:席位号可咨询酒店方 由新人父母派贴 送呈(受邀人姓名)台启(后面不写) 注:送长辈要先注明礼称,例:舅父XXX合家 送朋友要注意有无结婚,没有结婚的知 其有女朋友的,也要注明,例:XXX及女友 已婚的要在名字后面加上合家(这里的 长辈及朋友是指父母的长辈及朋友) 订于XXXX年XX月XX日(当然是填结婚日期啦,一般要先写公历,后写农历) 为(我儿XXX,媳XXX女XXX,婿XXX)举行结婚典礼 敬备喜酌(摆晏酒店名称)恭候 光临 XXX,XXX敬约 注:先写父名,后写母名 席位(XX) 时间(XX时:XX分) 注:席位号可咨询酒店方。
3. 订婚换书写法
双方家长中意后,议日举行订婚仪式,俗叫换书,也叫换婚忆,民间还叫“传书”,是迎亲前婚礼的一种礼仪。
换婚书要选在双月双日进行。是日,媒人一早从男家携带婚礼(2斤粉条和3升米)和婚帖给女家送去。
女家收下礼物,将预先准备好的12至16个套搭勾形面食、两双鞋及回书等让媒人带回,送给男家,以表婚姻牢不可破。男家将女家回赠的面搭勾分送亲戚邻居,宣布儿子有了媳妇。
换书不隔年,一定要在定婚的当年进行。1960年以来,传换婚书渐少,而由媒人转达双方意愿。
换婚书格式: 注:1、以男家长名出现。 2、“老亲家”只写对方姓。
3、“天作之合”下的小字多省略不写。 4、女家回书式中间四字改为“敬答鸾笺”。
安阳城乡旧式婚姻,多沿封建社会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合八字: 两家子女年龄相当,具有婚配可能时,则邀媒人或亲友说合,征得两家同意,互换龙凤庚贴,请瞽者合命谓之“合八字”,男女属相无冲克时,方行择吉换书。
换书: 经媒妁之手投启(发求婚书帖)、签启(复表女家意见),经此传启,互称姻家。男始赠簪珥,女送书墨(乡间多送衣物),此为行聘订婚,婚约即成。
通信: 成婚年龄,男备食盒大礼(鸡鸭肉等),美酒喜绸,连同迎亲吉期先告女方。待女家同意,择日举行婚典。
请期: 按既定吉日,向亲友告请期。届时,结红彩,贴喜字,佳肴相备,以待宾客。
迎亲: 迎亲吉日民间统择双日。前一日,男家备酒菜一桌,送至女家,称“养酒礼”(现多改送现金)。
女家将妆奁送到婿家。由婿家备喜封(用红纸包现金,按妆奁多少或商定数额一次付给喜封,款额多为双数),谓之送包袱钱。
婚典当日,富户立红色牌坊,贴大红双喜字,布置华丽洞房。娶亲起程,新郎冠插花翎,肩披红绸,乘八抬六顶轿(新郎,男傧相二,女傧相二,押轿童子,傧相俗称“伴客” ),或八抬四顶(男女傧相各一)陪郎前往。
鼓乐笙器居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5306262前齐奏,彩旗缤纷,队马骑士居中,花轿于后,行游街巷。普通人家乘轿二顶或四顶,执事简朴。
至女家,婿先祭堂祭祖(三拜九叩),再行奠雁礼。礼毕,女家设宴待婿。
宴毕,境内有“蹲女婿”之风俗,即先将新郎送至门外,入轿内等待新娘起程。这期间,新妇冠带粉妆,开容梳髻,红帕盖面,妇拜尊堂,起轿由兄弟或亲属4人护送,民间俗称“送客”(女家送客一般为男家傧相的一半),并由拉纱女童陪伴上轿。
送客郎舅与新妇嫂子(俗称“送女婆” )各乘一轿,其他男女傧相各一人及押轿童子,随女家男女傧相乘车于婚队之后,送至婿家。途经街巷村落,鸣锣开道,笙乐齐奏,鞭炮不断。
婚队不能行原路。迎娶之风今虽仍然存在,但旧式婚仪多已不用,城区青年有的取旅行结婚式,也有不接不送的。
女伴结队送新娘,宴亲友,送包袱等礼仪今仍普遍。 婚典: 新人花轿到门,乐炮齐鸣,差人持火红犁洒上醋,围花轿正转倒转各三圈,边转边颂:“前撒撒,后撒撒,新娘明年生个胖娃娃”等吉祥歌诀,新娘下轿,由女傧相迎,女家送客搀扶护卫,有“撒盖头”之风,并颂“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富贵满家门,再撒新娘生贵人”。
新娘沿铺地红毡跨马鞍,抱宝瓶,步入喜堂。花烛礼场设于内堂,天地案上焚香燃烛,斗内粮满,插秤及大葱一束,意表金玉满斗,称心如意,四季长青。
婚典开始,由月老(年长者)主持,用“多福多寿多男子,越福越寿越康宁”等词祝贺。而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步入洞房,婚典告成。
闹房: 境内婚礼趣事多表现在闹房中,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宾友长幼都可参加,趣事越多越显喜庆气氛。旧时多以耍笑新娘为趣,现时闹房多各种游戏,如让新婚夫妇对吃吊苹果,新娘点烟,新婚夫妇谈恋爱经过,或请新娘歌舞等,耍闹直至深夜。
此刻,婆家备酒菜4样,烧饼8个,饮交杯酒,喝子孙汤,夫嫂(或姐)扫床铺被唱喜歌,如唱“左一轮,右一轮,闺女小子一大群……”。扫铺毕,再由夫家小妹二人送尿盆(抬着尿盆不能离地),意示姑嫂和睦,新娘送给小妹喜封,表示感谢。
洞房花烛夜设星宿灯,彻夜通明。新房双枕装竹筷一双,被褥内装人参果(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此俗今乡间仍有。 回门: 新妇翌日回门,新郎备礼相伴,妇家耍戏新郎。
民间有互相“偷富”习俗,即婚娶当日,男傧相偷女家、送客偷男家一两样东西(如酒杯、壶盖、汤勺等)。在新妇回门时,再互相交换,此举民意称“偷富”,取意双方缔姻,共同致富。
女家可在回门的当日扣留男方的物品,男方用“喜封”交换,当晚新婚夫妇仍回婆家。 拜亲: 俗称“认亲”。
婚后数日,新妇拜祖坟,而后依次拜见伯叔姑舅姨。长辈则分别赠送现金若干,称“拜面礼”,并以糖果款待新妇。
再数日,男家邀女近亲属(伯叔姑姨舅)行认亲礼,双方亲家相见,欢宴聚餐,密切姻缘亲情。新婚夫妇蜜月禁守空房,新娘回娘家“住三”、“住九”,即新婚三日和九日回娘家探望双亲,以慰父母,于当日仍返婆家。
也有夫妻同住娘家的。蜜月期满回娘家住对月(一个月)。
追闺女: 女成婚后的第一。
4. 男女双方订亲时男方的订亲贴怎样写
订婚书
先生与
女士,
经过双方家长认可,
双方在完全自愿的
情况下于
XX
年
XX
月
XXX
日订下婚约,
XX
先生将于
XX
年
XX
月
XXX
日与
XX
女士结婚,男方
先生特送女方彩礼
元(大写)
如果女方
女士,不能与男方
先生在
XX
年
XX
月
XXX
日的时间结婚(因自然灾害等人力不能为的情况下
可以延迟婚期)
应在一周内退回男方
先生订婚彩礼
万
元。
立此为据,双方签字生效。
5. 男方给女方娶贴怎么写
古式娶亲下好,,[结婚]贵亲翁..谨取某年某月某日..小儿某某某.与令嫒某某合婚大吉敬告..亲翁..贤夫如,,,坐前。
..姻弟..某某顿首。.年月日新式娶亲定好。
[结婚]岳父母亲大人..尊前叩禀兹定於某年某月某日.到你処迎接某某,,,特此禀告,,风雨无阻,,敬请,岳父母亲与家父母.在某某大洒店共贺儿女结婚大典。
..愚小婿..某某叩拜,,,年月日。
6. 婚嫁双方的礼贴怎样写
汉族办喜事的礼仪,又有新旧之分。
新式的用彩车乐队,行鞠躬礼;旧式的用花轿鼓乐执事,行跪拜礼。 此其大略也。
今就我所记亿的汉族旧式婚礼记述如下: 一、放定 放定是订婚的一种仪式,也叫下定礼。当时男女婚事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还不多,一般仍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民智已开,结婚双方本人也都有了发言权。因此在媒人(媒人有大媒、小媒之分。
大媒是双方亲友,小媒是媒婆子)的撮合下,由父母将情况转告子女,带有对方像片,如双方全有意,即可提出当面相看。 面相是由媒人选定合适地点,使双方见见面,也只是偷看两眼而已。
经过面相,如未发现本人有大的缺残,就必须放定。 放定时需择专日通过媒人,将男方交给女方的信物转送女方,并更换双方的庚帖。
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镯或小型金玉如意等,为男方认为贵重之物庚帖是书写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一般使用纸店印好的龙凤帖。
龙风帖一份摺子两个;颜色不同,一红一绿。红色的属男方,绿色的属女方,上面印有黄色的龙凤花纹,帖内正中并排分写“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
庚帖例由男方备办;请人书写。写庚帖人要求是“全福人”,又不是“四眼人”。
所谓“全福人”是配偶健在的人,有子女者更好,但其妻如已怀孕,那便成了“四眼人”,就不合格了。 在男方庚帖和信物送交女方的同时,媒人将女方庚帖带回,便完成放定手续。
放定仪式也可以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选一家饭庄宴请大媒,双方当面办理,一并选定结婚吉期,再办理过礼手续。 二、过礼 过礼是男方将双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并将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饰送交女方。
另外备有送给女方的礼品。 礼品有鹅酒(双鹅双酒或单鹅单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等。
(糕点一般是龙风饼、状元饼、水晶糕)鹅、酒、鱼各占一拍。衣服、首饰也可用高拾抬去(高抬是用一张长方形桌子,桌面四周围以小栏杆,桌面下穿两条棍,由两人抬着)。
其它食品则用食盒(长方形双层大木盒,盒子置于木架之上,中穿一棍,二人抬着)。 上述物品由二位大媒(一位男媒,一位女媒,全由官客担任)押送。
事后,女方应将猪腿、羊腿各一只送给两位大媒,以示谢意。 三、过嫁妆 过嫁妆是在喜期的前一两天,女方将陪送给新娘的物品送到男方。
当时女方备办的物品、一般有座钟、簟瓶、帽镜、茶叶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连同箱笼、衣服、被褥、首饰,个别家还暗送木器家俱。另外,还有一盏长命灯,也就是一盏铜或锡制的点灯草的灯台。
运送工具有用高拾的,也有用“窝脖”(即用肩扛的雇工)的。用高抬的可分为三十二抬、二十四抬、十六抬。
这要看女方的经济条件。少于十六抬的,就找搬运工搬运。
押送人员除两位大媒外,女方还需男客二或四人陪同前往。嫁妆送到男家后,男方将物品妥善安置在新房,并请送妆官客过目。
个别家还找来吹鼓手,在新房外吹打,谓之“响房”。 四、婚礼: 结婚当天按当时习俗执行的礼仪,就是婚礼。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我国历来把娶亲办喜事当成人生的一大乐事。
为此男方主婚人都要出帖大请亲友,注明为第几男或第几孙“授室”。 迎娶新娘用的是红缎绣花八人抬的大轿。
轿前有成对座伞成对筛镜,二十四名或三十二名吹鼓手(包括八面大鼓),外加清音。再前有各种旗帜,肃静回避牌、对扇,若干对金灯以及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最前为一对开道锣。
如新郎亲迎,则另加绿段绣花八人抬大轿一座,新郎端坐其中,行于红轿之前。至于随行人员,有大媒、伴郎、娶亲的、赞礼的等乘车随后,前往女方迎娶新娘。
娶亲行列到女方后,举凡新郎拜见女方主婚人和请新娘上轿等,全由赞礼人边唱贺诗,边赞礼。如请新娘上轿,则赞“请新贵人登宝轿,请……”三请之后,老蛮扶新娘上矫。
新娘盘腿坐,落轿帘。新郎仍乘绿轿前导。
新郎例穿民族所定的常礼服——蓝色长袍、青马褂,头戴小礼帽,足穿青缎粉底官靴。迎亲去时单披红,到女方后,女方又请老年长亲,为新郎再披一道红,成为双披红;帽上插金花,来往全由伴郎陪伴。
迎亲回到男方,新郎由伴郎照顾下轿,入内休息。 新娘所乘花轿直抬到礼堂前落轿,抽去轿杆。
这时礼堂中央花烛高照,上面供着天地牌位,已由所请的“老寿星”(男方的老年长辈)上好香。供桌和花轿之间,左右各设两把椅子,靠桌坐着两位伴嫂,挨着坐的是两位伴姑。
这时老蛮端过一个茶盘,内装糖茶五杯。伴嫂伴姑每人一怀,余一杯由老蛮端着,掀开轿帘从轿内一过,算是奉给新娘的,如后再逐一将茶杯取回。
伴嫂伴姑只接茶在手,并不饮用。送茶后,赞礼人赞:“请新郎入华堂。
请……”三请后,伴郎伴新郎进入堂中。赞礼人随赞:“向上打躬”,“向轿打躬”。
新郎行礼后退出。这时赞礼人再唱诗赞,请新娘下轿。
新娘便由老蛮扶持下轿,站在供桌的左前方向供桌,撤轿。再请新郎入堂拜天地,行三叩首礼。
礼毕起立。这时赞礼人赞:“请老寿星祝寿,请……”三请后,老寿星登堂。
由赞礼人递过一个用红纸包裹上插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