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述的繁体字怎么写
简体和繁体是一样的。
拼音:shù 基本字义 (1)讲话,陈述,叙说,叙~。~评。
描~。论~。
综~。~职。
~而不作。 (2)修纂:著~。
(3)循,顺行:“报我不~”。 详细字义 〈动〉 (1)形声。
从辵,术声。本义:遵循。
(2)同本义。述,循也。
——《说文》报我不述。——《诗·邶风·日月》遂述命曰。
——《仪礼·少牢礼》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书·五子之歌》(3)又如:述遵(遵循);述旧(遵行旧规);述祖(遵循祖训)(4)陈述,记叙。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礼记·乐记》小有述职。
——《左传·昭公五年》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 成言。——《聊斋志异·促织》(5)又如:综述(综合叙述); 口述;重述一遍; 述知(陈述;告诉); 述事(陈述事理); 述载(陈述记载); 述圣(陈述圣人之道); 述历(一一陈述); 述而不作(传述先哲的理论,不再自创新意)(6)传述;传承;阐述前人成说。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7)又如:述宣(继承和发扬); 述修(修治;修明); 述附(承袭) 词性变化 〈名〉 (1)泛指叙述的文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2)又如:述作(著作); 述撰(撰述;著作); 述制(记述;著作); 述造(著作) 。
2. 述的繁体字怎么写
简体和繁体是一样的。
拼音:shù
基本字义
(1)讲话,陈述,叙说,叙~。~评。描~。论~。综~。~职。~而不作。
(2)修纂:著~。
(3)循,顺行:“报我不~”。
详细字义
〈动〉
(1)形声。从辵,术声。本义:遵循。
(2)同本义。
述,循也。——《说文》
报我不述。——《诗·邶风·日月》
遂述命曰。——《仪礼·少牢礼》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书·五子之歌》
(3)又如:述遵(遵循);述旧(遵行旧规);述祖(遵循祖训)
(4)陈述,记叙。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礼记·乐记》
小有述职。——《左传·昭公五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 成言。——《聊斋志异·促织》
(5)又如:综述(综合叙述);
口述;重述一遍;
述知(陈述;告诉);
述事(陈述事理);
述载(陈述记载);
述圣(陈述圣人之道);
述历(一一陈述);
述而不作(传述先哲的理论,不再自创新意)
(6)传述;传承;阐述前人成说。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7)又如:述宣(继承和发扬);
述修(修治;修明);
述附(承袭)
词性变化
〈名〉
(1)泛指叙述的文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2)又如:述作(著作);
述撰(撰述;著作);
述制(记述;著作);
述造(著作)
3. 绍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如下图所示:
绍 shào
释义:
1. 连续,继承:绍复(继承恢复),绍述(继承),绍世(连续几世)。
2. 指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绍酒,绍剧。
3. 例句:
1)绍庭上下。——《诗·周颂·访落》
2)弗念厥绍。——《诗·大雅·抑》
3)使寡君之绍续昆裔。——《国语·晋语》
4)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韩非子·难三》
5)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吕氏春秋·诚廉》
6)绍复先王之大业。——《书·盘庚》
4. 发的繁体字怎么写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FMKEVIN666
容易写错用错繁体字100例1、干,繁体字是“干”“乾”:当写“干涉”“大动干戈”时不能写繁体字;当表示物体没有水分或水分少时写“干粮”“干脆”“干燥”时可以写繁体字“乾”;当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时可以用繁体字“干”,如“干部”“躯干”“树干”等等。2、后,繁体字“后”。如“后面”;用作“皇后”时只能用“后”。5D+C%y%[3i.}9p-}(?+@3.道: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衜”“噵”“衟”都是“道”的异体7a64e58685e5aeb931333433623762字。 j/C3F-I2i+v#B4.历,繁体字是“历”和“历”:用为“经历”“历代”“历史”时可写“历”;用为“日历”“历法”可写“历”。5.钟,繁体字是“钟”“锺”。当写“时钟”“钟表”时可写“钟”;当写“钟情”“中意”“钟山风雨起苍黄”时可写“锺”。6.板,繁体字是“板”“板”:当写“老板”时可写“板”;写“木板”时可写“板”。7.地: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墬”“嶳”“埊”“坔”“埅”都是“地”的异体字。/d!`+m.Y3l2N+e(I)V8.丑,繁体字“丑”:写“丑怪”时可写“丑”;写“子丑寅卯”时只写“丑”。)O1E)v"_2k9w!u"g-V:V9.范,繁体字“范”:写“模范”时写“范”;做姓氏时只写“范”。 |1y&?%S3k10.德: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悳”“徳”“恴”“惪”都是“德”的异体字。11.刮,繁体字“刮”:写“刮风”可写“刮风”;写“搜刮”只能用“刮”。12.回,繁体字“回”:写“回避”“回旋”可写
5. “作”的繁体字怎么写
“作”的繁体字和简体字一样。
“作”多音字,读[zuò]或[zuō],表示从事某种活动也做假装,装出的意思。
【释义】
1. [zuò]:起,兴起。
2. [zuō]: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组词】
1. 作品[zuò pǐn] :文学艺术创造的成品。
2. 动作[dòng zuò] :身体的活动或行动。
3. 作用[zuò yòng] :对人或事物产生影响。
4. 作息[zuò xī] :起居、劳作与歇息。
5. 写作[xiě zuò] :创作作品。
6. 作家[zuò jiā]:以写作为业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7. 著作[zhù zuò] :撰述。古代专指撰写诗文,包括文学与学术作品。
8. 杰作[jié zuò] :出色的作品。
9. 创作[chuàng zuò] :创造文学艺术作品。
6. 撰的繁体字怎么写
撰字的繁体与简体写法相同,繁简对照图片如下:
撰的拼音: zhuàn
撰的注释:
1.才能:“异乎三子者之~”。
2.写作,著书:~著。~述。~写。~文。~稿。~次(编辑、排列)。~序(撰写叙述)。~录。~集。杜~(臆造,没有根据地编造)。
3.持,拿着:“~余辔兮高驼翔”。
4.指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撰的笔顺:
7. 中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中字的繁体与简体写法相同,繁简对照图片如下:
中
拼 音 zhōng zhòng
部 首 丨 笔 画 4 五 行 火 五 笔 KHK
[ zhōng ]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华~。居~。
2.指中国:~文。古今~外。
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水~。山~。心~。队伍~。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锋。~年。~秋。~途。
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农。~学。~型。~等。
6.不偏不倚:~庸。适~。
7.中人:作~。
8.适于;合于:~用。~看。~听。
9.成;行;好:~不~?。这办法~。饭这就~了。
10.姓。
[ zhòng ]
1.正对上;恰好合上:~选。猜~了。三枪都打~了目标。
2.受到;遭受:~毒。~暑。胳膊上~了一枪。
扩展资料
组词
一、中用 [ zhōng yòng ]
1、合用;有用。
《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 汉 郑玄 笺:“白华於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忍中用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衣服不中制,器械不中用,不粥于市。”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一座 荆州 ,直恁的中用。”《红楼梦》第六九回:“ 贾赦 十分欢喜,说他中用。” 萧红 《生死场》八:“ 王婆 思想着女孩怎么会这样烈性呢?或者是个中用的孩子?”
2、中间人的佣金。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内里又扣了他那边中用二十三两四钱银子。”
二、中午 [ zhōng wǔ ]
白天十二点左右的时间。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农民协会要早晨捉土豪劣绅,知事不敢捱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捱到下午。”
三、中原 [ zhōng yuán ]
1、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
《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8. 衡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衡的繁体字怎么写的?抱歉,没有繁体字。
(1)〈名〉绑在牛角上的横木。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crossbar]
秋而载尝,夏而福衡。——《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
(2) 〈名〉车辕前端的横木 [croobar]
加之以衡扼。——《庄子·马蹄》。释文:“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则见其倚于衡也。——《论语·卫灵公》。皇疏:“衡,车衡,轭也。”
枉玉衡于炎火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
又如:衡辀(车辕与辕前横木);衡轸(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衡盖(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
(3)〈名〉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ridgepole]
如: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房屋);衡门(以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借指房屋建筑古朴典雅);衡梁(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衡荜(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4) 〈名〉秤杆,秤 [the graduated arm of a steelyard weighing apparatus]
衡不同于轻重。——《韩非子·扬权》
田字格中的“衡”字
又如: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库(称与仓库);衡玑(即天平);衡鉴(衡器和镜子);衡权(称物之具)
(6)〈动〉称量 [weigh;measure]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孟子·惠王上》
犹衡之于轻重也。——《礼记·经解》。注:“衡,称也。”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7) 〈动〉衡量;评定 [judge;evaluate]
衡之于左右。——《淮南子·主述训》
又如:衡文(品评文章,指主持科举考试);衡定(评定);衡校(品评考核);衡鉴(品评,鉴别)
(8)〈动〉横亘,横贯 [lie across]
如:衡流(横穿水流);衡游(谓横渡)
(9)〈动〉违逆 [disobey]
如:衡命(违逆命令);衡道(违背道义)
(10) 〈动〉铨选 [select]
如:衡才(铨选人才);衡尺(喻铨选人才的官职);衡铨(铨衡,铨选);衡综(谓考核铨选官吏)
(11)〈形〉横行;蛮横。通“横” [rude and unreasonable]
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12) 〈形〉横。与“纵”相对 [traverse]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13) 〈形〉平正 [fair]
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14) 〈形〉同“横”,梗塞、不顺 [block]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15)〈名〉姓,参看“衡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