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参考文献应该怎么写
这个是期刊文章标识码应该是[J]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2. 投稿时,何谓应填写的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其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具体如下: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说明:1)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 A
3)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3. 文献标识码 怎样输入到word里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我用过了!很好用。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新建“字符”样式即可)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2003版:
参考文献有几页,你会发现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怎么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4. 那个论文上文献标示码是什么意思啊
文献标识码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规范要求。按照论文的性质,其文献标识码分为A、B、C、D、E五类。具体为: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作者可以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对所写文章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5. 论文中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由谁填写
一、论文中的中图分类号:
是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也可上网/查询,格式:TG315.4
二: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分为以下五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
说明:
1)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A
3)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规范对各类文章格式的要求有所不同。A类文章要求有中英文题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还要有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B类和C类文章要求有中文题名及作者姓名。
A类文献是期刊质量的一个标志。期刊中论著是期刊的核心部分,学术价值较高,一般都被定为A类文献;综述性文章一般篇幅较长,以江集文献资料为主,或着重评述,具有权威性,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引导作用定为A类。
论著摘要、报告、经验交流等类文章,文章标识码的统一存在一定困难,有的定为B,有的定为其它,须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述评、专题讨论等一般标识定为C;简短的报告、短篇报道一般定为D。
文献标识码一般不需要作者标注,而是由期刊专职人员根据文章内容划分的。
目前文献标识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统一。
三、文章编号
是由期刊专职人员给的编号,自已无法填写。
6. 期刊杂志为什么文献标识码是A
因为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文献标识码,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
规范对各类文章格式的要求有所不同。A类文章要求有中英文题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还要有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B类和C类文章要求有中文题名及作者姓名。
扩展资料: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