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个历史人物评传
曹操评传 当时年少 当曹操呱呱坠地的时候,他父亲曹嵩不会想到这个儿子将来会开创一个新的帝国,更不会想到他会成为两千年无数争论的焦点。
但曹嵩为他儿子创造了足够的条件,这个条件能够保障曹操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会举步唯艰,因为他是中常侍曹腾的儿子,尽管不是亲生的。 中常侍实际就是太监头目,实权很大,但往往被人看不起,不过曹腾口碑很好,很多当时自负清高的名士都受过他的恩惠。
曹嵩以父之名,也做了个不小的官(司隶校尉),后来通过贿赂,更成为过汉朝的太尉,现在一般说国防部长或总司令,虽说是买的官做,毕竟到了那个位置。 据说曹操“少机警,有权术”,更说他因为飞鹰走狗被叔父告状,弄出了个“羊颠风事件”,使曹嵩兄弟不合,从此没人能管到他。
少年曹操游荡于京洛之间,渐渐显出他超越常人的能力来。通过当时人物鉴定专家许子将的鉴定,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自己也相当满意这个评价,他醉心于武艺兵法,准备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中大展拳脚。 曹操青年时候的官宦生涯大约是这样的: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这段记叙波澜不惊,实际却有很多讲究。能够二十举孝廉,没有祖父的名位估计不怎么可能;在北部尉任上,曹操设五色花棒,严肃刑律,曾棒打夜行的蹇硕(中常侍)叔父,由于曹腾的关系,蹇硕不能把曹操怎么样,却将他放了外官(升官);任上曹操亲族有犯事的,曹操被牵连免官,才有征拜议郎之说。
公元一八四年黄巾大起时,曹操已经二十九岁了,终于等到了传说中的乱世。 曹操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参予颖川之战。
颖川之战中曹操有什么功劳已经遗失了,但战后他被封为济南相,成为了一郡之长。在济南曹操仍然奉行他那一套治国方略,“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但曹操又害怕得罪人多了会被报复,于是辞官归家,借隐遁以重名(所谓春秋读书,屡辟不就是也),实际上是等待新的时机。 这个时期的曹操,作为汉朝一个官宦子弟,一个中层干部,应该讲更多的是想做个“治世能臣”,挽救汉朝于水火之中。
这点从他不断在任上得罪权贵,想改变社会的颓废空气就可以看出来。至于可不可以理解为哗众取宠,我想作为一个思路是可以成立的,不过我并不愿这样想。
头角峥嵘 曹操并不需要等太久,很快北方又有叛乱,于是曹操又被朝廷征用,成为了后来著名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其他人有袁绍,袁术,鲍信,淳于琼,这些也都是后来我们熟悉的人物,何进是他们的主管。 曹操在这里目睹了何进谋诛宦官,宦官杀何进,袁绍袁术又杀宦官的全过程,也看到了董卓入京,董丁争雄,董卓专权的全过程。
这汉末政坛的一系列大事让人眼花缭乱,对曹操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在已经不能完全说清楚了,但很显然的,在曹操的心里对政治的认识更加清醒和理智了。 随着董卓废立献帝,更大的风暴来临了。
董卓虽然掌握了皇帝,但他没有足够的威望服众,各地都在酝酿反董的动作。曹操也在这时悄悄东归,回到老家组织反董人马。
曹氏在东郡有巨大的号召力,很快曹操就组织起一支万余人的队伍,参加到关东诸侯的联合军事行动当中。纠正演义中的误导性说法,首倡义兵的人是鲍信而不是曹操,诸侯合纵也散在关东从河南到河北的大片地区,并不是大家都把自己的军队拉到一起集合。
讨董联盟中以孙坚最为积极,也最能打仗,他先后打败了董卓的都督华雄,吕布和其他几支部队,让董卓心惊胆战。曹操则是其中最坚决的,他在为诸侯的谋划中充分展示了他的战略天才,从行动上,他亲自带兵进抵荥阳,在汴水和徐荣狠狠的打了一架,这一仗曹操因为兵少输了,但力战尽日,逼得徐荣也只有后退。
从曹操这段的言行来看,他还对重建汉朝有那么一点点的热心,但在此之后,他将完全放弃为汉朝打算。因为他发现关东诸侯没一个是为了朝廷而起兵的,都在囤聚兵马,你我攻击,谋求自己的利益。
种种迹象表明,汉朝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作为一个朝代的历史即将结束。 于是曹操重新东归募兵,然后回到河内,开始参予到诸侯争霸的行列。
刚开始时,曹操的实力在诸侯中相当弱小,因此他依附袁绍。借打击黑山的机会得到了东郡的治理权,借打击黄巾的时候取得了兖州的治理权,黑山和黄巾都是农民军,如果以现在的观点看,那是用无数穷人的鲜血染红了顶子,但我们现在来责骂曹操也不公平。
取得兖州的时间大约是一九二年,曹操正式荣升为一州之长,成为一大诸侯。感谢刘岱,感谢鲍信,他们不断的给曹操开路。
成为一州之长对曹操来讲是重要的,因为在此之前他还没有过这样的地位。他不同于袁绍袁术,家底毕竟没那么厚实,响应他的人也不如响应二袁的人多,有一个自己控制下的比较大的地盘,有助于他积累人力物力。
曹操得了兖州,第一件就是安排人去谯接他养老在家的父亲。这本来是一个儿子的孝心,结果却演变为一场灾难。
徐州刺史陶谦手下的将领看中了曹嵩的几百辆车的物品,半道上将曹嵩一家杀了(至于是不是陶谦本人的意思,不好妄加猜测)。盛怒的曹操下达。
2. 人物评传怎么写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
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
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3. 评传作文怎么写啊啊啊评传作文要怎么写呢
人物评传:灯笼果茶——我眼中的安徒生小时候,家里种过一种植物,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结着被灯笼形的皮着的小果子。
等到秋天成熟,摘下来晾干。如果家里人着了凉,嗓子疼什么的,把一颗小干果子放在杯里,开水泡了喝下去,包好。
但是,总是一大杯,而且苦得要命。 流过味蕾时有一种咬到了炖鱼时不慎留在鱼腹中的苦胆的感觉,可以说苦得流出泪来,而且不喝到最后一口,不把那泡开的皱巴巴的小果子嚼在嘴里,绝尝不到一丝甜。
奇怪的是,每次喝完总忍不住去舔嘴唇,好像刚刚喝下的不是苦药而是蜂蜜,但真等到又一次要喝那种水时,那种苦味仍我实在喝不下去呢。 仔细想一想,这种灯笼果茶于安徒生,很相似的确,他受了太多苦,太多的不幸。
幼年时,家境就不好,父亲去世后更加不好,年幼的他踏上了追梦的路,到了大城市,他不断地努力学习,从不放弃梦想,却屡屡遭打击:学舞蹈,被人说为木头;学童话,别人说他没天赋;就连向人求助,也被奚落。 他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住在一个又一个旅馆;到了晚年又遭受肝癌折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他落入人生谷底,他好像是个命定的失败者。
但安徒生并不是一个痛苦的人,虽然他的命很苦。小时候的他富于想像,他有他的童话王国,他就是国王。
在哥本哈根,他努力追求他的梦想,虽然多次失败,但他从不放弃,他有一个目标:写给孩子们的童话。 终于,他的童话被全世界的人看到,受到全世界人有尊敬,丹麦的每一个公园都有他的雕像,人们都知道有个童话王国,有个安徒生,虽然他不知道。
其实,安徒生是甜的,就像那泡茶的灯笼果,只不过身处苦中,让他看似苦楚,也让品味他的人也认为他苦。要不,他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童话,那么的纯洁,真诚,甜蜜,充满幻想、幸福、快乐的故事?他心中充满了大爱,他又把爱传播给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也幸福、快乐,充满爱,让他的故事能“沐浴在爱中传播爱”。
安徒生,他的命很苦,但也很甜。他的灵魂,充满了甜蜜和爱,所以能把遇到的不幸和苦难统统包容,然后又全部转化为对世人无限的爱,他的童话中没有纯粹的坏人。
他的童话就充满了爱、包容和甜蜜。安徒生,就是这样一个包裹在苦里面的甜的人生。
4. 什么叫评传,咋写啊
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
传记内容可写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也可写几个人的重要生活片断。 传记体裁在我国产生很早,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历史著作,由于采用了纪传体,所以,也是传记文学名著。
传记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述生平,叫做“自传”;一是由别人撰写的,叫做“传”(包括小传、评传等)。 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为别人写的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 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叫做“小传”。
关于自传的写作,强调了三点:即真实、完整、突出重点。这对应用性的自传和中长篇自传来说,都是适用的。
真实,就是要符合人物的本来面貌,不能进行艺术的虚构,否则人物就会被扭曲和变形。 完整,则是相对的。
它主要是强调传主的主要侧面和基本阶段的经历不可或缺,从而使传主的经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最后要突出重点。
这里须补充几句。它的含义不仅仅体现在重大环节和事件的叙述上,更重要的还是要凸现人物在重大事件和环节中所显示出来的思想情感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脉络。
可以说这应该上是自传的隐脉,是自传文体的内部张力和驱动力。同时还要写出传主的独特个性来。
写出传主不同于其他人的“这一个”的专长。
5. 怎么写母亲的评传
①记叙母亲的生平,包括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等; ②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母亲的经历,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③适时抒情议论,表达自己的情感。
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1、属于人物评传有关概念及写作基本要求的知识层面的掌握。 2、通过正反例分析,加深对人物评传写作规则的认识、体会。
3、是通过习作训练使习得的写作规则支配自己的写作行动。 评传,指带有评论的传记。
评传是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这类传记偏重于对传主的生平事迹的评价,一般按照生平顺序梳理和记述,在叙述中常常插入评论。
强调材料严谨,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考证,注明出处,不容许虚构或杜撰,如果有必要的推测和推论,也要加上严格的论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