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双喜字怎么写
【囍】 拼音: xǐ 注音: ㄒㄧˇ
简体部首: 口, 部外笔画: 21, 总笔画: 24
繁体部首: 口, 部外笔画: 18, 总笔画: 21
电脑输入方法:
任何输入状态:按住Alt键,再按小键盘数字“821206”,松开就可以了
郑码:BJUJ,U:56CD,GBK:87D6
笔画数:24,部首:口,笔顺编号:121251431251121251431251
五笔:fkuk
全拼:heui
紫光拼音:xi(需翻47页,第2个)
微软拼音:xi(需翻10页左右)
搜狗拼音输入法:xi(第5个,如经常使用,会上升第一页第一个)
QQ拼音输入法:xi (第一次使用第七页第5个,如经常使用,会上升第一页第一个)
囍,汉族传统吉祥图案,以两个喜组成的图符。汉族民间装饰洞房的习俗之一,古今普遍流行。婚礼中,剪出大红双喜字贴于洞房中堂,指婚姻中男女双方共同迎接喜庆的一天;也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表示喜庆与祝福。
2. 红双喜怎么剪
结婚时贴个红双喜剪纸和窗花,能够增添一份喜气,窗花不会剪,忘了,但是隐约记得红双喜的剪法,传上来,让大家学一下,喜庆一下。
红双喜剪法教程
1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和一双并不笨拙的手。
2把红纸对折,然后其中一半再反折,另一半照单对折。
3折成个横看是个W形。
4开剪,重叠处的宽度要比单处按1:2留纸。
5只要剪成这形状,就成功了一半,不行的话,反过来剪一次,比照一下,你就全明白了!
6红双喜成功!
3. 红双喜不是一个字,可最早是谁写出来的
双喜写作“囍”,原指同时两件的喜事,现多用在结婚庆典,表达双方欢喜之意,结婚时贴“囍”是中华传统的民间喜庆习俗。
囍 这个字符读“xǐ”ㄒㄧˇ”,指婚姻中男女双方共同迎接喜庆一天。
双喜。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
智能ABC:按住ALT键,再按小键盘“821206”,松开就可以了
郑码:BJUJ,U:56CD,GBK:87D6
笔画数:24,部首:口,笔顺编号:121251431251121251431251
五笔:fkuk
全拼:heui
紫光拼音:xi(需翻页)
微软拼音:xi(需翻10页左右)
据传,23岁那年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当时天色已晚,王安石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他遂上街闲逛,却见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外面挂着一盏走马灯,灯光闪烁,分外耀眼。王安石走近细看,只见灯上分明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不由拍手连称“好对!好对!”站在一旁的管家马上进去禀告宅院的主人马员外,但待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日:“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王安石脑中立刻浮现出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令主考官赞叹不已。
考试结束,王安石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又特意走到马员外家观灯,已企盼多时的管家立即认出他就是前几日称赞联语的那位相公,执意请他进了宅院。看茶落座后,性急的马员外便敦请王安石对走马灯上的对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马上把女儿许给他,并主动提出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乃是马小姐为选好而出的。
结婚那天,马府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真是喜上加喜,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囍”字便被传开了,其后,“囍”字和结婚时贴双喜,在我国民间开始流行。
因此,“囍”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符号名称,“双喜”也成了很多商品的商标,包括了很多行业和产品,包括香烟、炊具、体育用品等等。总之,“双喜”、“囍”和“Double happy” 常见在我们生活当中。
4. 请问红双喜是怎么来的,跟哪位古人有关
结婚贴红双喜的来历
江南人家结婚,都通行贴红双喜。为啥要贴“红双喜”?传说这与北宋宰相王安石双喜临门的故事有关。
那一年,王安石正二十三岁,值大比之年,他赴京赶考,为了方便,到伟梁(今河南开封)城东舅父家中住宿,刚来到东门,忽然看见马员外家门前熙熙攘攘,挤满了人。他抬头一望,只见门楼上悬挂着一只大彩灯,上书一副上联:“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他摇头吟毕,不禁拍手称好:“好对呀好对!”这时。旁边站着的一位老家人连连向他作揖:“哈哈,这上联已贴了好几个月,至今尚无人对出,相公既说好对,请你略等片刻,让我进去禀报我家员外知道,一定求教。”王安石刚才是赞赏上联出得好,不想老家人要请他对下联,他因明日要去赴考,今日也无时间思考答对,不等老家人出来,便到舅舅家去了。
第二天,王安石在考场上,见试题不难,略加思索,一挥而就。主考大人见他年纪轻轻,才华出众,就传他面试,指着厅前的飞龙旗说:“龙王设宴,月烛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命他答对。王安石想起昨天看到的上联,正好作对,便随口答道:“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主考大人见他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好不高兴。
王安石考毕,回到舅父家去等待朝廷发榜。谁知刚进舅父家门,只见昨天那位老家人早已在那里恭候:“哎哟,相公昨天我找你好半天,今天才打听到你住在这里,快去快去,我家员外等急啦。”一面说,一面拉着王安石就走。
马家员外一见王安石,急忙施礼让座,取出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请他写答下联,王安石就将刚才主考大人的上联,挥笔写上:“龙王设宴,月烛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马员外看他写得龙飞凤舞,下笔如神,十分满意。便吩咐丫环拿给女儿去看。马小姐一看,字体遒劲,对仗工整,含羞应承。马员外大喜,便对王安石说明:“此上联是我独生女为选婿而出,已悬挂半年,至今尚无人应对,现在,为王相公对出,联句成对,姻缘成双。”马员外当即征得王安石舅父同意,就择在三日后吉日良辰,为他们俩人完婚。
到了第三天,结婚喜日。忽然,大门外人欢马叫,两个报子高声前来报道:“王大人官星高照,金榜题名,头名状元,明日一早,皇上亲自召见,请赴琼林宴!”
王安石喜上加喜,顿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与马小姐拜过天地,进入洞房。新娘笑着对王安石说:“王郎才高学广,一举成名,今晚又逢洞房花烛,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听后,哈哈笑,便将此事经过叙述了一遍,说:“全仗娘子出得好联,下官何功之有!”说罢,提笔在红纸上写个斗大的红双喜,贴在门上。又吟诗一首说:
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
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结婚贴红双喜,就流传开来,成为喜庆吉祥的标志: 不仅中堂上挂个“喜喜 ”,大门外贴对“喜喜”,而且窗花也剪“喜喜”, 棉被、枕头上也要绣上“喜喜”,以得吉祥如意的彩头。
相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赴京赶考,半路上巧遇一马员外对联择婿,难住了许多人,他仔细一打听,这上联是马小姐出的“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求对下联,王安石略一思索对出“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众人齐声称好,于是王安石与马小姐约定考完后成婚。巧的是,在京殿试时出了“旗飞虎,飞虎旗,旗卷虎藏身”上联,对下联,王安石脱口而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主考官又惊又喜,十分赞赏。不久,王安石与马小姐举行婚礼,大喜的日子传来了王安石考中新科状元的消息,王安石这位大诗人兴奋异常,提笔在墙上原有喜字旁又写下一个大喜字,故此民间娶媳妇要贴双喜字,希望双喜临门的意思。
相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赴京赶考,半路上巧遇一马员外对联择婿,难住了许多人,他仔细一打听,这上联是马小姐出的“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求对下联,王安石略一思索对出“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众人齐声称好,于是王安石与马小姐约定考完后成婚。巧的是,在京殿试时出了“旗飞虎,飞虎旗,旗卷虎藏身”上联,对下联,王安石脱口而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主考官又惊又喜,十分赞赏。不久,王安石与马小姐举行婚礼,大喜的日子传来了王安石考中新科状元的消息,王安石这位大诗人兴奋异常,提笔在墙上原有喜字旁又写下一个大喜字,故此民间娶媳妇要贴双喜字,希望双喜临门的意思。
5. 红双喜两个喜写在一块,新华字典里没这个字,谁能说出它的来历
新华字典不算什么 康熙字典才好
来历 王安石,北宋人。当年赴京赶考,晚宿现在的陈化店镇马桥村,正值本村大户马员外招婿,张贴一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征下联。王安石看后,因时间紧,未作停留,因才气横溢,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殿试,皇上出题时抬头看到殿外一阵风刮过,殿角一飞虎旗卷了起来,便以此出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求上联,王安石想起马桥招婿征联一事,遂对此联,甚得皇上喜欢。王安石殿试后即赶往后马桥,因对得下联,被马家招为婿,正值洞房花烛时,探子来报,殿试金榜题名,王安石一喜之下,大笔一挥,写一双喜字,贴在洞房。结婚时贴双喜字的习俗即从此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