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叙述文如何写才好
记叙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物发展的过程交代出来。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表达方法。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不过论说、描写及抒情文也都有记叙的成分。所以说, 掌握记叙文是学习写作其他各类文章的基础。掌握并运用记叙的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点如下:
时间: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时间有现在、过去和将来的区别,叙述时要交代清楚。
地点:
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地点包括事件发生的环境、状况和气氛。
人物:
事件涉及哪些人物?因为人物是主角,所以要写得有血有肉,个性突出。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经过如何?结果如何?这些是记叙文的三个重要 环节。好的记叙文,起因和结果更要紧密配合,以使事件不违背情理。事件 的经过要写得有起有伏,曲折动人,并且能圆满地把事件因果连贯起来。
小结: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如果能清楚地认识记叙文的要素,就能避免作文中出现了 结构欠完整、叙事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问题了。
怎么写?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我们可以按时间先后的次序写,可以按地点变换的次序写,也可以按事情发展的程序写。不管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都要写得清楚、具体,使文章的头绪一目了然。
顺叙:
做什么事情都要个次序,比如吃饭时总是先端碗动筷再张嘴;写文章也是这样。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的方法就是“顺叙法”;使用这类写法,必须用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这些词语和句子有串联文章,分清层次的作用。不过,要记住的是,在记叙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有详有略,选择有代表性的时段来反映事件的进程,否则便会像流水账一样平淡了。
倒叙:
顺叙法就象我们看录像带时,按正常的播放情形看,那么倒叙是不是像从后往前倒着画面看一样呢?其实不然。倒叙也是一样顺序的,只是先将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动人的精彩片段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回头顺叙事件。采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把倒叙的起止点交代清楚,如果加上适当的回忆气氛会更好。
插叙:
所谓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叙述。主要作用有三:对过去事件片段的回忆;对有关的人和事做必要的补充、解释;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地回溯。然而,插叙的部分不是主要情节,千万不可喧宾夺主,干扰了主题。
散叙:
散叙,就是把若干有一定联系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叙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展现主题。比如写人物,就写出他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活动,来表现他的思想性格和精神特征。写事件也是如此。要注意的是,散叙中所叙述的事,必须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这样才可以多层次地表现主题。
总结
叙述方法的交替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多姿多彩;然而,我们不可为了变换而变换,这会使文章显得支离破碎或者前后脱节。基本上,采用什么叙述方式,还是要由文章的内容来决定的。同学们要把文章写好,叙事的要素就一定要熟记,否则少了什么时间或地点,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也不清楚,文章就自然不具体了。
2. 叙述文怎么写
按事情或时间发展顺序写,如果看的不是很明白,我给你看一篇叙述文:
我爱妈妈
"妈妈呀,烛光里的妈妈,你的眼角布满了泪花。."听到这首歌,我才知道了,妈妈您是多么的爱我,可是我以前却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过你对我的爱,我实在对不起您,我总是认为你老是严格的要求我和教育我,我总是觉的唠叨,可是昨天晚上发生了那件事后,我知道了你是多么多么的爱我.
"妈妈,我不舒服."我慢慢的说着,又把妈妈的手放在我的额头上,让妈妈摸一摸.
"是,是烧了.快喝点开水,把厚衣服给穿上去,到医院去看病."从妈妈的目光中可以看的出来妈妈又焦急,又担心.妈妈赶紧拿来热乎乎的开水,又对我说:"来,把它给喝了!"
"这么烫,怎么喝?"我埋怨妈妈.妈妈又用嘴巴去吹,因为开水很多,而且又很烫,开水烫到了妈妈的嘴皮,我对妈妈说:"妈妈,你的嘴皮被烫破了."说完又仔细端详着妈妈的嘴巴.妈妈笑着对我说:"没关系,一点点而已."说完,又开始吹了起来.吹了挺久的时间后,妈妈喝了一口后,目光里透出一种劳累的眼神,然后对我说:"不烫了,没关系了,喝吧.""恩!"我点点头.
喝完后,我看见妈妈的嘴皮有一点血,我担心的对妈妈说:"妈妈,你的嘴巴流血了.""没关系,一点小伤而已."妈妈满不在乎的说."这怎么能行??""没关系,等下就好了."妈妈又满不在乎的说了。我没有办法了..
妈妈帮我把大衣穿上,然后冒着大风骑上自行车带着我去医院看病。我的心顿时感到无比的温暖..看完病后,我回到了家中.妈妈让我赶紧躺在床上..然后又是跑上,又是跑下的,让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了。
啊!妈妈,你的爱是多么的无私..你是多么的伟大呀!!!!!!
3. 叙述文怎么写
写好一篇作文的要诀 (一)主题: 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给予他人一定的启示性,说出一定的人生道理。
(二)内容: 1.必须是独特性的,不可以“人云亦云”,更不可以抄袭“模范作文”。 2.必须有具体实例的描写。
(三)文采: 1.有匠心独具的比喻。 2.创造不落俗套的形容词。
3.尽量多用成语。 题 目: 可以自由选择你所认识的任何人而进行撰写,包括亲戚、家人、朋友、邻居、同学、教师、长辈、异性朋友,等等。
内容必须包括以下项目: 其一:外貌的观察 人物素描的要诀在于抓住特征。 作者可以对所要描写的对象进行“静态的观察”,之后,抓住他形体或者是脸庞上的特征,用以下的手法进行描写: 1.写实手法 例一:他眸子狭长,脸上所架的那副方框眼镜使他看起来极具书卷气。
例二:她有一张菱形的嘴,微笑时,有一种令人倾倒的风采。 2.比喻手法 例一:他很高,像一株耸天而立的椰子树。
例二:他的肚子很圆,像一个。
4. 叙述文应怎样写
记叙文,在我的概念中,无非就是写一两件事,中间穿插一些自己的评论,就成一篇文章了。从课本角度说,记叙文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记事,主要是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当然,任何事情 记人,只不过它的侧重点不是表现人物,而是挖掘事件的意义。记事记叙文大致可分为:记叙单一事件活动。
写记事类记叙文,应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1、掌握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一篇完整的记事的文章,应包括上述的六个方面的要素,缺一不可。
2、掌握记事类记叙文的基本叙述方法。记事类文章采用最多的是顺序,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倒叙即先写事情的结果,后写原因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有关的情节,叙述完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记叙。
3、掌握记叙文的人称方式。记叙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常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自然。
4、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最熟悉的事情来写。
5. 怎样写叙述文
叙事类记叙文是同学学习写作的重点,写好它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叙事能力,也可以提高写人的能力。因为要写人就难免要涉及到事,事写得好,所塑造的人物就会有更强的表现力。
那怎样叙事呢?就事写事,固然可以,但最好能从小中写出大来:通过这一件小事析射出人情冷暖,或以小喻大,从小事中得出一个生活的哲理来。因为好的文章总是有“魂”的,这种能叫做"魂"的东西就是那经过时间的淘洗,不仅不会流逝,反而会沉淀下来的东西,即永恒的赵理或者永恒的情感,也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但是叙事类作文光有“魂”还不行,还得有“文”,也就是说要将事情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写好这类记叙文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打动读者,把读者带入你所创作的艺术境界中。具体地说,叙事类记叙文的“文”应该注意:曲、洁、详三点。
“曲”:叙事要尽量曲折些,让人猜不到你下一步想要写什么。如果你所要写的尽在读者的意料之中,那么读者所渴望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愿望就得不到实现。没有新奇感也就没有阅读的欲望。
“洁”:叙事切忌泥带水,将笔墨浪费的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上。叙事的过程可以有省略,对那些读者不用读也能理解、无助于体现文章中心的,即使在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步骤,我们也要果断地省略。记叙时中断了的地方就分段。不用担心别人读不懂,你见过高山流水吗?到悬了崖边,水好象是没有去路,就要断了,但它纵身一跃,就成了瀑布,比那没有波澜,没有起伏的一条平静的水流还要好看。
“详”:事的进行过程是由一个个的"环节"构成的,我们在记叙事情的过程时,只要选择其中几个最主要的、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环节",换而言之,就是选择几个最有表现力的场面。写作时紧紧扣住这几个场面,浓墨重彩地进行描写,十八般武艺全给它用上去。而与中心无关的文字要减到最少。
精湛的叙事与深刻的哲理相结合,一篇优秀的叙事类记叙文就诞生了。
6. 急求 800字 写人叙述文
我学会了做饭
放假了,爸爸妈妈给我安排了学习任务,就是要我抓紧时间,利用假期把学过的功课再温习一遍。别的就不让我动手了。
这天中午,妈妈下班回家,急匆匆地做饭。她备了好几个菜,有荤有素,要给我加强营养。我坐在屋里,听着妈妈有节奏的切菜声音,感到比平时有些忙乱。是呀!这段时间妈妈单位的工作很忙,往往是吃完饭放下筷子就赶往单位。为了给我加菜,自然要比平时忙碌了。
“哎呀!”突然,厨房里传来妈妈的叫声。我连忙放下书本,奔向厨房。我看到妈妈的右手仅仅攥住左手的手指,指缝间,殷出鲜血。我慌了,连忙回屋找出创可贴递给妈妈。妈妈简单地用清水冲洗伤口,贴上创可贴,又继续忙碌起来。
吃饭时,妈妈照常一样,忙忙。放下筷子,一边嘱咐着我,一边拿起手包,匆匆上班了。家里,就我一个人了,我凝视着满桌的饭菜,突然感到一点都吃不下了。妈妈刚才手指流血的镜头,浮现在我的眼前,久久停留着。我的心慌乱地跳动着,我的眼前模糊起来,泪水不住的流着……
我木然地收拾好桌子,到卫生间洗脸。我看着梳妆镜中的我,眼睛还是红红的,我呆呆地看着自己。突然,一个发自内心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你是初中生了,要学会料理家务!你现在放假在家,要帮助妈妈做饭!让妈妈中午能够从容地吃饭,别在那么紧张了。顿时,我好像忽然长大了。
我连忙坐在桌前,认真写着当天的作业,似乎比平时认真了,速度快了很多。我决定:从晚饭开始,我要学会做饭的技能,给爸爸妈妈做饭了!
我来到厨房,开始洗菜、焖饭。脑海里搜索着平时妈妈做饭的样子,模仿着做着。我想背诵口诀一样地干着:切肉,大小要均匀;切土豆,要切细丝;炒西红柿别忘了放糖;米饭要掌握水量。
钟表在滴答地走着,妈妈下班要五点半到家,我终于赶在妈妈下班前把饭菜端上了桌。随着开门的声音,妈妈回家了,她闻着菜香,惊讶地走了过来,奇怪地看着我,似乎明白了一切。妈妈没有放下手包,甚至没有洗手,径直走到桌前,拿起筷子,一盘一口的品尝起来:这菜炒的味不错,就是火候小了;这个好吃,就是没放盐,这个……我看见,妈妈的脸上一直露着满意的笑容。妈妈回过头对我说:明天,我教你怎样做。
从这天开始,我慢慢学会了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