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的繁体字怎么写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FMKEVIN666
容易写错用错繁体字100例1、干,繁体字是“干”“乾”:当写“干涉”“大动干戈”时不能写繁体字;当表示物体没有水分或水分少时写“干粮”“干脆”“干燥”时可以写繁体字“乾”;当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时可以用繁体字“干”,如“干部”“躯干”“树干”等等。2、后,繁体字“后”。如“后面”;用作“皇后”时只能用“后”。5D+C%y%[3i.}9p-}(?+@3.道: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衜”“噵”“衟”都是“道”的异体7a64e58685e5aeb931333433623762字。 j/C3F-I2i+v#B4.历,繁体字是“历”和“历”:用为“经历”“历代”“历史”时可写“历”;用为“日历”“历法”可写“历”。5.钟,繁体字是“钟”“锺”。当写“时钟”“钟表”时可写“钟”;当写“钟情”“中意”“钟山风雨起苍黄”时可写“锺”。6.板,繁体字是“板”“板”:当写“老板”时可写“板”;写“木板”时可写“板”。7.地: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墬”“嶳”“埊”“坔”“埅”都是“地”的异体字。/d!`+m.Y3l2N+e(I)V8.丑,繁体字“丑”:写“丑怪”时可写“丑”;写“子丑寅卯”时只写“丑”。)O1E)v"_2k9w!u"g-V:V9.范,繁体字“范”:写“模范”时写“范”;做姓氏时只写“范”。 |1y&?%S3k10.德: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悳”“徳”“恴”“惪”都是“德”的异体字。11.刮,繁体字“刮”:写“刮风”可写“刮风”;写“搜刮”只能用“刮”。12.回,繁体字“回”:写“回避”“回旋”可写
2. 秋的繁体字怎么写
秋的繁体字是:秋
读 音: qiū
部 首:禾
笔 画:9
五 笔:TOY
释义:
1.秋季:深~。~风。~雨。~高气爽。
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
3.指一年的时间:千~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
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姓。
6.见〖秋千〗。
扩展资料
出处:
1.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2.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3.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4.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5.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相关组词:秋天 深秋 秋风 秋季 金秋 秋思 秋闱 秋凉 中秋 秋水 收秋 春秋 初秋 季秋
英文翻译:harvest time; old variant of 秋; autumn; fall; a swing; surname Qiu
3. 发的繁体字怎么写
发的繁体字如上 发[ fā ] [ fà ] [ fèi ] 部首:又 笔画:5 五行:水 五笔:NTCY 基本解释 发[fā] 1. 交付,送出 :分~。
~放。~行(批发)。
2. 放,射 :~射。百~百中。
焕~。 3. 表达,阐述 :~表。
~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 :~散。 5. 开展,张大,扩大 :~展。
~扬。 6. 打开,揭露 :~现。
~掘。 7. 产生,出现 :~生。
~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 :~面。 9. 显现,显出 :~病。
~抖。~憷。
10. 开始动作 :~动。 11. 引起,开启 :启~。
~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 :~布。
~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fà]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头~。鬓~。
怒~冲冠。 发[ fèi ] :暂无释义 拓展资料:1,擢发难数[ zhuó fà nán shǔ ] 擢:拔。
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2,厚积薄发[ hòu jī bó fā ]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3,发瞽披聋[ fā gǔ pī lóng ] 张开瞽目,打通聋耳。
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 汉 枚乘 《七发》:“当是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
4,一触即发[ yī chù jí fā ]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5,容光焕发[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
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4. 耳繁体字怎么写
繁简同体,共六画
读音:ěr 组词:耳朵、耳目、耳环、耳光、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