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观后感怎么写

1. 纪录片观后感怎么写,格式是怎么样的

总结重点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首先,可以先将这个电影故事的大致内容概括一下,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大致的.

下面是一些细致的东西.写议论问的话一般有4个部分:

1.”引”这是指写记叙电影中的某个片段并加以描述.

2.”议”指的是对你写的这段文字加以自己的议论,可以写自己对这个片段的感想.

3.”联”这就是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了,一定要选与电影有关的东西.

4.”结”这就是对这个电影的总体感想,并做结尾.

其中要注意的就是因为观后感属于议论文,重在议论,所以议论必须要占大篇幅,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2.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这是一部由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关于日本国内贫富差距的纪录片,该片从侧面剖析了生活在日本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的生活状况,看完之后,心中感触颇深,纪录片观后感。片中印象很深的一位采访者是一个年约34岁的宫城县男性,具体什么名字记不清,但他住的地方倒印象很深,这次日本大地震最大受灾地区就是宫城县。回到正题,据片中所说,他毕业于日本一所普通的大学,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固定工作,而是四处打零工。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好多份工作,但仍是入不敷出,生活很艰辛,甚至面临着流落街头的窘境。他想通过职业介绍所找工作,但职业介绍所有相关规定,只帮助22到34岁之间的求职者介绍工作,而他刚好超过这个范围,最后在他的哀求下,职业介绍所帮他介绍了一个高空擦窗户的工作。看到这,我不禁疑惑,为什么一个正值青壮年的大老爷们竟会落魄到这步田地?是因为他找工作不够努力吗?不是的,片中这位主人公每天都非常努力地找工作,只是因为他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才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再来反观中国的现状,似乎比这个更加严峻,中国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后老师在总结时直接指出,倘若大学毕业生没有一技之长,很容易被社会淘汰,观后感《纪录片观后感》。因此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技能,构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白岩松曾说到,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跟什么成正比呢?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强,获取自己更加稳定的位置和向前进的速度就更快,但如果你随时可以被替代就很难。我们有的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一个月挣的工资很低。比尔·盖茨经常飞来飞去还打牌,却那么有钱。没办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而很辛苦的那些工作,随便把我们拽过去培训不到一天,立即就可以从事那工作,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太弱。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大学剩余的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老师还提到,大学期间要多考几个证和考研,前者的确很重要,因为现在找工作,都必须看证件,这个就是自己能力的最好凭证。后者则要相对来看,如果是一心想要在学术上有所发展的同学,的确可以通过考研甚至考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如果是重实务的同学,我想就没有很大必要考研,社会是一个很现实的地方,有很多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果我们在社会上打拼几年可能相对来说,经验更加丰富,阅历也更加广泛。当然这是从求职者自身的角度来阐述,除了这一点外,社会也应该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可以增加求职者的信心。总而言之,未来求职之路任重道远。

〔纪录片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3. 2500字的纪录片观后感 急

网络上的,仅供参考 《亲爱的》纪录片观后感在教室初次看《亲爱的》这部纪录片,当时没有什么感受。

因为要写观后感的缘故,自己又多看了几遍,然后慢慢有了些感觉。四分之三画廊是主人翁Mrs.L所经营的画廊,四分之三的意义是指,这个世界,男女人各占二分之一,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很显然,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Mrs.L具有女性主义倾向。然而,这也只是Mrs.L的想法。

目前,在中国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大多数女人还占不到二分之一的地位。可以说,当今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这是有很长的历史社会根源的。中国古代,从来都是男性占主导地位,对女性的要求往往是“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三纲五常”,要裹脚,要有贞节牌坊等,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

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很低,因此,女性更倾向于妻凭夫贵、母凭子贵等等,慢慢地,女性逐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意识,欣然接受、安于从属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想的逐渐渗透,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但无可否认,尽管有外来思想的洗涤,目前为止,中国社会仍然没有改变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状态。稍微留意一下,我们便可以从职业类别、广告甚至公厕等得到论证。

Mrs.L,从1999年婚姻失败之后,才开始重新思考她的人生,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32岁离婚是她的一个转折点,她曾经也彷徨过,之后重新开始寻找自我。去美国留学,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关于女性方面的研究,然后,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Mrs.L是女性主义的积极拥护者。从Mrs.L的婚姻经历来看,女性对于婚姻的期望是很高的。

很多女性结婚之后,满足于婚姻生活,孩子、丈夫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以致于婚姻失败后,她们会一下子失重。有些人可以从中顿悟,开始另一段新的生活,像Mrs.L;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消沉,或者选择再婚,再次跌入婚姻漩涡中,这是很悲哀的,也是很明智的。

女人自立自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一般的女性。这当然也是由于目前这个社会还没有达到两性平等的缘故。

换个角度,男性占主导地位,表面看来,他们处于优势的地位,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实际上,男性被社会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有时,他们内心很无奈,个性是很受压抑的,很可怜。举个很简单很平常的例子。

爱情,对于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来说都并不陌生,也各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我们不知道,不同的人会在浪漫与现实之间做如何的选择?在许多年轻人眼中,特别是还处在求学阶段,还没有经受过世俗社会洗染的学生,以及正沉浸在初恋中的人们,爱情是很神圣的,很理想的。

在爱情的国度里,不该存有“门当户对”,容不得半点强权豪夺。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在老一辈的人里,依然很重视“门当户对”,虽然其含义相对于以前的更开放、明理,但它同样与以前的含义有千丝万缕的牵连。

在金钱和强权的诱惑威逼下,现代的爱情也有可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现实社会,人们可以接受男性家境好、女性家境好的结合;男性家境好,女性家境一般甚至不好的结合;男女两性家境均不好的结合;但人们往往难以接受男性家境不好,女性家境好的结合,特别是在农村,这个现象更为普遍。

反对的声音往往来自女性的亲友。表面看来,是为女方着想,不希望女方跟着男方受苦,实质上反映了社会无形的意识影响着人们,让人们认为,男性应该是强壮的、有能力的,能令女性幸福的,这种幸福,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

男性,有时很可怜。Mrs.L四分之三画廊里,有关人物的作品,几乎全部都是女性的。

女性主义在这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日子里看过的一本言情小说,那是一部以女尊社会为社会背景来构造人物的小说。

小说里面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构建可以说是完全依照男性的标准的。只是男女性别交换了,其实质还是一个男权社会,因此,在阅读那本小说的时候,我总会无意识地错把主人翁看做是男性。

小说里的男性人物基本上都是娘娘腔,是女性用来消遣的工具,且还承担着生育功能,这让我觉得有点荒谬。我觉得若真要构建女尊社会,就不应该完全按照男权社会男性的标准来塑造女性的角色地位、社会身份、性意识等,而是要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社会规范、性别意识等。

以上关于女尊社会这一段话,只是我个人看了那本小说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两性平等、两性和谐相处,依然是我所向往的生活。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我们常常看到的表达是这样的:“圆明园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此相类的有长城、兵马俑、都江堰,乃至金字塔、空中花园……我们后代在缅怀圆明园的时候,纪录片拍摄者在利用现代技术还原圆明园那美轮美奂、恍如人间仙境的景观的时候,恐怕难免都会对“古代人民的智慧”充满敬意和叹服。

我们似乎早就形成了一种审美习惯与思维惯性,就是历史上那些存留至今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我们应该因为这些惊人的艺术品而凭生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可是,有没有人问过,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怎么来的,谁让它们结晶出来的,劳动人民又是不是愿意把自己的智慧这么结晶出来?而结晶出来的,除了劳动人民。

4. 《美的公司》纪录片 观后感 要求300字

《美的公司》纪录片 观后感

纵观公司的发展史,表面充溢着征敛财富的快意和光鲜,历史的车轮朝着文明的方向缓慢而持续地稳步推进,背后那些令人叹惋的失败尝试和血泪交糅的故事都零落成时间的灰烬。公司镇、洛克菲勒、三角女工衬衣公司大火、凯恩斯、安东绳、郑观应、晶体管、专利法、世纪之药,这些字眼如同公司发展进程中的地标,千万种偶然之中的必然,促使公司——这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日趋完美。如果追溯到源头,探寻催生这一伟大产物的精神力量,那是《企业家誓言》中振聋发聩的呼喊:“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是对自由的向往,是自我实现的愿望促使一群勇敢的冒险家来到广大世界正中的舞台,挥霍才智与梦想,做最华丽的冰上舞蹈。那份不畏失败,世界尽在手中的意气,在今日想来也让人热血沸腾。

亚当斯密说: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而在我看来,是人性中的贪婪,对财富的渴望,对资本的需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了更快速地聚集资本,实现利益最大化,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环境成为必需,标准时的出现、种种技术革新、趋于健全的法制应运而生,为公司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追求财富是最本源的驱动力。纵观公司发展史,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工人凄惨的生活境况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后来企业主动限制工时提高工资亦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因为追求财富,进步才成为历史的必然,阻碍它前进一切的终将被毁灭。正如历史反复印证的,“任何忽视市场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都会逐渐凋落。”

公司最大的三个特征是有限责任、投资权益的自由转让和公司的法人地位。它凝聚起个体的能力,使公司成为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主体,也使勇于奋斗的人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为拥有足够的自由,科学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然而推动工业化的进程,需要更多劳动力的参与,他们中大多因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解放出来,为了获得就业岗位,不得不接受在利益驱动下资本家所提供的恶劣的劳动环境。在企业家看来,劳动力是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而工人对生存的要求也必须得到保障。经过漫长的摸索,人们才发现,只有高于公司自愿行为之上的制度力量才能形成真正的制约,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诚然自由使公司充满张力,创造财富却绝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只有被限制的自由,在赋予其法律价值和制度价值之后,才值得被尊崇和坚守。如果放任市场自由发展下,财富阶层的贪婪和贫困阶层的暴力必将导致社会动荡,人们辛苦建立起来的文明将被自己亲手摧毁。

5. 记录片家园观后感怎么写

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 ——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顾训中 2009年6月5日,又一个地球环境日。

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HOME——A STUNNING VISUAL PORTRAYAL OF EARTH》)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

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因了朋友的相助,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

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

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

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2633036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

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

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很深奥哦!),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

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

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

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

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

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

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

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

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

《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

6. 记录片家园观后感怎么写

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 ——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顾训中 2009年6月5日,又一个地球环境日。

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HOME——A STUNNING VISUAL PORTRAYAL OF EARTH》)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

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因了朋友的相助,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

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

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

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

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

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很深奥哦!),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

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

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

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

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

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

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

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

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

《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

7. 【法眼教育片观后感怎么写

观看《法眼》有感 观看《法眼》后,我明白了许多,也有了一些感想.一.“外面的世界”主要讲述了小张的故事,他的“义气”告诉我:1.我们要认清友谊与义气的区别;友谊是劝导,不同于义气,莫因义气犯了法,伤了情.2.我们要严格规范自我,常与亲友沟通与倾述,并要学会将心比心,体谅他人的不足之处.二.“无畏的狂欢”中,陈某使我明白:1.交友时要慎重,在与社会青年交往时,应用法来保护自己,更应清楚少与损友交往.2.当我们向亲友借钱时应想想这钱是否花得值得,花得安心.三.“一墙之隔”,使你我伤心,它提醒我:1.要常与亲友交流自己心中思考与想法,打破那堵无形的墙.2.网络是迷人的,但我们要清楚的明白,网络有着太多迷惑人心的陷进,要注意网络交友的风险,谨防网络危险.四.“留守的天空”,述说了留守儿童心中的伤,但也告诉我:1.不要因外因而放任自己的行为而触犯法律,而要努力调解自身与外因的矛盾,从而解放身心.2.在我们做事之前,我们应考虑后果,不做有违法律的事.五.在“那时花开”中,小宁使我有感:1.外因不是我们自暴自弃的理由与条件.2.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认清我们当前的目标是努力学习.总之,学习是目标;知法,学法是必须;守法是要求;用法是能力.唯有我们在知法、学法前提下,守法、用法的过程中努力前进,我们才会有一个阳光的青春,成为一个与法同行的青年.。

8. 写一篇关于历史纪录片的观后感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的历史史书,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与耻辱。

圆明园的断壁残骸是无声的控诉,这样一部凝结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巨献就这样成为了一片残骸,它的瑰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这种三维技术才能设计才能使我们一览这奇迹般的创造。然而它越是瑰丽,就会越引起中国人的哀叹与惋惜。

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所有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人,这是屈辱的历史,这是背叛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愿重演的历史。 大型史诗性纪录片《圆明园》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是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虽然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的画卷。

其实火烧的又哪只是圆明园呢,他烧的其实是精细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要比圆明园大得多。然而焚烧的又何止是建筑呢?焚烧的是一个个中国人的骄傲,世界的奇迹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欧洲式水法,它的规模之大与它的神奇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叹为观止。

并且大清的皇帝还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去取悦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为她建立它喜欢的草原与建筑。它的富丽堂皇就不言而喻了。

似乎任何一个建筑都是美的化身。 当时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

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此时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先进的工业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悲剧性的命运是无法逃脱的!今天的我们只能在满目苍遗、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美好。

正如那句古谚说的一样,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 鸦片战争之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大战,然而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

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最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

康熙皇帝是那么的喜欢自然科学,而后世的皇帝却是如此的无视科学的伟大力量,使中国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

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财务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开的拍卖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荣与衰败。

他奇特的建筑与想法是世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现在也在重修圆明园,但是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历史上的缺憾!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了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却可以创造未来。在未来,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建造更加辉煌、更加令人瞩目、更加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为了不让历史再次重演,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谨记“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纪录片观后感怎么写

知识

空姐的英文怎么写

阅读(15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空姐的英文怎么写,内容包括空姐英文怎么说,空姐的英文怎么写,请问空姐用英语怎么说。stewardess英文发音:[ˌstjuːəˈdes中文释义:n.(飞机上的)女乘务员;姐;(轮船或火车上的)女乘务员,女服务员例句:

知识

土地分户申请书怎么写

阅读(1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土地分户申请书怎么写,内容包括怎么写土地证分户申请书,农村分家后承包地分户申请书如何写,农村户口分户申请书怎么写。农村户口分户申请书模版如下:尊敬的村委会、派出所领导:本人XXX,身份证号码XX,男/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户

知识

直播预告怎么写

阅读(1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直播预告怎么写,内容包括直播预告标题怎么写吸引买家阿里巴巴生意经,bang直播如何改直播时间预告写晚了怎么改预感时间啊,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直播现场仿写。1. 随便点开一个吧,你会发现右上角有一个“直播”的键,戳

知识

灰的繁体字怎么写

阅读(1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灰的繁体字怎么写,内容包括灰繁体字怎么写,灰的繁体字怎么写,"灰"的繁体字是什么。

知识

蒙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怎么写

阅读(2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蒙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怎么写,内容包括蒙的多音字组词,蒙的多音字和拼音并组词,多音字蒙怎么读音和组词。蒙的多音字组词:启蒙[qǐ méng] 解释:使初学的人得到2113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例句:~老师。~读物。2、蒙蔽[méng bì]

知识

公司整改报告怎么写

阅读(1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公司整改报告怎么写,内容包括。整改报告可以写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推进富民强区打造效能海陵”活动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城中街道认真贯彻落

知识

一万英文怎么写

阅读(31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万英文怎么写,内容包括一万英语怎么说,一万用英语怎么写,一万用英语怎么写。英文是 在 千位之后 每一千进一个单位,从小到大为Ten(十),hundred(百),thousand(千), million(百万),

知识

暂停的英文怎么写

阅读(1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暂停的英文怎么写,内容包括“暂停用英文怎么说,停止的英文怎么写的,暂停英语单词怎么写。pause英 [pɔ:z] 美 [pɔz] n.暂时的停顿;犹豫;(诗中)节奏的停顿;[乐]延长号vi.暂停,中止;逗留,停滞;(按暂停

知识

文字篆体怎么写

阅读(1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文字篆体怎么写,内容包括文字篆体怎么写,文字篆体怎么写,“我”的篆体字怎么写。“文字”用篆体书写如下。

知识

新年快乐粤语怎么写

阅读(15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新年快乐粤语怎么写,内容包括新年快乐粤语怎么写,亲朋好友们新年快乐用粤语怎么说,用广东话怎么说新年快乐。“祝所有员工新年快乐”也可以祝福全体新年快乐,或者: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员工”--------可以叫:成员、同事、公友

知识

西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

阅读(2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西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内容包括西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可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五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西字在田字格里写法如上 西:[ xī ] 部首:覀 笔画:6 五行:金 五笔:SGHG 基本解释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

知识

一篇文章读后感怎么写

阅读(1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篇文章读后感怎么写,内容包括一篇文章读后感怎么写,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怎么写,一般要怎样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原答案:在这本书中记叙了一个了不起的冒险人物鲁滨孙。这个人最喜爱的就是冒险,他不甘心像父亲平庸的过一辈子

知识

诗的笔顺怎么写

阅读(1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诗的笔顺怎么写,内容包括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诗的笔顺怎么写,苕溪诗的热字笔顺怎么写。笔顺: 读音: shī 意思: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2、(Shī)姓。 引证:唐代·杨

知识

自主招生自述怎么写

阅读(1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自主招生自述怎么写,内容包括自主招生个人陈述怎么写,自主招生的个人自述详细内容都写什么急,高考自主招生自荐信和个人自述怎么写。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芳芳 自主招生个人陈述怎么写 自主招生个

知识

看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阅读(6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看电影观后感怎么写,内容包括电影观后感怎么写,观后感范文,观后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看电影观后感怎么写。要是应付的话大体有个套路,开头就写哪天哪天我观影了{惊天动地},本片讲述了***(电影内容)。过渡一下说你受益匪浅什么

知识

影片观后感怎么写

阅读(2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影片观后感怎么写,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怎么写(350字~400字),电影观后感怎么写,如何写好影片观后感。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

知识

晚会观后感怎么写

阅读(1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晚会观后感怎么写,内容包括文艺汇演观后感怎么写,晚会观后感作文,文艺汇演观后感怎么写。元旦双庆文艺汇演结束了,留下的是久久挥之不去的回味。整台晚会高潮迭起,观众掌声不断。这是一场视觉上的享受,一场听觉上的抚摸,一场心

知识

纪录片大纲怎么写

阅读(2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纪录片大纲怎么写,内容包括。前边那位朋友说的有道理,还是要按类型分有的片子提早写好剧本,依照剧本拍下去就能够了,剪辑也不会有太大出入(像1些靠解说支持的片子,就能够

知识

一年级观后感怎么写

阅读(15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年级观后感怎么写,内容包括一年级读后感怎么写,一年级小学生的读后感怎么写,一年级看阅历式观后感怎么写。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

知识

二年级观后感怎么写

阅读(1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二年级观后感怎么写,内容包括二年级语文读后感怎么写,二年级的小豆豆读后感怎么写,二年级学生怎么写观后感。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

知识

电影观后感怎么写小学

阅读(1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电影观后感怎么写小学,内容包括小学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小学生怎样写电影观后感教学设计,小学生电影观后感。小学生电影观后感1星期三我们看了《暖春》这个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小花是个善良、孝顺、懂事、知足的小女孩。同

知识

纪录片脚本怎么写

阅读(2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纪录片脚本怎么写,内容包括企业宣传片脚本怎么写啊,创意简介什么的谢谢,纪录片分镜头脚本怎么写要写多少每个镜头都写完啊,《拍摄脚本怎么写》。首先,企业宣传片也分很多种,主要是看你播放的场合和观众的对象. 然后,从普遍角

[/e: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