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件起草说明的规范格式是怎么样的
关于《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说明制定该文件的目的:为加强公共餐(饮)具的消毒管理,保证消毒卫生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制定该文件的必要性:明确大庆市公共餐(饮)具消毒管理工作中各部门责任,规范监督管理,既保证了市公共餐(饮)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又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该文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文件主要解决餐饮企业餐具消毒达标问题。
该文件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加强对餐饮企业和餐饮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称《食品卫生法》)、卫生部《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及《黑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黑卫监督发[2006]341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文件中第一、二、六、七、八、九、十五、二十五、二十六条及第十一条第六项为具体要求及工作职责。第三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一章第五条。
第四条,依据《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条。第五条,依据《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二章第七条第十一项。
第十条,依据《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五章第四十条。第十一条第一项,依据《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五条。
第十一条第二项,依据《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第二章第七条。第十一条第三项,依据《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
第十一条第四项,依据《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第十一条第五项,依据《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四章第二十五条第四项。
第十一条第七项,依据《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四章第二十六条第七项。第十二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六章第二十六条。
第十三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第十四条,依据《黑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
第十六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六章第二十七条。第十七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六章第三十五条。
第十八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八章第四十一条。第十九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八章第四十一条。
第二十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八章第四十四条。第二十一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八章第四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八章第四十条。第二十三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七章第三十五条。
第二十四条,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八章第五十三条。因该项工作任务比较紧急,需要立即实施。
2. 怎样撰写规范性文件草案的起草说明
原发布者:liarchow
规范性文件起草说明格式规范关于《规范性文件名称》的起草说明XX县政府:我单位研究起草了《规范性文件名称》,拟对**问题予以规范。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制定的基本情况 (一)制定的必要性:陈述应当制定本规范性文件的理由。规范性文件规定事项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必须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予以规制的理由等内容。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起草过程和制定依据 (一)起草过程:主要说明立项、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协调、修改等法定程序的相关情况。(二)制定依据:只要在制定本规范性文件中作为依据使用或者参照、参考了的依据都要列举。在列举顺序上,首先是上位法依据,其次是参照依据,再次是参考依据;列举制定依据的名称,必须是其全称并加书名号,同时注明其文号和公布时间。三、起草规范性文件过程中不同意见和协调情况:1、对于并非大的原则性问题的一般性不同意见、不直接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不同意见、经过协调已经达成一致的不同意见等,可以不作说明。2、对于一些涉及大的原则性问题的不同意见、直接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不同意见、确须作出规定但经过协调仍达不成一致的不同意见、虽然达成一致但有可能在实施中重新提起异议的不同意见等,则必须要将意见相左各方的具体意见、相关部门的协调情况、法制机构的具体建议等,在说明中列专条作出具体说明;3、对于经过协调达成一致的一些重大问题,
3. 举例说明怎样才能做好公文起草工作
公文是传达政令的工具。公文质量的高低,关键看其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史记·楚元王世家》中有这样一句话:“安危在出令”。意思是说,安全和危险在于发布什么法令。可见,科学设计文件内容是何等重要。那么,起草文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戒照抄照转。现在有些地方贯彻上级的文件,不是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而是不管效果,照抄照转。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上级的文件是面对一定范围讲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是从普遍意义角度考虑的,一些地方的特殊情况不可能都照顾到,有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可能讲得很具体。这就要求下级机关和单位必须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指出的,每个层次都不单纯是个执行问题,都具有主动和被动这两重性,即对中央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又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的机动性,在被动中求主动。否则,对上级的文件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或者片面理解、各取所需,是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4. 工作中起草文件方面的不足怎么写
公文质量的高低,关键看其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
起草文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不要照抄照转现在有些地方贯彻上级的文件,不是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而是不管效果,照抄照转。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上级的文件是面对一定范围讲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是从普遍意义角度考虑的,一些地方的特殊情况不可能都照顾到,有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可能讲得很具体。这就要求下级机关和单位必须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
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指出的,每个层次都不单纯是个执行问题,都具有主动和被动这两重性,即对中央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又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的机动性,在被动中求主动。否则,对上级的文件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或者片面理解、各取所需,是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不要师出无名提出一个观点或提出一项政策,应当“师出有名”,有根有据。这种根据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
不言而喻,贯彻中央部署,“根据”主要出自中央文件。按照实际需要作出的部署,也要注意有理论根据、文件根据。
即把提出的意见放在当时所处的政治大格局中去考虑,使所提出的意见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当时政治大格局的要求。再一点就是对同一个问题,中央过去有指示,近期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央又作出了新指示,起草文件时应把新指示作为部署工作的依据。
党委是管全局的,工作涉及面大,所制发的文件涉及面也相应的大。因此,做起草公文工作的同志很需要加强对上级各类文件、领导同志讲话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掌握更多的根据和尺度。
根据掌握得多、尺度把握得准,起草文件才能得心应手。 三、不要无的放矢公文为解决问题而制发,必须讲求针对性。
否则,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公文起草也要克服这个毛病,注意其针对性。
很难想象,一篇毫无针对性的公文,能够打动人、影响人,推动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公文“份量”的标志。
要增强公文的份量,做到有的放矢,起草之前,就应当首先搞好调查研究。问题调查清楚了,劲才知道往哪里使,讲问题、提对策才有针对性;政策、措施经过比较、论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行得通,有可操作性。
四、不要朝令夕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政策也是这样,它也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但政策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直接关系全局的稳定、事业的发展。正如我们平时常讲的:政策稳则人心稳,人心稳则全局稳,全局稳则事业兴。
因此,起草公文时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检查:一是检查一下文件的基本精神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以及上级机关的决议、命令、指示有无抵触。
若有抵触,应坚决改过来。二是检查一下同本机关已经发布的有关规定是否矛盾。
对有矛盾的地方要认真进行分析,如果是对原有政策的补充、完善,表述一定要清楚,不可让人产生“政策要变”的误解;如果认为以前的规定确有必要修改或废止的,要提请有关方面进行研究、论证。 五、不要用语失准用语必须准确,这是起草公文的基本要求。
衡量公文用语是否准确,主要看概念是不是明确,判断、推理对不对。因此,在抽象概括某一事物时,首先要将事实搞清楚,然后再进行判断、推理,切实做到准确反映客观实际。
比如,评价的话,要恰如其分,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分析问题原因的话,要客观、实在,确实号准脉,点出问题的主要症结;讲“两者关系”的话,要分清主次,同时防止片面性。另外,工作要细致,避免因粗枝大叶出现“硬伤”。
比如,对所引用的话,要注意看出处和是否权威;同一个问题总结部分和部署部分都讲的话,要注意前后一致;对有疑问的话,要主动与有关方面沟通、请教,切实将问题搞清楚;对一些重要情况和数据,要注意核实,务求准确。 六、不要篇幅过长篇幅过长是目前许多地方和部门文件的一个通病。
战争年代**同志曾经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么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现在虽然不是战争年代,但各级的工作都很忙、压力都很大。
本来各类文件、简报就很多,如果再让大家看篇幅过长的文件,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很有必要提倡写短文。
要压缩篇幅,很重要的要有“精品”意识。文件拿出初稿后,要逐字逐句地进行推敲,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把令人生厌的繁言简化,把毫无实际意义的大话、套话、废话抹掉,努力做到既把好政治关,又把好文字关。
七、不要无物无序与此相对的是有物有序。有物有序是古人写文章所遵循的两条基本要求。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现在一些公文这两方面都有缺陷。
比如,有些文稿只提出问题,对如何解决问题,只讲了些原则话。有些文稿则内容繁芜,在一个段落层次里讲几个意思,令人读后印象模糊,不知所云。
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