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人也可以过的拼音怎么写
一个人也可以过的拼音:yí gè rén yě kě yǐ guò
拼音介绍: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2.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字,便尝试采用他们国家的罗马字作为拼注汉字声韵的符号,这是中文以罗马字来拼注的开端。
罗马拼音的发音跟我们用的汉语拼音有点不一样——在罗马拼音里,e 读 A ;su 读 si ;si 读 xi ;r 是汉语拼音里的 l ;ti 读“七”;tu 的发音在“次”和“粗”之间;n 是鼻音,放在词末时起的作用相当于英语词末的ing,常常构成汉语拼音中ang、ing、eng、ong之类的发音。罗马音里的e是汉语拼音的ei,同样ke就是kei,以次类推,以e结尾的全部要读成ei,还有以o结尾的,比如ko就是汉语拼音里的kong,依此类推以o结尾就要把o念成ong,还有罗马音的shi在拼音里其实是xi,chi应念成qi,tsu念cu,hu在拼音里其实是fu,yu是you,最后罗马音里以r开头的都要念l,比如ra就念做la,等等。
中国大陆目前使用汉语拼音,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等也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中国大陆在此之前也使用罗马拼音。
目前一些使用罗马拼音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其他地区的部分海外华人等等。
3.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4.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 【与】【yǔ】〈动〉(1) (会意。
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
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与,赐也,通作“与”。
——《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3) 又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孰能相与无相与。
——《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
按,犹交也。(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7) 奖赏 [reward]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
——《商君书》(8) 又如:与奖;与津贴(9) 帮助;援助 [help]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
注:“犹助也。”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 汉· 桓宽《盐铁论》(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11) 随从;随着 [follow]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国语》(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14) 等候,等待 [wait]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15) 如:岁不我与(16) 允许 [permit]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17) 又如:与告(准假)(18) 交付,偿还 [pay]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19) 又如:与利息(20) 亲近 [be friend with]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管子》◎ 【与】【yǔ】〈名〉(1) 党与;朋党 [clique]与,党与也。从舁从与。
与声。——《说文》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史记》群臣连与成朋。——《汉书》(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
——《荀子》(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4) 类;同类 [kind]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yǔ】〈介〉(1) 跟;和;及 [with;to]与臣而将四矣。
——《战国策·魏策》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城为殉。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3) 为,替 [for]。
如:与我想想(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5) 对于;于 [to]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yǔ】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与】【yǔ】〈助〉(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
吗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yù】〈动〉(1) 参与 [take part in]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礼运·大同》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
(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汉语拼音如何写
下面是《好学拼音》里的内容:
拼音字母书写规范
拼音字母应规范书写在四线格中,用得最多的是中格。比如韵母中只有韵尾的g占中下格、i和ü的点占上格,其余字母全部写在中格。
中格一定要占满,而上格下格都不占满,上格只占一点点,下格约占一半。
26个字母的占格也是固定的,有一定的规律:无论字母中的圆或半圆(下称“圆圆脸蛋”)都写在中格且占满中格(如ɑ、o、e、c、b、p、d、g、q),“冲天辫儿”占上格和中格(如b、d、k、h、l),“小尾巴”写在中格和下格(如p、q、y),“点”都写在上格(如i、ü、j),只有一个字母j上中下三格都要占。
字母的书写笔顺也有讲究,基本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e)的汉字书写规律,但也有例外,记住拼音字母中的点(如i、ü、j)最后写,字母腰上的横(如f、t,下称“金腰带”)也是最后写。
下面这首儿歌,再配上您编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会让孩子乐在其中!掌握拼音字母书写规范也就容易了。
圆圆脸蛋中格满,冲天辫儿在上边,
小小尾巴往下钻,小j三格都要占。
左到右,上到下,先写里面后画圈。
金腰带,稍后拴,圆点最后点上边。
上格只占一点点,下格大约占一半,
中格一定要占满,拼音书写真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