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冠的注音和组词怎么写
一、读作[ guān ]时
1.帽子:皇~。桂~。衣~整齐。怒发冲~。
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树~。
二、读作[ guàn ]时
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不到二十岁)。
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上省名。
3.居第一位:~军。名~全球。
4.指冠军:夺~。三连~(连续三次获得冠军)。
5.姓。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花冠:旧时妇女出嫁时戴的装饰华丽的帽子;花的组成部分之一
巴金 《灭亡》第三章:“他看不清楚她底脸,她底被花冠上垂下的珠串遮住的脸。”
2、桂冠:月桂树叶编的帽子,古代希腊人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来欧洲习俗以桂冠为光荣的称号。现在也用来指竞赛中的冠军
秦牧 《艺海拾贝·蜜蜂的赞美》:“我们尽可把蜜蜂人格化,为它献上一顶桂冠。”
3、皇冠:皇帝戴的帽子,多用来象征皇权。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三:“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4、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帽子,上面有用贵金属和宝石等做成凤凰形状的装饰,旧时妇女出嫁也用作礼帽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另外叫了一个长工到村子里去请一队吹鼓手来,预备好花轿凤冠。”
5、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刘绍棠 《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
2. 传授的授的形近字比较并组词
“授”的形近字有:受、援、爱、绶、媛。
1、“受”字组词有:受苦、难受、消受、受权、受用。
2、“援”字组词有:救援、援例、乞援、援外、打援。
3、“爱”字组词有:友爱、爱心、亲爱、相爱、爱护。
4、“绶”字组词有:绶带、印绶、绶鸟、盭绶、绶笥。
5、“媛”字组词有:媛女、贞媛、令媛、宫媛、神媛。
扩展资料:
具体词语的解释:
1、受苦
拼音:[shòu kǔ]
释义:遭受痛苦。
例句:正是通过受苦,我们才脱胎换骨,达到更高的境界。
2、救援
拼音:[jiù yuán]
释义:拯救援助。
例句:为了救援灾区的孩子,他把储积的余粮全都卖了。
3、友爱
拼音:[yǒu ài]
释义:①兄弟般的或非常亲密的②友好亲爱,友善,亲切。
例句:友爱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绶带
拼音:[shòu dài]
释义:①古代用以系官印等物的丝带。②指衣带。
例句:底端的绶带上写着马尔代夫的传统名称。
5、媛女
拼音:[yuàn nǚ]
释义:美女。
3. 花儿与少年的拼音怎么写
花:hua,读一声;
儿:er,读二声;
与:yu,读三声;
少:shao,读三声;
年:nian,读二声。
花儿与少年的拼音是:huā ér yǔ shǎo nián。
一、花儿
(1)读音:huā ér
(2)释义:流行于 青海 、宁夏 、甘肃 一带的一种民间歌曲。是当地 汉 、回 、土 、撒拉 、东乡 、保安 等族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在 青海 又称“少年”,对其中的词称“花儿”,演唱称“漫少年”。
(3)例句:
1.这些花儿给他以很大生趣。
2.纤细的花梗被花儿压弯了。
3.露水降下来,花儿敛上了。
4.正是夏季花儿盛开的季节。
二、少年
(1)读音:shào nián
(2)释义:
①(名)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时代。(作定语)
②(名)指上述年龄的人。
(3)构成:偏正式
(4)例句:
1.他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
2.他少年时候放荡后来老实了。
3.这个少年被敌人惨杀了。
4.她的闲话专栏着眼于青少年。
4. 带拼音的咏柳古诗
咏(yǒng)柳(liǔ)——贺(hè)知(zhī)章(zhāng)
碧玉(bìyù)妆(zhuāng)成(chéng)一(yī)树高(shùgāo),
万(wàn)条(tiáo)垂下(chuíxià)绿(lǜ)丝(sī)绦(tāo)。
不知(bùzhī)细(xì)叶(yè)谁(shuí)裁(cái)出(chū),
二月(èryuè)春风(chūnfēng)似(sì)剪刀(jiǎndāo)。
古诗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 妆:装饰,打扮。
3.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 裁:裁剪。
6. 似:如同,好像。
扩展资料: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