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撰写社情民意信息
一、什么是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社会情况。
社会动态、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在社会情况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民意。
民意:群众的呼声、诉求、愿望和意见、建议。 信息:对他人能够产生、施加影响的“数据”。
只有能够影响他人行为的资讯,才能称为“信息”。 社情和民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情不等于民意,但社情包含着民意;民意不等于社情,但民意是最重要的社情。 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就是人民政协组织,主要是人民政协组织的参加单位、人民政协的各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将社会各界人士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意见、建议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思考,向各级党政领导提出参政议政的建议。
是人民政协属于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政协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之所以叫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提供给党政领导决策的“内参”。
因此,它在层次和起点上就要高,而不是通过市民热线电话就能解决的一些日常的事务性的诉求。所以,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有句口头禅:一般不反映问题,也不反映一般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组织(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2636430主要是人民政协的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日常化载体。 宏观上来说,政协反映社情民间信息,是中国政治体制下人民民主的实现方式。
党派和工商联作为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参政议政恰恰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换句话说,参政议政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委员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职能和职责要求,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委员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微观上来说,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既是政协委员的政治义务和社会责任,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载体和途径。 如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地位和关键环节,不仅得到了制度性确立,也得到了工作机制上的落实。
三、社情民意信息要反映什么内容 社情民意反映的内容,涵盖了国家的内政外交,上至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下到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建议。可以说,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注民情、倾听民声、传递民意、体察民隐、广集民智、凝聚民心,构成了反映社情民意最基本的内容。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要在立足为当地党政决策服务的同时,又面向全省、全国,反映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前瞻性、宏观性的意见建议,为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提供决策参考。
(1)对国家、地方制定和实施大政方针的意见建议。 (2)国家、地方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前后社会各界的反应。
(3)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4)有识之士(如专家学者)的警示性、预示性、批评性的意见建议。
(5)对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前瞻性、宏观性的意见建议。 (6)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和操作,或者已经与现实不相适应应进一步完善、修改,甚至废除的意见建议。
(7)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或个别极端性,必须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隐患问题。 (8)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或与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相抵触的,带有普遍性或个别极端性的问题。
(9)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建议,特别是社会各界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情况的反应。 (10)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要情况,特别是保障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意见建议。
(11)重大突发事件、严重自然灾害的实情,特别是消除隐患、维护稳定的意见建议。 (12)特殊群体的要求和愿望,包括那些人数较少,但需要合理兼顾的意见建议。
四、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 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主要是供党政领导决策参考的意见建议。 (1)来源的广泛性、代表性。
它可以反映政协委员个人,也可通过政协委员、政协专门委员会等组织反映某一群体(界别)的意见建议。 (2)视野的开阔性。
从地域来说,既可以是反映本地区的内容,也可以跨越行政区划界限,反映全国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范围来说,既可以是宏观的决策(如对国家和地方决策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小到日常生活(如物价指数对某些群体生活的影响)。从空间上来说,既可以反映其他地区的问题,也可对国家大政方针提出意见建议。
(3)汇集和报送渠道的特殊性。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是:上通中央领导,下联社会各界,报送快捷,是“直通车”。
重要的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送到相关领导手中。 (4)内容的独特性。
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成绩的少,反映问题、揭露矛盾的多,报喜的少,报忧的多。并且是敢于揭露问题,不回避矛盾,不遮遮掩掩,而是直面现实,反映不同意见,传递不同声音,说群众想说但又难以“上达”的意见建议。
这是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最大特点。有政协的“焦点访谈”之称。
(5)报送的高层次性。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的内容,都是需要同级或上级党政领导,甚至中央领导关注或引起重视才能解决。
2. 在乡镇上班,要写一个政协的社情民意,该怎么写
我在政协工作过,我所了解的社情民意信息应该是这样的:它所要反映的是社会各界、也可具体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对当前某项社会热点问题、切合自身实际的重要社会民生问题的看法、意见、建议,内容包罗万象,目的是让执政者了解民情民意、集中民智,从而提高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全面性。
它的写法,要求尽量“干”,也就是说,简明扼要,字字都有价值,陈言务去,不要敷陈虚套。也可赞扬,比如对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大事件、大政策,民间有何反映、如何拥护、产生了什么样的良好效果?但大部分是反映问题,不需太宏观,具体到一件事就可以。试举一例,比如,我们邻县曾设置国道收费站,我县某市政协委员就此写了一条社情民意信息,由我润笔,大致写法就是,先陈述一下情况,这条国道的起止点、交通作用和意义,这个收费站何时建起、收费标准、受其影响的地域,本地民众和所了解的同样途径此收费站的外地司机的看法、意见,然后一二三四地提出设置此收费站的不利影响,然后提出三条建议。谨记:社情民意信息不是委员个人意见,是收集整理的民意民情,所以你在行文中要注意体现这一点,即常用“经调查。。民众普遍认为。。经综合各界群众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等说法。
3. 如何写出好的社情民意,五个方面要注意
一、要了解好社情民意是什么
所谓社情,就是社会的基本情况;所谓民意,就是民众的意愿。社情民意就是政协委员通过汇集各方信息、社会情况和人民意愿,通过政协组织系统向各方面的反映,供各级领导决策。载体就是各级政协组织的内部刊物,全国政协的有四种形式:《政协信息》《政协信息专报》《政协信息打印稿》《政协信息转送件》,省市级的有《社情民意专报》《社情民意》。
二、得明白社情民意的特点
一是真实性。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夸大、不缩小,坚持原汁原味。
二是时效性。“当其时一语千金,违其时一文不值”,相当于过了这一村就找不着这一店了。
三是有用性。他最终会送到领导案头,能解决实际问题,或供领导决策参考。
四是简炼性。短则3、4百字,长也不要超过1500字。不讲废话,语言要通俗易懂,千万别用网络语言。
三、关键点是做好选题
选题很重要,选题就是社情民意的主旨,毕竟社情民意不是要写得好看,而是要把问题提得精准,党委政府工作、政协工作、政策性问题、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都可以作为选题,好的选题是能发挥好的社会效应的。
四、掌握社情民意基本套路
基本格式是基本功,这点必须不能出错。
一是标题。二号小标方正宋体。标题用三种方式可采用:
1.公文式标题。如:关于******的建议,建议加强****工作。
2.比喻修辞类标题。如:切勿让**补贴成为唐僧肉。
3.直接阐明主旨的标题。如:****工作应该多听老同意见
二是正文。正文一般是采用仿宋三号字体。正文开头要写明撰写者身份、单位、职务、姓名(民主党派要把自己的党派信息写上),其次要从提出现象或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三个方面去着手。
五、还有几点注意事项
1.字数要精炼,控制在300-1500字以内为最佳。
2.不要开篇讲大道理,专业术语少用。
3.既可以是反映问题也可以是推荐经验。
4.一定得原创。
4. 怎样撰写社情民意信息
一、什么是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社会情况。
社会动态、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在社会情况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民意。
民意:群众的呼声、诉求、愿望和意见、建议。 信息:对他人能够产生、施加影响的“数据”。
只有能够影响他人行为的资讯,才能称为“信息”。 社情和民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情不等于民意,但社情包含着民意;民意不等于社情,但民意是最重要的社情。 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就是人民政协组织,主要是人民政协组织的参加单位、人民政协的各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将社会各界人士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意见、建议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思考,向各级党政领导提出参政议政的建议。
是人民政协属于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政协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之所以叫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提供给党政领导决策的“内参”。
因此,它在层次和起点上就要高,而不是通过市民热线电话就能解决的一些日常的事务性的诉求。所以,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有句口头禅:一般不反映问题,也不反映一般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组织(主要是人民政协的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日常化载体。 宏观上来说,政协反映社情民间信息,是中国政治体制下人民民主的实现方式。
党派和工商联作为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参政议政恰恰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换句话说,参政议政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委员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职能和职责要求,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委员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微观上来说,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既是政协委员的政治义务和社会责任,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载体和途径。 如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地位和关键环节,不仅得到了制度性确立,也得到了工作机制上的落实。
三、社情民意信息要反映什么内容 社情民意反映的内容,涵盖了国家的内政外交,上至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下到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建议。可以说,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注民情、倾听民声、传递民意、体察民隐、广集民智、凝聚民心,构成了反映社情民意最基本的内容。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要在立足为当地党政决策服务的同时,又面向全省、全国,反映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前瞻性、宏观性的意见建议,为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提供决策参考。
(1)对国家、地方制定和实施大政方针的意见建议。 (2)国家、地方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前后社会各界的反应。
(3)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4)有识之士(如专家学者)的警示性、预示性、批评性的意见建议。
(5)对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前瞻性、宏观性的意见建议。 (6)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和操作,或者已经与现实不相适应应进一步完善、修改,甚至废除的意见建议。
(7)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或个别极端性,必须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隐患问题。 (8)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或与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相抵触的,带有普遍性或个别极端性的问题。
(9)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建议,特别是社会各界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情况的反应。 (10)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要情况,特别是保障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意见建议。
(11)重大突发事件、严重自然灾害的实情,特别是消除隐患、维护稳定的意见建议。 (12)特殊群体的要求和愿望,包括那些人数较少,但需要合理兼顾的意见建议。
四、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 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主要是供党政领导决策参考的意见建议。 (1)来源的广泛性、代表性。
它可以反映政协委员个人,也可通过政协委员、政协专门委员会等组织反映某一群体(界别)的意见建议。 (2)视野的开阔性。
从地域来说,既可以是反映本地区的内容,也可以跨越行政区划界限,反映全国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范围来说,既可以是宏观的决策(如对国家和地方决策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小到日常生活(如物价指数对某些群体生活的影响)。从空间上来说,既可以反映其他地区的问题,也可对国家大政方针提出意见建议。
(3)汇集和报送渠道的特殊性。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是:上通中央领导,下联社会各界,报送快捷,是“直通车”。
重要的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送到相关领导手中。 (4)内容的独特性。
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成绩的少,反映问题、揭露矛盾的多,报喜的少,报忧的多。并且是敢于揭露问题,不回避矛盾,不遮遮掩掩,而是直面现实,反映不同意见,传递不同声音,说群众想说但又难以“上达”的意见建议。
这是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最大特点。有政协的“焦点访谈”之称。
(5)报送的高层次性。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的内容,都是需要同级或上级党政领导,甚至中央领导关注或引起重视才能解决的问题,或需要他们引起重视的前瞻性、警示性意见建议。
所以,它不是普通的社情民意,而是要能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