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字行书怎么写
零字行书写法如下:
零,是形声字,从雨令声,令为领省,即暴雨之前零星的雨滴,《说文》,“零,余雨也”。疾雨曰骤,徐雨曰零,久雨曰苦。引申出零落、零丁等义。古文中零非数词,近代以后方假借为数词。
是自然数中的一个。在数学和科学中有多种用法。零在汉字里有多种含义,中国也有零的姓氏。
2. 已未春月书,用行书怎么写
两岸故宫珍藏合璧——伯远帖 卷前有乾隆御笔所题『江左风华』四字\r\n 【名称】伯远帖\r\n 【类别】中国书法\r\n 【年代】晋\r\n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r\n 【简介】\r\n 纸本,行书,五行共四十七字,纵二十五点一厘米,横十七点二米。
卷前有乾隆御笔所题『江左风华』四字,卷后有历朝历代收藏者为其题写的题跋。此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r\n 《伯远帖》是晋王珣(公元三五零至四零壹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r\n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个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
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
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r\n 前隔水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十二字。
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绿”三玺。\r\n 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乾”、\\“隆”二玺。
\r\n 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
后有\\“墨云”一玺。\r\n 卷尾敕董邦达绘图,邦达有记,又有沈德潜书\\“三希堂歌”。
\r\n 卷后有董其昌、王肯堂题记。\r\n 本幅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患不可识。
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诸玺。\r\n 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觯斋秘笈之印”。
\r\n 此帖与陆机《平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r\n 王羲之作为\\“书圣”,垂范百代。
但他的书作只以临本、摹本和刻本的形式流传,没有一件真迹传世。王氏家族世代擅书,名家辈出,然命运亦大抵相同。
唯羲之族侄王珣有此短笺留在人间,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二王”行草书使转用笔的精微之处,这是刻帖和双勾填墨摹本所无法传达的。
\r\n 王珣本人有书名,此帖风神俊朗,潇洒流利,在王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自具面目,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3. "的"字用行书怎么写
“的”字用行书如上图。
的dí,dì,de:
1. [ dí ]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2. [ dì ]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3. [ de ] 1.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2.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3.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4.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5.副词尾,同“地2”。
的
〈助〉
4.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5.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6. 〈代〉pron.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7.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8.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9.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10.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11.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12.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3.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14.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5. 同“地”(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6. 另见dí;dì
的
〈名〉
17.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18.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19.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20. 另见de,dí
的
〈副〉
2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23. 必定;一定。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24. 另见de;dì
4. “为”字的行书怎么写
“为”的行书共120个字,请链接:
1、(63个字)
2、(57个字)
“为”的行书共68个字,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