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闽南语拼音是怎样
和国语比较,词汇方面,台语的特色在于借词。
按时间顺序来看,台语的借词主要来自: 中古的越语残留词 这些词汇是河洛人刚由河洛一带迁到闽南时,在和当地的越族原著民互动中采借过来的。这些词汇往往不是河洛语特有的,而是由南方方言,特别是东南方言与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所共有。
如[lut](迅速滑落)、[lagia](蜘蛛的一种)、[katsua](蟑螂)等。 远现代的东南亚借词 河洛人的住地位于中国的海洋出口,与外界的交往远较其他地区先行。
更由于河洛人强力的殖民传统,河洛人与海外,特别是与东南亚的交流极为密切。相应的,河洛语中自然有相当多的东南亚借词。
如雪文(肥皂)、亚铅板(锌板)、苦力(工人)、拾扳仔(扳手)等。 近现代的日语借词 从文化上看,日本人和河洛人有许多共通之处,两地交流极为密切。
明清时河洛人曾经向日本大力殖民,近代台湾则被日本殖民统治,福建也长期是日本的势力范围,故此双方语言互有对方的借词。台语里的日语借词,大部分在二战后的“去日本化”运动时被抛弃了,留存到今日的已然不多,但有些依然极富生命力,如便当、中古车、阿沙里、町内、野球、飞行机、杠龟等。
很多人以为这些词只在台湾岛上使用,但实际上,随着河洛文化的整合,这些词早活跃在各地的河洛人口中了。 现代的英语借词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台语的英语借词,为数也不少,如outside、杯葛、的士、park车、斯掰等。
除了借词,台语词汇里还有一种相当特殊的多语融合词。比较多的是和国语、日语、客语糅合。
如齿毛不爽、LKK、阿达、ATO、no食等。 值得一提的是,词汇的采借往往是相互的,日语、东南亚诸语均有大量的台语借词,国语中的哇噻、打拼、出头天、LKK、头壳坏去、掠狂、ATO、偶、素不素等也是台湾制造,甚至英语里,也有Tea是来自厦门。
许多借词是多次采借的,如雪文,台语借自印尼语,印尼语则是借自法语。很多借词,因为习用久远,已经很难察觉它们的外来身份了,如据说借自原住民语言的亲(斟)、牵手等。
闽南语的声调 传统上认为台语有8声(实际上是7声),即: 例字 调值 调型 调类 狮 55 高平调 阴平 虎 52 高降调 上 豹 31 低降调 阴去 鳖 3' 低促调 阴入 猴 35 回升调 阳平 狗 52 高降调 上 象 33 低平调 阳去 鹿 4' 高促调 阳入 资深台语专家林央敏教授认为,台语声调已经归并简化为6声,即: 例字 调值 调型 调类 比较 狮 55 高平调 阴平 同国语一声:汪 猴 35 回升调 阳平 同国语二声:洋 豹 31 低降调 阴去 同国语三声:海(变调) 虎 52 高降调 上 同国语四声:浪 鳖 3' 低促调 阴入 同国语五声:个(此字与“个”有别) 象 33 低平调 阳去 国语无此调 狮 55 高平调 阴平 同国语一声:汪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 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ť];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
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秦汉及其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2. 闽南语注音 求注音 一个一个字标出来
b-ㄅ p-ㄆ m-ㄇ f-ㄈ d-ㄉ t-ㄊ n-ㄋ l-ㄌ g-ㄍ k-ㄎ h-ㄏ j-ㄐ q-ㄑ x-ㄒ zhi-ㄓ chi-ㄔ shi-ㄕ ri-ㄖ y-ㄧ w-ㄨ yu-ㄩ er-ㄦ a-ㄚ o-ㄛ e-ㄜ ie-ㄝ ai-ㄞ ei-ㄟ ao-ㄠ ou-ㄡ an-ㄢ en-ㄣ ang-ㄤ eng-ㄥ
闽南语注音的调号【←原谅我,突然忘记那个叫什麽】使用方式跟拼音不同,例如:
拼音的调号是标在发声的韵母上的,而注音则是标在整个音节的右方。(注音是竖着写的,所以标号要便在右面)
还有哈,有一些闽南语的注音应用方式跟拼音不大相同,例如:
用 拼音:yòng
注音:ㄩㄥˋ【原谅我,格式关系不能竖着打】
3. 闽南语一到十怎么发音
一 白读 ji 文读 yit
二 白读 Gi 文读 ner
三 白读 sa 文读 sam
四 xi su
五 gou got
六 la liO
七 qi ?
八 bie bat
九 gao giu
十 zap sap
闽南语一般都有7个声调,很多声调拼不出来,而且我拼的不是闽南语的拼音,是自己根据汉语普通话拼音写的,可能有些不太科学,比如说四按照国际拼音应该是si,在这我就用普通话拼音拼成xi了,读音是一样的。但是对于只会普通话拼音的人来说,应该比较好读点。尾音很多写不出来,用t,p来表示闭口,跟爆破音。在此献丑了,希望别喷我哦~!我是漳州腔的,如有问题请发QQ522843707
4. 闽南话是怎么发音的
一、基本的韵母是: a i u e o
注:
1)a i u都和普通话类似;
2)e发音如“一个两个”的“个”字之韵母,同英语发音/e/一样;
3)o这个音与普通话韵母o相近,有相近的多种发音,像“搁再”的“搁”字的韵母,
“降落”的“落”字的韵母,等等;
4)这些韵母可以组合成大多数的韵母,像iu,in,ing,ang,规则和汉语拼音类似;
5)介音:不同的是,汉语拼音的/ao/,应该写成/au/
普通话以/u/为介音的(只有ui是例外),比如哇/ua/,应该把/u/改成/o/,也就是/oa/
换句话说,o跟u的用法跟普通话相反了:
例如: 我/goa/,多少/loa-choe/;
6)鼻音:我们语言的特色就是有些字是带鼻音的,如“天/tiN/”和英文字母T,就不一样了,凡是有鼻音的,在音节最后加大写字母N;
7)“黑”字的音,有点像英语的order的第一音节,这个普通话里没有,但是蒲语里面有,我们写成/ou/
8)入声韵母:闽南话的入声可以说是全国方言中保存最完整的。也是外地人学闽南话最困难的部分;
9)关于 /i/ 、/it/ 、/ik/ 、/ip/、/ih/等音:
/i/和普通话的衣类似(跟yi有区别,跟英文的E的发音相同,跟日语的『い』、韩国语的이发音相同)
/it/就是我们闽南话“一二三四”的“一”,发音后能感觉到舌根紧了
/ik/就是厦门话的“力/lik/”字的韵母。
/ak/给花草“浇水”的“沃”字,读/ak/
/ip/就是最后嘴巴闭起来的i
/ih/就是缩短的i,发音很短促。(泉州话说“鸭子”的“鸭”字)
(以上发音跟粤语的收音是相同或相似的)
二、声母部分:
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很不同,但符合国际习惯,外国人容易看懂。
基本的有
p 相当于汉语拼音的 b,如果是汉语拼音的p,就是加上h,变成/ph/
b 普通话没有,外地人以为是m,比如闽南话老婆“某”(本字为"姥")/bou/,发和普通话的mou不同。
t 相当于普通话的 d,如果是送气音,就加上h,变成/th/,读汉语拼音 t 的音。
ch 相当于普通话的 z(有时相当于j,比如ji,jiu,我们写chi,chiu)。送气音加h
s 和普通话s一样,普通话的xi、xiu我们写成si、siu
l 和普通话一样
m 和普通话一样
n 和普通话一样
ng 就是“误会”的“误”的声母。
g 汉语拼音里没有,“我”/goa/的韵母。
关于 /t'/ 和 /t/
我们汉语普通话是没有浊音的(其实泉厦的闽南话也是)。也就是说,我们普通话的,特
(t')的(t)都是清音。英语里的/d/我们的话里没有。/t'/和/t/的区别是在于嘴巴有没有送气,只要说这两个字的时候把手放在嘴巴上感觉一下就知道。
(t/和/d/的区别是在于喉咙有没有震动,/d/是有震动的,/t/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