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画家张凡的个人简介
我认识的这个
张凡,中国当代山水画实力派画家,兼工写意人物、花鸟和中国书法。
曾毕业于江苏淮安师范学院美术系、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曾担任过教 师、
记者等,现为南京新文人画院院长,《中国新文人画》主编、《中国新文人画网》艺术总监、南京博物院特聘画家、
新安画院画家。
现居北京。
张凡将书法用笔 融入画中,灵活运用精熟的笔墨技法,描绘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机勃勃的景象,
笔力直取万物魂魄。
其作品用笔洒脱,飘逸灵动而又有骨气,凝重雅致而又有弹 性,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感。
他以写心状物,形神兼备;既写出了自然物象之美,也写出了张凡的人格气质、
学养胸襟和审美追求与理想。
整个画面构图丰 富,离披点画、错落有致、浓淡交织、气韵生动;以有限的画面赋予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使得画作雅俗共赏,
具有很高的审美趣味。
张凡通过将现实生活的主观感 受和客观物象有机地结合,并以新的形式表现,
在形神、
骨法、墨韵和境界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先后在南京、上海、广州、桂林、烟 台、济南、潍坊、青岛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深受业内人士好评。
出版有《张凡画集》、《张凡中国画集》、《张凡山水画选》、《张凡书画集》、《经典美术·张 凡卷》等,江苏卫视大型人文栏目《江南》曾以“画家张凡 只为那无限风光”为题做专访。
2. 艺术家个人简介
吴作人: 1909年出生于江苏省。
1927年至1930年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1930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1946年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务主任和油画系主任。
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 张仃, 当代著名中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1917年5月19日出生于辽宁北镇县,祖籍黑山县。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曾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等职。 崔子范 原名尚志,字子范,男,汉族,山东莱阳县(今莱西县)人, 出版有《崔子范画先〈崔子范作品选取集〉。
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学浑厚的鲜明风格. 曾为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顾问。
关山月, 男,1912年9月生于广东省阳江。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本科。
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画院名誉院长、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王学仲 诗人、书画家. 1979年调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
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任教数年。 曾任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为天津大学教授、北京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天津市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靳尚谊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展 出: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
获 奖:《十二月会议》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 《孙中山》获“1986年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第一名 收 藏: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出 版:《靳尚谊油画选集》等。
吴冠中 1919年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 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后任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 1947年 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1951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 因教学观点不同而被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启 功简介] 1912年7月生。
满族,北京人。对古代书画和碑帖精于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166353034鉴定,曾受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委托,主持对各大博物馆的国家级书画珍品进行全面鉴定和甄别。
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论书绝句》、《启功书画留影册》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3. 我国有名的画家简介300字
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4. 关于画家介绍
德朗 1914年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的德·斯塔埃尔画作由短暂的具象转为抽象后不久,即受画坛的认可。
他却很快一面沉湎于抽象创作中,一面又与同代的抽象艺术圈保持距离,显示出一种令人动容的好品味,被纳入巴黎“抽象第二代”之大家。画家善于捕捉瞬间闪光,化具象为抽象。
对他的创作,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热烈的反应与争论。 保罗·塞尚(1839—1906)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省的埃克斯镇,他父亲是位制帽厂主,后来成了银行家,这使他能一生专心于艺术。
他16岁入埃克斯中学结识后来成为大作家的左拉,3年后升入大学法律系,他坚持要学艺术而赴巴黎入苏伊塞学院学画与毕沙罗交往。他是南方省份的人,装束简陋,外表难看,满嘴难听的土话,人们认为他没有学画的天才,虽有色彩画家的气质,却不幸滥用颜色,因此始终未能考上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他回到了埃克斯,父亲为他在自己的银行里安排了工作。他23岁时又重返巴黎苏伊塞学校,在以后的3年里几乎年年送画到官方沙龙,但年年落选,后来在毕沙罗的劝说下参加了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却遭到了比其他印象派画家更多的嘲笑与攻击,说他是个走错路的画家,是一个村愚、低能儿,一只用蠢驴的尾巴作画的人,这次失败又使他回到故乡埃克斯。
塞尚崇拜浪漫派的德拉克洛瓦,写实派的库尔贝,再加上印象派的影响,在他的脑中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创造力。他宣称要创作一种像古代大师们那样可以进博物馆的永恒艺术。
为了强调质感,他采取库尔贝用调色刀作画的方法。他还提出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描绘对象,并且都表现出透视关系,还要把一个物体或平面的每一个面都引向中心,用分解景物,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的作品,最后达到简化和几何化的效果。
塞尚在新艺术观念指导下创作的画不仅受到官方沙龙的拒绝和舆论的攻击,而且公众也不理解。因此没有人买他的画。
失意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乖戾,他不能容忍社会的压力和社交界的虚荣,当他纯朴的自尊受到障碍时,内心变得更加痛苦怪僻,觉得世间没有人理解他的艺术思想,有时他也发出自尊自大的言辞:“在法国所有活着的画家中最伟大的是我塞尚。” 塞尚在艺术上是个不被赏识的、孤独的探索者,他也是一个意志坚韧的、孤辟的人,他不是为生活而画,是为画而生活,甚至不为别人画,而完全为自己画。
他只在死后20年才赢得声誉,成为画坛巨星,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乔治·修拉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修拉是诞生在科学革命中的最早的新型艺术家--艺术家兼科学家。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
把最新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对二十世纪几何抽象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法国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点彩派(Pointillism)创始人之一,他主要画风景,且经常使用点彩派技法作画 。 1863年11月11日生于巴黎,1935年8月15日卒于同地。
早年学建筑,后转而学绘画。1884年与G.修拉交往后,开始接受新印象主义理论,并成为这一运动的骨干人物。
作品富于激情,善用红色作为基调,代表作《圣特罗佩港的出航》、《马赛港的入口》等色彩鲜明和谐,使远近产生秩序感。晚年思想进步,同情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他是位狂热的人,醉心于绘画,科学,文学,政治,一句话,他热爱他所处的时代. 他从来都是最彻底的,既强壮又开朗,与其说象位画家,不如说象个布列塔尼水手. 他讲起话来又快又急,既夹带着让人不能重复出来的字眼,又有着可亲的温柔. 他的狂热,好斗精神,智慧,坚定不移,都丝毫不能说明他的特点.而在他甚至最狂热的爆发时,也没有渺小低下之处和无缘无故的恶意. 他的坚定是实实在在的,主意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他可不是那种注定要使生活简单,逐走一切不该进入自己小圈子的事物的人.恰恰相反,他有着每次接触新东西时都变得生动活跃的信念,时刻准备攀上更高的水平. 他的话不管多么生硬,都出自一颗慷慨仁慈的心,是为真理而发.开放精神使他完全同意有各种各样达到真理的办法,承认有时与他根本对立的研究的合法性.但是,在艺术上,一如在生活中,他始终与野心家,伪善者,拍马者,自命不凡者誓不两立.斗争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斗争也如社会斗争一样,因为他似乎有更多的精力要提供给渴望行动的坚强气质使用.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
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
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