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结案陈词
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
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
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
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书,是人类的营养
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
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然而,现代社会的人民却推翻了古人“开卷有益”的说法,因为他们认为“开卷未必有
益”。当然“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并不是说多读书无益,而是说多读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便会
对身心造成影响,没有好处。当你越读地多那些不健康的书,你的中毒就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
你沦落,跌落万丈深渊,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那该是一个多么悲惨的命运啊!一个人的美好前
途就在于他所选择的书籍的种类,如果他所选择的是有益的书籍,那么他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如
果他选择了那些不健康的书,那么他的前途将会是一片黑暗,但如果他能及时悬崖勒马,改过自
新,我相信他也能有美好的前途。所以说:“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也并不是完全真确的。
多读书固然是件好事,可一定要读有益的书,不能读有损身心健康的书。
2. 辩题“不应该恢复繁体字”四辩的结案陈词
我国的文字50年代正式进行了由繁到简的改革,至今已为绝大多数人接受,没听说有多少人不习惯,不满意的。当年的这场改革对扫盲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人们学习文化知识方便了,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文字从其性质上讲只是一种工具,既然是工具那就是越简便越好,事实上也确实给人们的学习,交流带来了方便,它书写简单,容易掌握。方便是硬道理,这里也有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即使是现在简体字的时代,我们还是会经常看到因为图方便的不规范简体字,在菜市场许多人都把“豆腐”写成“豆付”,啤酒的酒写成三点水加个九,是这些人不会写吗,现在文盲很少了,不至于吧,无非是图写起来方便,只要表达的意思人家知道就可以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作为工具的文字越方便越好。
有人喜欢繁体字,那是你个人的喜好,你自己喜欢就是了,只要别人也能接受,况且现在也没要消灭繁体字。
中国的方块汉字很有特色,所以也成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而对书法而言,繁体字因笔画多,书写起来更富有表现力,也更有视觉上的美感。有人会说,既然繁体字美,那为何不恢复繁体字呢,这是两回事。简体字是工具,人们注重的是文字表述的内容,况且现在接触的都是印刷体,即使印的是繁体字也无美感可言,而书法则不同,人们注重的是文字的美感,文字表述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古代许多书法作品的内容没多大意义。
恢复繁体字将使绝大多数人无法适应,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毛孩子还得化时间学起,有必要吗?工具就象厨房里的一把菜刀,能切能剁就行,有人喜欢在菜刀上镶几颗钻石,你就去镶吧,但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在菜刀上镶钻石啊。
由繁入简易,由易入繁难,最重要是没有多大意义,也没市场,我们国家要做的事很多,别没事找事的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