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个人回顾怎么写
大学生活回顾可以从三个方面写:
一、学习
二、生活
三、思想(追求)
下面是一个篇案例: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大学时间里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成功的汗水,也有失败的辛酸,正是有了这些在大学里的历练,才让我在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时候有着以往不能比拟的自信。
在学习上,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努力的改正自己有缺点的地方,同时,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三年来,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通过对在图书馆借的课外书的阅读,扩展了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在校期间,也参加过很多次的考试,期末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通过考试,使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哪些地方不足,也发现了学习中存在的新问题,这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有目的性,可以有的放矢的学习。
在生活中,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在大一刚进校的时候,我也积极参加了系学生会的招聘,并有幸成为系学生会的成员,而系学生会的经历大大锻炼了我的工作和交际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校期间参加了校里面的唱歌比赛,并获得了校"十佳歌星"的称号,比起名次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许多精神上的东西,让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比以往多了份从容.如果说大学生活给了我什么的话,那就是友谊和经历。友谊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朋友,经历让我的思维灵活,可以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了铺垫。
在思想品德上,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关注国家的时势要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用真诚的热心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这大学的时光里,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同时也让我在思想和性格品质上有了质的提升。大学生活学习的经历对我受益非浅。所以,我会深深地感激我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对我的帮助,更要感谢我的母校,感激他给我的这一切。
2. 回向怎么写
常见回向文: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回向偈三
大慈菩萨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眼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回向偈四
普贤菩萨发愿偈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回向偈五
文殊菩萨发愿偈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回向偈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回向偈七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正法久住,**常转。
灾障消灭,祸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回向偈九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回向偈十
西方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回向偈十一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
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后附)
回向偈十二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回向文,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大师之《发愿皈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
「回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兹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1.回事向理: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2.回因向果: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4.回小向大:将自决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
6.回劣向胜:将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麽行门,做什麽功德,皆应回向。
3. 20年后回故乡的450字的作文怎么写
二十年后回故乡 每当看到与同学合影的照片,每当想起童年时的天真,每当听到儿时听过的歌曲。不仅想回到故乡去看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带领一位外国义务环保建设的著名建筑师——杰克,去参观一个城市,而恰巧那是我的故乡——泉城济南。
我们坐上汽车,不一会就到了,下了车,那里的景象令我震惊,令我感叹。只见到处都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高楼不见了,改成了有古朴风韵的小四合院。汽车没有了,是一些没有尾气的小型环保车了。
杰克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喊着:“太棒了,实在太棒了。”我也高兴地欢呼着:“我的家乡太美了,我好爱我的家乡。”
随后,杰克问我:“你感觉在这里建个绿林空气园,在那儿建个污气排除厂,后面建个垃圾净化站,在那儿……”我顾不得听他说完,就连连点头说:“好,好,我都同意。”
过了几个月,我在街上遇到了我的好朋友小红,她正带着一群小孩子春游,我过去就抱住了她,高兴地笑着。我邀请她一起在故乡看看,他同意了。同时我向她诉说了来由,我们一起坐上了一辆游览车,环游整个济南城,我发现又好像回到了童年。正在陶醉中,一个电话催我快回去,只好依依不舍地与小红告别,与济南说再见。
我爱我的故乡,因为他在我心中最美。
4. 完璧归赵的故怎么写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 蔺相如
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3]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二】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