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震的拼音和组词怎么写
震的拼音:[ zhèn ]
相关组词:震撼、震动 、震惊、地震、震悚 、震源 、主震 、震中 、震情 、震灾、防震 、震慑 、震颤 、震荡等。
震的基本解释
1、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震霆。
2、雷 :“烨烨震电。”
3、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 :震撼。
4、迅速或剧烈地颤动 :地震。
5、特指“地震” :震灾。
6、〔震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7、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震惊。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震,劈歴,振物者。从雨,辰声。《春秋传》曰:“震夷伯之庙。”
白话版《说文解字》:震,天穹的劈历,振动室内物什。字形采用“雨字头”作边旁,采用“辰”作声旁。《春秋传》上说:“响雷震撼夷伯的庙堂。”
三、相关词汇解释
1、震撼[zhèn hàn]
震动;摇撼:震撼人心。
2、震动[zhèn dòng]
颤动;使颤动:火车震动了一下,开走了。
3、震惊[zhèn jīng]
大吃一惊:大为震惊。
4、震悚[zhèn sǒng]
因恐惧而颤动。
5、震源[zhèn yuán]
地震时地下最初发出震动的地方。
2.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3. 遍的拼音怎么写
一、遍的读音:biàn
二、遍的组词:遍问、遍历、遍叠、遍处、溥遍、识遍处、漫山遍野、遍体鳞伤、尸横遍野。
三、遍的基本字义:
1、全面,到处。
2、量词,次,回。
扩展资料
一、笔画顺序:点、横折、横、撇、竖、横折钩、横、竖、竖、点、横折折撇、捺。
二、笔顺图解:
三、词语解释:
1、遍问 [ biàn wèn ]
到处询问。
2、遍历 [ biàn lì ]
所谓遍历,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线,依次对树中每个结点均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
3、遍叠 [ biàn dié ]
指大型套曲中的乐曲次序。
4、遍处 [ biàn chǔ ]
到处;处处。
5、识遍处 [ shí biàn chǔ ]
以胜解力,系念思惟。
4. 把的拼音怎么写
把声调标在拼音字母i上的标法,分别如下:
ī(一声)、í(二声)、ǐ(三声)、ì(四声)
拼音声调: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第一声),用“ˉ”表示,如lā;阳平第二声,用“ˊ”表示,如lá;上声(第三声),用“ˇ”表示,如lǎ;去声(第四声),用“ˋ”表示,如;là。
拼音声调标注口诀:
a、o、e、i、u、ü 标调按顺序,a母出现别放过, 没有a母找o、e ,
i、u 并列标在后, 单个韵母不必说, j、q、x 小淘气, 见了ü眼就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