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字的缪篆体怎么写
1)【泰缪】的【方正小篆体】写法
2)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2. 淑字篆书怎么写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碑帖鉴赏----欧阳询—皇甫诞碑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楷书28行,行59字。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皇甫诞碑》,于志宁制,欧阳询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32页,每页纵30.2cm,横16.4cm。
有张祖翼、朱翼盦等题签,钤有“翼盦鉴之”、“卢江刘健之鉴藏石墨”等印4方。为“参综机务”之“务”字未损本。
此碑文28行,行59字。篆额阳文12字。
碑文内无年月,据前人考之,为高祖武德时立,又谓贞观初立,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碑阴有宋皇祐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院记”。
碑侧原刻花纹,宋时右侧已刻题名。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此碑中断,损数十字。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此碑书法用笔、结体及字形具有北齐风格,骨气劲峭,法度严整。明王世贞说:“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碑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发源,然兰台《道因碑》,笔笔带批(隶法),得之家学也。” 宋赵明诚《金石录》,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朱枫《雍州金石记》等书著录。
全文: 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夫素秋肃煞,劲草标於疾风;叔世艰虞,忠臣彰於赴难。衔须授命,结缨殉国,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常,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强逾七国,势重三监,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顾,激清风於后叶,抗名节於当时者,见之弘义明公矣。
君讳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也。昔立效长丘,树绩东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而彡门,是以车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勋德,铭功卫鼎,腾美晋锺,盛族冠於国高,华宗迈於栾却,备在史牒,可略言焉。
曾祖重华,使持节龙骧将军梁州剌史。润木晖山,方重价於赵璧;媚川照阙,曜奇采於随珠。
祖和,雍州赞治,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胶、泾二州刺史。高衢将骋,遽夭追风之足;扶摇始搏,早坠垂天之羽。
父?,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长乐恭侯。横剑┕?互,威重冠军;析瑞蕃条,声高渤海。
公量包申伯,禀嵩山之秀气;材兼萧相,降昴纬之淑精。据德依仁,居贞体道。
含章表质,讵待变於朱蓝;恭孝为基,宁取训於桥梓。锋?犀象,百练挺於昆吾;翼掩鸳鸿,九万奋於溟海。
博韬骨产,文瞻卿云,孝穷温情之方,忠尽匡救之道。同何充之器局,被重晋君;类荀攸之宏图,见知魏主。
斯故冗罗众艺,囊括群英者也。起家除周毕王府长史,荣名蕃牧,则位重首寮;ㄚ服睢阳,则誉光上客。
既而苍精委驭,炎运启图,作贰边服,实资令望,授广州长史。悦近来远,变轻讠少於雕题;伐叛怀柔,渐淳化於缓耳。
蜀王地处维城,寄深磐石,建?玉垒,作镇铜梁,妙择奇才,以为僚佐,授公益州总管府司法。昔梁孝开国,首辟邹阳,燕昭建邦,肇徵郭隗。
故得驰令问於碣馆,播芳猷於平台,以古方今,彼此一也。寻除尚书比部侍郎,转刑部侍郎。
步紫庭,光映朝列;折旋丹地,誉重周行。俄迁治书侍御史。
弹违纠慝,时绝权豪;霜简直绳,俗寝贪竞。 随文帝求衣待旦,志在恤刑,咒网泣辜,情存缓狱。
授大理少卿。公巨细必察,同张季之听理;宽猛相济,比于公之无冤。
但礼闱务殷,枢辖寄重,允膺此职,实难其人。授尚书右丞,洞明政术,深晓治方,臧否自分,条目咸理。
丁母忧去职。哀恸里闾,邻人为之罢社;悲感衢路,行客以之辍歌。
孝德则师范彝伦,精诚则贯微幽显,虽高曾之至性,何以加焉。寻诏夺情,复其旧任。
于时山东之地,俗升民浇,虽预编民,未行声教。诏公持节为河北河南道安抚大使,仍赐米五百石、绢五百匹。
公?轩布政,美冠皇华之篇;拥节观风,荣甚绣衣之使。事讫反命,授尚书左丞。
然并州地处参墟,城临晋水,作固同於西蜀,设险类於东秦,实山河之要冲,信蕃服之襟带。授公并州总管府司马,加仪同三司。
公赞务大邦,声名藉甚,精民感化,黠吏畏威。 属文帝剑玺空。
3. 上面的篆书是什么字
乾坤变泰。
''乾、坤、泰‘’,三个字都是规范小篆,很好认。
就是这个‘’变‘’字,没有写规范的小篆。而是写了一个古文奇字。现在称之为异体字。花了我两个上午的时间琢磨,才认出。
下面是规范小篆‘’变‘’字:
下面是‘’变‘’的异体字(篆书写法见《六书通》):
4. 篆书的大怎么写
篆书的大的写法如下:
大的基本解释:
[ dà ]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腹便便。
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众。
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敬辞:大手笔。
7、时间更远:大前年。
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
[ dài ]
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属皆从大。
白话版《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大,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才”字。所有与大相关的字,都采用“大”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大伙[dà huǒ]
大家,大家伙儿。
2、远大[yuǎn dà]
长远而广阔,不限于目前:前途远大。
3、大家[dà jiā]
著名的专家:书法大家。
4、楚大夫[chǔ dài fū]
指 屈原。因其曾为 楚国 三闾大夫,故称。
5、卿大夫[qīng dài fū]
卿和大夫。后借指高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