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梳篦的诗词
白角篦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白似琼瑶滑似苔,随梳伴镜拂尘埃。
莫言此个尖头物,几度撩人恶发来。
苏轼《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前二令作二翁亭。)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2. 介绍常州梳篦的作文
我身边的“非遗”
——常州梳篦
六(3)班丁泓月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特产,花开并蒂。”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木梳、篦箕的总称)。
起初,我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所以,每当我经过“篦箕巷”,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这个周末,我有幸寻访常州 “篦箕巷”中比邻皆是“梳篦店”,便大开眼界,对这些宫梳名篦那可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篦箕巷”中的一家店——“梳香门第”吸引了我的兴趣。跨进仿古的厅堂,我立刻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首先映我眼帘的就是那对“蝶恋”梳。听工作人员说,这对梳篦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最后说道,这对爱人双双化蝶,同飞共舞。这对梳篦也正是寄托了着美好的情感,寓意着“双碟比翼飞”。这对梳篦不仅寓意好,做工也十分精细。它的篦齿细密均匀,绘画也很精美,双碟栩栩如生,翅膀的色彩十分绚丽,其间镶嵌了颗颗碎钻。其他的梳篦也同样的巧夺天工。你瞧,那急性子的“齐天大圣”,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那各种神情的“脸谱”,那美若天仙的“仕女”,就连《红楼梦》中病怏怏的“林黛玉”都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呢!这些梳篦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我眼花缭乱。
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它色呈土黄,质感精美。我听说,梳篦如今已是常州人送礼的首选,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能够因刺激头皮神经,而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呢!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箕却要72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它不仅采用了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有的还加上了常州的独有工艺:掐丝珐琅和留青刻竹,具有独特的风格。无怪乎人们常说: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蓖第一家。”
我买下了四大美女中的貂蝉的梳篦。端详着手中精妙绝伦的梳篦,那些历史的画卷恍惚一页一页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似乎看见了梳篦的过去与现在,不得不被这历史所折服。如今,梳篦已不仅是一种梳头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份艺术品.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着,收藏着,欣赏着……
我踏着那篦箕巷那布满苔藓的青石板道,怀念着这流传千古的“非遗”梳篦,感受着这龙城的历史悠久,一切都在空气中蔓延着,酝酿着,慢慢的散开。
3. 常州梳篦的作文400字,急用
梳篦 是常州著名的特产,相传始于魏晋时期,迄今已1500多年,由于历史悠久,选料制作精细,素有“宫梳名篦”之称。
常州梳篦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因为清代苏州织造局每年都要来常定制一批高级梳篦,向朝廷进贡,所以常州梳篦又有“宫梳名篦”之美称,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平博览会上获银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解放后,常州梳篦生产走上了集体化和半机械化的道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描、刻、烫”技艺的同时,揉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种种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梳篦成为富有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日用工艺品。其中有融艺术欣赏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长寿梳”,有“四大美女”、“红楼十二钗”等造型欣赏梳,有蝴蝶、龙凤、脸谱、民族娃等旅游纪念梳,以及如琮似玉玲珑剔透的各式篦箕,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人爱不释手。美国电影《星辰女娇娃》中,女主人公以常州梳蓖作胸饰,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回国也将两张常州篦箕作纪念品带走。海内外传播媒体赞不绝口,各界旅游人士更是倍加青睐。目前,常州梳篦年产量达到650万张,占全国总产量的3/4,其中70%出口,远销美、英、法、日、澳、德等27个国家和地区。
常州梳篦选材讲究、精工细作。齿尖润滑、下水不脱。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28道工序精制而成;篦箕则选用阴山背后壮竹和上等胶漆、骨料,经72道工序精制而成。这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曾十多次荣获国内外金银质奖,1981年又获国家银质奖
4. 介绍常州梳篦的作文
我身边的“非遗” ——常州梳篦 六(3)班丁泓月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特产,花开并蒂。”
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木梳、篦箕的总称)。 起初,我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
所以,每当我经过“篦箕巷”,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这个周末,我有幸寻访常州 “篦箕巷”中比邻皆是“梳篦店”,便大开眼界,对这些宫梳名篦那可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篦箕巷”中的一家店——“梳香门第”吸引了我的兴趣。跨进仿古的厅堂,我立刻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
首先映我眼帘的就是那对“蝶恋”梳。听工作人员说,这对梳篦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故事最后说道,这对爱人双双化蝶,同飞共舞。这对梳篦也正是寄托了着美好的情感,寓意着“双碟比翼飞”。
这对梳篦不仅寓意好,做工也十分精细。它的篦齿细密均匀,绘画也很精美,双碟栩栩如生,翅膀的色彩十分绚丽,其间镶嵌了颗颗碎钻。
其他的梳篦也同样的巧夺天工。你瞧,那急性子的“齐天大圣”,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那各种神情的“脸谱”,那美若天仙的“仕女”,就连《红楼梦》中病怏怏的“林黛玉”都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呢!这些梳篦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我眼花缭乱。
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它色呈土黄,质感精美。
我听说,梳篦如今已是常州人送礼的首选,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能够因刺激头皮神经,而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呢!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箕却要72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它不仅采用了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有的还加上了常州的独有工艺:掐丝珐琅和留青刻竹,具有独特的风格。
无怪乎人们常说: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蓖第一家。” 我买下了四大美女中的貂蝉的梳篦。
端详着手中精妙绝伦的梳篦,那些历史的画卷恍惚一页一页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似乎看见了梳篦的过去与现在,不得不被这历史所折服。
如今,梳篦已不仅是一种梳头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份艺术品.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着,收藏着,欣赏着…… 我踏着那篦箕巷那布满苔藓的青石板道,怀念着这流传千古的“非遗”梳篦,感受着这龙城的历史悠久,一切都在空气中蔓延着,酝酿着,慢慢的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