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的”字的草书怎么写,求图片···
“的”字的草书写法如下图: 的是一个汉语汉字,普通话读音是de,dí,dì,dī(粤语读音为dik1),其居现代汉语使用量之首,有着漫长的演变史。
用在定语的后面,也可以用在主谓短语中间,现代汉语56008个常用词 “的”字用最多的一个字。 扩展资料:“的”字有四个普通话读音。
读作:de,常用结构助词。如:这把尺子是小花的。
读作:dí,真实、确实,如“的确”。 读作:dì,箭靶,如“目的”“无的放矢”“众矢之的”。
读作:dī,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将“的士”中的“的”注音为dī。 “的”字的结构助词: 这三个结构助词口语中都读“de”,但是用法不同。
概括地说: 定语后面用“的”,如:良好的习惯、一望无边的平原。 状语后面用“地”,如:刻苦地训练、平平安安地回家。
补语前面用“得”,如:做得完、洗得干干净净。
2. “的”字的草书怎么写
“的”字的草书写法如下图: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
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扩展资料 的,是一个汉语常用字,普通话读音是de,dí,dì,dī。
此字始见于篆文,原本作“旳”。隶书、楷书作从白、勺声,是“旳”所分化出来的字。
“旳”字,《说文》解释为“明”,而日光明亮就白,故俗体字改成从白。在六书中属於形声。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居所有汉字之首。 的读[de]时为助词: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ic,-ve…];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of,'s]。
的读[dì]时为名词: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的读[dí]时为副词:确实;实在;必定;一定 。
3. 几字草书写法
“几”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王铎。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2、第二种:书家——邢慈静。 邢慈静传世的作品国内外博物馆多有收藏,其《行书临帖》、《行书四言诗》等书法作品大多章草笔意,灵秀古劲。
清人评价她的《莲花观音》、《白描大士图》等道:“用笔如玉台腻发、春日游丝”。“笔法超凡、墨痕愈细,神气如生”。
3、第三种:书家——徐伯清。 徐伯清幼承庭训,初学颜体和汉隶,稍长攻小楷。
所作小楷寓刚劲于婀娜之中,点画带有隶意,捺趯近乎颜体,笔断意连,挺拔处有瘦金书味,且能作真如草,气势足,韵味浓。50年代起致力于行草,出入晋唐,取法“二王”,旁涉张旭、怀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风貌目具。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3762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几”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杜牧。
《张好好诗》是杜牧仅存的书诗墨迹,也是杜牧自撰诗歌并书的艺术作品。全篇书法笔势放纵,风格雄健,转折处有孙过庭《书谱》之神韵,很有魏、晋书法的古朴风度。
2、第二种:书家——米芾。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赵孟頫。 赵孟頫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4. 草书为字怎么写
“为”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怀素。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的草书以篆书入笔,藏锋内转,瘦硬圆通,用笔迅疾,气势宏大。从笔迹学的角度看,怀素一生的书法线条,质地上都倾向于瘦细,和禅修苦寒的美学有很大关系。
2、第二种:书家——米芾。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祝允明。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为”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黄庭坚,出自——教审帖。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其行帮手札墨迹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
2、第二种:书家——李邕,出自——云麾将军碑。
李邕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
3、第三种:书家——唐寅,出自——落花诗册。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5. 主字用草书怎么写
主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主 zhǔ
基本 字义:
1. 国君。
2. 主人。
3. 最重要的。
4. 掌管。
5. 心里对事情的定见或看法。
6. 基督徒或回教徒称其所信仰的神。
7. 牌位。
组词:
「君主」、「兵强主尊」、「地主」、「店主」、「主仆」、「东道主」、「主要」、「主角」、「主将」、「主食」、「主宰」、「主管」、「主持」、「主政」、「主见」、「主意」、「六神无主」、「主耶稣」、「阿拉真主」、「神主」、「木主」。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主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文言版《说文解字》:主镫中火主也。从〔凵下土〕,象形。从丶,丶亦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主,像灯中的火炷。字形采用〔凵下土〕作基本造型,像灯盏、灯架的形状。字形同时采用“丶”表义,“丶”也作声旁。
相关词语解释:
1、君主 [ jūn zhǔ ]
释义:君主国的国家元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如皇帝、国王、女王等。其职位是终身的,而且大多数是世袭的。
2、地主 [ dì zhǔ ]
释义: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亦指指住在本地的人(跟外地来的客人相对)。
3、主宰 [ zhǔ zǎi ]
释义:支配;统治;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
4、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释义:形容心慌意乱,没有主意。
5、主管 [ zhǔ guǎn ]
释义:负主要责任管理;主要负责人。
6. 是字草书写法
“是”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是 [ shì ] 基本字义: 1.对;正确(跟“非”相对)。
2.认为正确。 3.表示答应的词。
4.姓。 5.指示代词。
这;这个。 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
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 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
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 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
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 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
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 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
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 组词: 正是、总是、要是、是非、可是、不是、但是、就是、只是、于是、还是、若是、是否、是凡、自以为是、头头是道、口是心非、是非曲直、浑身是胆、共商国是、比比皆是、实事求是、各行其是、谁是谁非、马首是瞻、是非分明、似是而非、是是非非、物是人非、大是大非、不是味儿、颠倒是非。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是”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文言版《说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
凡是之属皆从是。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正、直。
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词语解释: 1、于是 [ yú shì ] 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有时表示因果关系。
2、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释义: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3、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释义:正确和错误,对和不对。
4、马首是瞻 [ mǎ shǒu shì zhān ] 释义:士兵看着将帅马头的方向而进退。后比喻追随别人来定行止。
5、大是大非 [ dà shì dà fēi ] 释义:指原则性的是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