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来的汉语拼音怎么写
拼音:huí lái 声母:h、l 韵母:ui、ai 声调bai:阳平、阳平 意思: 1、归来。
引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du“ 王冕正从母亲坟上拜扫回来。” 翻译:王冕正从母亲坟上回来。
2、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 引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舅太太年前忙忙地回家走了一回,料理毕了年事,便赶回来。”
翻译:舅太太年前忙乎地回家一趟办完了事,就回到这面来。 3、一会儿,过一zhi会儿。
引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二回:“我妈妈先叫我来请安,陪着老太太说说话儿,妈妈回来就来。” 翻译:妈妈叫我先过dao来请安,陪老太太说说会儿,她一会儿就过来。
扩展资料近义词: 归来 [ guī lái ] 回来。 引证:许地山《再会》:“回靠窗棂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
答” 例句:旅游归来,老师让大蒙写一篇游记。 反义词: 离别 [ lí bié ] 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引证:巴金《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例句:我们就要离别母校,升入中学了。
2. 回归的归它的读音怎么写
归
拼音: guī ,kuì , 规
部首: 彐 五笔: jvg
基本解释:归 gu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媙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结局:归宿(s?)。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自首。
3. 旋的组词和拼音怎么写
旋
读音:[xuán][xuàn]
释义
[ xuán ]
1.旋转:~绕。盘~。回~。天~地转。
2.返回;归来:~里。凯~。
3.圈儿:~涡。老鹰在空中一个~儿一个~儿地转了半天。
4.毛发呈旋涡状的地方:头顶上有两个~儿。
5.不久;很快地:~即。
6.姓。
[ xuàn ]
1.旋子:一种金属器具,像盘而较大,通常用来做粉皮等。
2.临时(做):~用~买。客人到了~做,就来不及了。
旋 xuán :旋绕。旋转。旋舞。旋梯。旋律。盘旋。天旋地转。
旋xuàn组词 :
旋床、黑旋风、旋风装、旋风沙、旋风笔、旋风册子、木叶旋风
4. 请问,回的笔顺怎么写
回字的笔顺: 名称 : 竖、横折、竖、横折、横、横。
基本信息: 回拼音:huí 部首:囗、四角码:60600、仓颉:wr 86五笔:lkd、98五笔:lkd、郑码:JDJ 统一码:56DE、总笔画数:6 基本解释: 1、答复,答报:回信。回话。
回绝。 2、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回事。
3、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回分解。 4、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回族。
回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回答[huí dá] 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
2、回来[huí lái] 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 3、返回[fǎn huí] 回;回到(原来的地方)。
4、回升[huí shēng] 下降后又往上升。 3、回头[huí tóu] 把头转向后方。
5. 回字繁体字怎么写
回字繁体字如下图:
读音:huí
释义:
1.曲折环绕:~旋。巡~。迂~。~形针。峰~路转。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家。~乡。送~原处。
3.掉转:~头。~过身来。
4.答复;回报:~信。~敬。
5.回禀。
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了。
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听过两~。那是另一~事。
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抄本《红楼梦》。
9.回族:~民。
10.姓。
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原处。
注音:ㄏㄨㄟˊ
首部:囗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五笔86&98:LKD
仓颉:WR
郑码:JDJ
笔顺编号:252511
四角号码:60600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回收 回忆 回答 回家 回去 返回 回声 回来 回升 回头 来回 回车 回顾 回味
出处:
1.回,转也。——《说文》
2.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3.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4.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5.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6.虎鼓瑟兮鸾回车。——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山回路转不见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廊腰缦回。——唐·杜枚《阿房宫赋》
9.峰回路转。——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反义词:来
6. 旮旯拼音怎么写
旮旯(gālá)是我国北方方言词汇,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有关词组:
山旮旯子 :shān ɡā lá zǐ
1.方言。偏僻的山区。也说山旮旯儿。
叽哩旮旯 :jī lǐ ɡā lá
1.方言。各个角落。
旮旯儿 :ɡā lá ér
〈方〉①角落:墙~。②狭窄偏僻的地方:山~ㄧ背~。
旮旮旯旯儿 :ɡā ɡā lá lá ér
〈方〉所有的角落:~都打扫干净了。
歇后语:
门旮旯里伸拳头——使暗劲;暗中使劲
词语来历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锡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旮旯、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勒泰语系诸旅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语“库伦”(蒙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开始,阿勒泰语系某旅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时间长了,就演化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青岛话中旮旯词义的演化
青岛话中,“旮旯”的第一个义项也是指偏僻的角落,如“墙旮旯”、“山旮旯”,意即墙角和山的偏僻处。“炕旮旯”略有不同,它是胶东半岛农家火炕边那块供人走动的地方,是腿脚必经之地,并不偏僻,只是光线太暗,眼睛不太容易注意罢了。
与权威辞书诠释不同的是,“旮旯”在青岛话中还被当成动词用。如果你到鞋匠那儿去修鞋,他正忙着,就会对你说:“把鞋先放这儿,你到别处去‘旮旯旮旯’吧,一会儿再来!”大概意思是,反正现在闲着没事,你随便到什么地方去转一转,逛一逛!
“旮旯”成了动词,许多说法就应运而生了。如将搬弄是非散布流言飞语的行为说成是“旮旯淡话”,把一些拐弯抹角硬拉扯上的亲戚叫成“旮旯亲戚”,将一些互不关联的事理穿凿附会到一起叫成“胡旮旯”等。
更有意思的是,“旮旯”在这里从动词又重新返回了名词,也就是从前面说的“转一转”又演绎成画个圆圈叫作“画个旮旯”,用铁丝弯个圆圈也叫“圈个旮旯”。
青岛话中还有一个与“旮旯”同音异义字不同的词,叫“尕落”。前面经常加一个“小”字,“小尕落”意即“小小的东西”。在西北方言中,“尕”就是“小”的意思。
江淮方言
旮旯 江淮方言泰兴话中的词汇。(角落。因音义皆同,现多写成“角落”,会意字,意为9个太阳才能照到的地方。地方小,且偏僻也称“角落头”、“隔落头”)
7. 归这个字怎么读,归怎么念,归怎么拼音,归怎么组词
归拼 音 guī 基本释义1.返回,回到本处:~国。
~程。~侨。
~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回家探亲)。
~真反璞。2.还给:~还。
物~原主。3.趋向,去往:~附。
众望所~。4.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
~功。~咎。
5.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结局:~宿(sù)。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9.自首。
相关组词归省 归属 归咎 归宿 归功 归纳 归置 归结 归于 归拢归附 归队 归档 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