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氨气的化学式怎么写
NH3。
氨气,Ammonia, 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 0.7710g/L。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
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
扩展资料:
氨气的危害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气
2. 氨气化学式怎么写
氨化学式NH3,分子量17.03。
分子中氮原子是以不等性sp3杂化的。在四个杂化轨道中有三个轨道和三个氢原子结合形成三个σ键,另一个轨道为不成键的孤电子对占有。
由于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N-H键间的夹角为106.6°,因此氨分子结构是三角锥形,氮原子位于锥顶,三个氢原子位于锥足,又因这一对孤电子对电子云较多地分布在氮原子的上部,因此使氨分子有很大的极性,同时表现出很强的加合性。氨分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氨分子的特性。
液态和固态氨的分子间存在着氢键。氨是无色有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0.7710克/升(标准状况),熔点-77.7℃,沸点-33.35℃,临界温度132.9℃,临界压力11342.3kPa(112.3大气压)。氨在常温下很容易加压成为无色液体,也易凝固为雪状固体。
极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1200体积氨,在20℃时,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溶液显碱性。
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液氨是良好的极性溶剂。
液氨有微弱的电离作用。 液氨能溶解碱金属,生成深蓝色溶液,很浓的碱金属氨溶液是强还原剂。
氨通常很稳定。高温时可分解为氢气和氮气。
有还原性,在纯氧气中燃烧显黄色火焰,生成氮气和水。在铂催化作用下,加热时会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通过加热的氧化铜时,可夺取其中氧。在常温下,氨在水溶液中能被许多强氧化剂(Cl2、H2O2、KMnO4、NaClO等)氧化,如:3Cl2+3NH3=N2+6NH4Cl,氨分子可发生取代反应,氨分子中的氢原子可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生成氨基-NH2,亚氨基=NH和N≡的一系列氨的衍生物。
取代反应的另一种形式是氨以氨基或亚氨基取代其它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如: HgCl2+2NH3=Hg(NH2)Cl↓(氨基氯化汞)+NH4Cl 氨还能进行加合反应,氨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能跟其它离子或分子形成共价配位键;氨跟酸反应,生成铵盐,氨跟许多金属离子(Ag+、Cu2+、Cr3+、Zn2+等)及BF3分子形成氨络离子和络合物:[Ag(NH3)2]+、[Cu(NH3)4]2+、[Cr(NH3)6]3+、BF3·NH3。氨有广泛用途,可用于制液氨、氨水、硝酸、尿素、铵盐、塑料、染料、及医药等。
氨水和铵盐可作化肥、无水氨可作致冷剂。实验室用铵盐跟熟石灰混和共热制得。
工业上用氢氮混合气体在加热、加压、催化剂作用下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