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书的风字怎么写
1、以和谐为主,松紧宽窄的把握,决定“风”度。
游丝引带是行书的特点。但是,你看它的间架结构,大体上还是和楷书接近的。
2、请大家注意这一笔,就是转折过来连接反趯的这一笔。没有楷书的基础,你就写不出这种笔画来。
这个楷书的基础的原因。至于说,反趯这一笔之后,里面的“虫”字竖笔是出头的好,还是不出头的好,这些都不是重要的。
古人这两种写法都有。 3、不管是行书还是楷书,包括后面的草书,一定要注意左撇和右边反趯这一笔中间的这个宽度。
如果太宽了,这个字就散了;太紧了,这个字就会显得过于勒得慌,就会感到喘不过气来。 扩展资料 行书历史: 明代傅山说:“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
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道:“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人常说“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无法”。 在我国封建时代,历代都把书品作为考核人品的一项非常重要条件。
以书取士,要想作官,必须写一手好字。 写不好字,别说作官甚至找个文差也很难。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踌躇满志到处巡狩,巡狩到那里,就要在那里立石记功,这些记功石碑上的字都由他的丞相李斯来写,这也说明书法艺术在秦代已明确受到重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2. 如何写毛笔字的一竖
你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就自然会写的好了:一、先练握笔姿势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从里向外用力顶住笔管。
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写字体的大小、悬肘或悬腕,以及坐立姿势来决定。 食指——食指压住笔管,指甲左侧和第一关节同时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压。
中指——向内压住笔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笔管的内外两侧同时内用力压紧。 无名指——无名指是协助大指从内下方托住笔管。
小指——小指在无名指后面加强了托顶的力量。功力浓厚时,单独使用中指和无名指即可钳住笔管。
二、从笔划开始练起(横竖丿丶点折),不要认为简单而觉得好笑,这是练毛笔字打好基本功。然后再循序渐进,穿插带笔划的字进行练习。
如“三、王”练的是横划;“十、川”练的是长横,悬针竖,竖弯丿,垂露竖。以此类推! 三、中楷练熟后可以穿插练大字,把中楷放大几倍写,也就是练胆。
再练小楷,练心。这样都练得差不多了,可以临古诗帖。
之后练行书、隶书、篆书。稳步进行练习! 另:刚开始练习用宣纸太浪费了,用学生用十五格纸最好,报纸也行。
毛笔最好天天练,实在忙,两三天练也可以,不要间隔时间太长,否则会荒废!回答得够详细吧!。
3. 什么是榜书
1、出处: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榜书》:“榜书,古曰署书, 萧何 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者也;今又称为擘窠大字。”
2、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发展到题写重臣宅第、寺宇庙堂、榜书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名山大川,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商家则用以书写店招;书体也从单一使用篆书、隶书楷书,发展到使用行书、草书。笔法有:以"园笔中锋"为主的,有以"方笔"为主的,也有方圆结合着用笔的!
3、如何写榜书,费瀛说:"必须明师指授,八法、八病、运笔、撮襟等法,逐一讲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则心益明,见愈长,临池之业,日异而月不同,骎骎骚到古人佳处矣。"在掌握"八法"书写技法、消除八病、点画都能出入规矩、把握范本书写技巧后,再从10厘米左右大的字开始练,循序渐进,不断增大字径。
具备相应书法理论知识,对提高榜书书写水平大有裨益。以摩崖、石刻为例,河南洛阳伊水河畔的石刻是方笔雄强类书体。陕西、甘肃境内褒斜道上的"汉三颂"(见右侧三图),虽在同一道上,但是《石门颂》与《西狭颂》、《郙阁颂》的风格面貌迥异:前者纯以圆笔书写,恣肆奔放,活脱潇洒,意趣盎然;而后两者以方笔为主,方整雄强,端庄美,《郙阁颂》用笔尤显粗壮。山东莱州一带的石刻《郑文公碑》,虽同为郑道昭所书,但刊刻在云峰山的《郑文公碑》(下碑)字迹清晰,风化腐蚀程度较轻。印刷《郑文公碑》(下碑)的多家出版社中,惟有上海书画出版社"自学丛帖"中的《郑文公碑》(下碑)风貌、字口清晰度和使用的拓本都名列前茅。《郑文公碑》虽用笔圆劲,笔意内含,但因为过于循规蹈矩,所以不宜选为范本。倘若具有以上知识或掌握更多书法理论,再旁及绘画笔、墨、水、色彩等相关知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古代密字有很多种写法,求所有写法
西周金文“密”的写法:
战国六书文字:
小篆:
汉代隶书:
唐代颜真卿楷书:
宋代米芾行书:
明代董其昌草书
清代《康熙字典》印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