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天防暑的注意事项
夏日里,很多人因为高温煎熬感到身体不适,严重的还会发生中暑现象。婴幼儿、老年人、产妇、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都是中暑的高发人群。那么,在夏季里应怎样预防中暑呢?
穿浅色衣服:夏季外出应穿白色、浅色或素色的衣服,不宜穿黑色或蓝色的衣服,因为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吸热慢、散热快、穿着凉爽,不易中暑;而黑色或蓝色的衣服吸热快、散热慢、穿着闷热,容易中暑。
多喝盐开水: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防暑。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带防暑药物:又闷又热的天气最爱中暑。因此,夏季外出时应带些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霍香正气水等。
另外,在夏季还应该注意不要长时间在烈日高温环境下逗留,多准备一些清凉饮料和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暑装备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然后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水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并让病人服些人丹或十滴水。如果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压病人的人中穴或针刺双手十指指尖的十萱穴,当病人好转时再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2. 夏季防中暑注意事项
夏季防暑降温法及夏天居家防暑降温应注意事项 一,夏天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
可有些招数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
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 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
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
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二,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
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
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
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三,炎夏来临,近年来许多家庭用上了空调,可使居家生活免受酷热之苦。但多数 家庭仍未用上空调。
其实,采用一些简单方法也可以使您的居室变得较为凉快。 1、合理启闭门窗。
许多人以为炎夏要门窗大开才凉快,其实不然。白天室外 气温高,门窗大开,阳光和热辐射伴着阵阵热空气向室内袭来,会使室内外变 得一般热。
如果在早晚凉爽之时开启门窗通风,让空气流通,而在白天尤其中 午将门窗关闭,以隔绝室外热空气的侵袭,并拉上浅色窗帘,阻挡阳光,反射 热幅射,就能使居室变得较为凉快。经实际观察,笔者在成都地区居住虽然午 后室外气温达30多度,采用上述方法室内仍可保持在28℃左右。
2、阳台绿化、庭院绿化。阳台庭院绿化,栽树种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且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会使空气清新、凉爽宜人。
因为绿色植物既能遮阳, 又通过叶面蒸发水分达到降温作用。有资料表明,在庭院阳台栽种葡萄、牵牛 花、爬墙虎及一些花草,可使附着墙面降温5℃~14℃,使室内降温2℃~4℃。
3、室内利用风扇和水蒸发降温。例如室内用湿拖布擦地后开启吊扇使地面水 分蒸发吸热;也可在风扇前置一盆凉水,开启风扇使水分蒸发出凉风,这样均 可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
最后,在炎夏之际室内宜收拾得干净整洁,将用不着的东西妥善收藏,使室内 有较大空间,会使人感到舒适。切忌室内凌乱,家什满屋,那样不仅使人感到 闷热,憋气,还使人心情烦躁。
四,消暑自制防暑降温药茶 酷暑时节,烈日炎炎,气温飙升,很容易发生中暑。药茶对中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价格低廉,制作简单方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银菊茶:金银花、菊花各3克,将两药洗净晾干,沸水泡开即可。每日代茶频服。
具有清凉解暑,清热解毒之功效。 竹叶茶:青竹叶50~100克,将竹叶洗净,加水煎即可。
每日代茶饮用,可清凉解暑,利尿除烦,是民间盛行的夏季清凉饮料。 银竹茶:银花、连翘、鲜竹叶各10克,煎水代茶饮。
具有祛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菊决槐花茶:取白菊花、决明子、槐花各10克,煎水代茶饮,有清热解毒、降压、明目、提神之功效。
二子茶:枸杞子10克,五味子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有生津止渴、益气补阴的作用,但有湿热者不宜饮用。 银花薄荷茶:金银花、绿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饮,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竹莲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藿香茶:藿香、佩兰各10克切碎,加茶叶6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有祛暑、化湿和中功效,适用于流感及轻度中暑患者,是夏季防暑佳饮。
荷叶茶:带梗荷叶30克切碎,沸水冲泡20分钟代茶饮,有消暑宽胸、生津止渴、降脂之功效。
3. 夏天防中暑要注意些什么
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 夏日发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
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生活环境恶劣,房间闷热不通风,营养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
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夏季良饮是热茶 盛夏酷暑,饮何种饮料为好?中医认为,惟热茶莫属。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
有人测定,喝热茶9分钟后可使皮肤温度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干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类、氨基酸及多种芳香物质可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
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 但饮茶要讲科学,饮茶不可过量,茶水以清淡适中为宜,慢慢品味。
豆浆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们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营养的补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营养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进补容易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去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
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浆不但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同时还有消暑功效。 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
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
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再介绍一种豆浆:百合莲子浆。
用料:百合10克、莲子肉10克、银耳10克;绿豆4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 制法:将百合干和莲子肉用温水浸泡至发软;将银耳用水发开,洗净摘成小朵;将绿豆浸泡充分,与百合、莲子、银耳清洗干净,一起放入豆浆机网罩内,杯体内注入适量清水,机器安装到位。
启动机器,十几分钟后,红枣莲子豆浆就做好了。可根据个人喜好趁热往杯体内调入白糖或蜂蜜搅匀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来临,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
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
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
孕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 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发生,首先要搬离高温环境。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拭全身,并在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浅表处放置冰袋。
若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病情较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4. 夏天怎样防中暑
夏天容易中暑,要尽量避免外出,而不得不外出时,就要做好各种注意事项了,也不要惊慌,不是一不舒服就是中暑的了,这要知道什么是中暑,中暑发生了除了高温、日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患有慢性病或大病初愈,为常见诱因。
中暑发生前有先兆表现,如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麻、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空调房间安静休息,给予人丹、涂清凉油或风油精,或喝些冷盐开水,即可恢复。重症中暑往往要急送医院抢救。
预防中暑必须采取综合措施:(1)加强通风,配置降温设备如电扇、空调。(2)合理安排劳动作息,高温期间实行。(3)注意加强个人防护,在烈日下工作应戴宽边帽子。(4)及时补充水和盐,如吃咸萝卜干、咸菜、盐汽水等。也可应用中草药,如青蒿、藿香、荷叶、薄荷、炒决明子、焦大麦、芦根等清热煎汤口服。
5. 如何防止夏天的中暑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
常见的中暑原因: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
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C。
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
C。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4、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
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
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次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
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6. 夏天怎么会中暑
在炎热的三伏天,人们若是在烈日下劳动或是进行体育比赛,往往会有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严重的还会出现发烧、抽筋等症状,这就是中署了。
人为什么会中暑呢?虽然中暑的发生看来比较突然,它却是逐步形成的。因为人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出汗向外散热,劳动和运动时出汗多、散发的热量也多。
在通常情况下,大气的温度低于人低的温度,人体的热量就能散发到大气中去。要是在酷热的阳光下,气温很高,人体内部的热就散发不出去了。大量的热积聚在体内,就形成了中暑的条件,再加上出汗过多,体内的水分和盐分消失过多,就会引起中暑。
中暑对人的机体有很大的损害。所以,在夏天或高温环境里劳动,必须注意通风降温。
遇到中暑的人应该立刻把他抬到阴凉的地方,把他的衣服解开,用凉水擦他的身体,用冷湿毛巾敷在他的头部,帮助他降温。如果脸色苍白、昏迷不醒,就应该赶快送到医院抢救。
因此,在高温酷热的夏天,如果在阳光下工作,必须戴上遮阳帽,避免烈日直晒头部。多喝一些淡盐开水、汽水等清凉饮料以防中暑。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怎么写夏天中暑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