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炮烙的解释说明
炮烙
本作炮格,是一种烧烫的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后来泛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酷刑
来源:
纣王在位时,为了镇压反抗者所设置的一种残酷的刑罚名称。《史记·殷本纪》:“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炮烙是谁发明的
关于炮烙之刑,古史传说和史籍上都说是殷纣王所为,也就是说,是发生在纪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议兵》记云:“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记云:“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都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干的事,而并非是发生在纪元前十八世纪的夏朝的事。其中《韩非子》所说的“设炮烙”之“设”字,更有点明炮烙之刑乃殷纣王所发明之意。
司马迁写《史记》时,采择上古传说、鉴别史料,是非常慎重、谨严的。在《夏本纪》中,关于夏桀的恶行,他只写了“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不堪”一句,没有说夏桀发明或使用炮烙之刑。但在《殷本纪》中,他则明确写上了:“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格即炮烙。
清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他的名著《历代刑法考》中,详考了历代的刑法状况。考证的结果是什么呢?在夏朝一节,他列了四个条目,曰“五刑”、“肉刑”、“赎刑”、“孥戮”,每一条目的内容里,都没有炮烙之刑。但在商朝一节,他明确地列出了“炮烙”这一条目,条目下所引的证据,就是《史记·殷本纪》所载的“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在近人所写的历史演义中,也都是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发明的,没有见到说是夏桀发明的。比如陈穉常先生写的《中国上古史演义》详细地描写了殷纣王和他的宠妃妲己发明炮烙之刑的经过,而根本没有提夏桀与炮烙之刑有什么关系。这虽是一部演义小说,有许多细节是推想出来的,但故事的基干却是真实的。本书是在中国上古广泛的神话、传说、地质、生物、考古、金石、甲骨、古典书籍及近人著作多方面的史料中,选择比较可信的,用通俗、轻松、带有故事性的描写,编成章回小说。
2. 炮烙是什么
炮格,是一种烧烫的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后来泛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酷刑
来源:
纣王在位时,为了镇压反抗者所设置的一种残酷的刑罚名称。《史记·殷本纪》:“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炮烙是谁发明的
关于炮烙之刑,古史传说和史籍上都说是殷纣王所为,也就是说,是发生在纪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议兵》记云:“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记云:“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都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干的事,而并非是发生在纪元前十八世纪的夏朝的事。其中《韩非子》所说的“设炮烙”之“设”字,更有点明炮烙之刑乃殷纣王所发明之意。
司马迁写《史记》时,采择上古传说、鉴别史料,是非常慎重、谨严的。在《夏本纪》中,关于夏桀的恶行,他只写了“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不堪”一句,没有说夏桀发明或使用炮烙之刑。但在《殷本纪》中,他则明确写上了:“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格即炮烙。
清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他的名著《历代刑法考》中,详考了历代的刑法状况。考证的结果是什么呢?在夏朝一节,他列了四个条目,曰“五刑”、“肉刑”、“赎刑”、“孥戮”,每一条目的内容里,都没有炮烙之刑。但在商朝一节,他明确地列出了“炮烙”这一条目,条目下所引的证据,就是《史记·殷本纪》所载的“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在近人所写的历史演义中,也都是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发明的,没有见到说是夏桀发明的。比如陈穉常先生写的《中国上古史演义》详细地描写了殷纣王和他的宠妃妲己发明炮烙之刑的经过,而根本没有提夏桀与炮烙之刑有什么关系。这虽是一部演义小说,有许多细节是推想出来的,但故事的基干却是真实的。本书是在中国上古广泛的神话、传说、地质、生物、考古、金石、甲骨、古典书籍及近人著作多方面的史料中,选择比较可信的,用通俗、轻松、带有故事性的描写,编成章回小说。
3. 商朝的炮烙是什么
商朝的炮烙亦称炮格。
殷纣王所创。
所谓的炮烙就是用炭火烧红一根大铜铁柱,
然后将一个人扒了衣服绑到柱子上,
眼睁睁看着这个人被通红的铜柱烧的皮焦肉枯,
惨叫连连,最后被烧焦,断气。
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
4. 炮烙用什么材料做的
那个时期的青铜比较多,但是不排除用黄铜,紫铜,白铜等。很可能是紫铜,因为炮烙注重的是视觉效果,紫铜的颜色鲜艳,看起来更加恐怖,颜色纯正,也符合帝王的身份。
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当时,已经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能,不同用途的器物各有不同的合金比例。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经过化学分析,它的合金比例是:铜84.77%,锡11.64%,铅2.79%。这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不平凡的创造。
青铜原指铜锡合金,后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并常在青铜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如果只是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
紫铜因呈紫红色而得名。它不一定是纯铜,有时还加入少量脱氧元素或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质和性能,因此也归入铜合金。
白铜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故名白铜。
《周礼·考工记》:“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次之,然后可铸也。”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世本》:“量尤作兵”。
《越绝书》:“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周本纪》:武王“以黄钺斩纣头”。
5. 炮烙是谁发明的
炮烙本作炮格,是一种烧烫的酷刑。
用炭火烧热铜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后来泛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酷刑来源:纣王在位时,为了镇压反抗者所设置的一种残酷的刑罚名称。
《史记·殷本纪》:“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炮烙是谁发明的关于炮烙之刑,古史传说和史籍上都说是殷纣王所为,也就是说,是发生在纪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议兵》记云:“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
《韩非子·喻老》记云:“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都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干的事,而并非是发生在纪元前十八世纪的夏朝的事。
其中《韩非子》所说的“设炮烙”之“设”字,更有点明炮烙之刑乃殷纣王所发明之意。 司马迁写《史记》时,采择上古传说、鉴别史料,是非常慎重、谨严的。
在《夏本纪》中,关于夏桀的恶行,他只写了“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不堪”一句,没有说夏桀发明或使用炮烙之刑。但在《殷本纪》中,他则明确写上了:“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炮格即炮烙。 清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他的名著《历代刑法考》中,详考了历代的刑法状况。
考证的结果是什么呢?在夏朝一节,他列了四个条目,曰“五刑”、“肉刑”、“赎刑”、“孥戮”,每一条目的内容里,都没有炮烙之刑。但在商朝一节,他明确地列出了“炮烙”这一条目,条目下所引的证据,就是《史记·殷本纪》所载的“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在近人所写的历史演义中,也都是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发明的,没有见到说是夏桀发明的。比如陈穉常先生写的《中国上古史演义》详细地描写了殷纣王和他的宠妃妲己发明炮烙之刑的经过,而根本没有提夏桀与炮烙之刑有什么关系。
这虽是一部演义小说,有许多细节是推想出来的,但故事的基干却是真实的。本书是在中国上古广泛的神话、传说、地质、生物、考古、金石、甲骨、古典书籍及近人著作多方面的史料中,选择比较可信的,用通俗、轻松、带有故事性的描写,编成章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