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仲淹怎么读音
“范仲淹”的读音是【fàn zhòng yān】。
释义: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
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同时主张诗**新,是北宋诗**新运动的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发个人政治怀抱的《岳阳楼记》为代表作。
人物生平: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1]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个人作品: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174] 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典故: 严谨治学 范仲淹替人写墓志铭,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能够不谨慎啊。
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刺史,知州写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隽,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人必然心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争论的原因啊。”范仲淹听后,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2. 范仲淹怎么读音
“范仲淹”的读音是【fàn zhòng yān】。
释义: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同时主张诗**新,是北宋诗**新运动的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发个人政治怀抱的《岳阳楼记》为代表作。
人物生平: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1]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个人作品: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174] 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典故:
严谨治学
范仲淹替人写墓志铭,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能够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刺史,知州写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隽,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人必然心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争论的原因啊。”范仲淹听后,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3. 江上渔者 范仲淹 (带拼音)
《江上渔者》 《jiāng shàng yú zhě》 宋·范仲淹 sòng ·fàn zhòng yān 江上往来人, jiāng shàng wǎng lái rén , 但爱鲈鱼美。
dàn ài lú yú měi 。 君看一叶舟, jūn kàn yī yè zhōu , 出没风波里。
chū mò fēng bō lǐ。 扩展资料: 出自 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56533,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4. 渔家傲 范仲淹 注音
现代汉语拼音注音如下:
《yú jiā ào ·qiū sī 》sòng dài :fàn zhòng yān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sā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 ,héng yáng yàn qù wú liú yì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sì miàn biān shēng lián jiǎo qǐ ,qiān zhàng lǐ ,cháng yān luò rì gū chéng bì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zhuó jiǔ yī bēi jiā wàn lǐ ,yān rán wèi lè guī wú jì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qiāng guǎn yōu yōu shuāng mǎn dì ,rén bù mèi ,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释义: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赏析: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释义: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紧张的军事形势。上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
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部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释义: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燕然未勒归无计”(释义: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燕然未勒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与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5.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拼音版
苏(sū)幕(mù)遮(zhē) 范(fàn)仲(zhònɡ)淹(yān)
碧(bì)云(yún)天(tiān),黄(huánɡ)叶(yè)地(dì),秋(qiū)色(sè)连(lián)波(bō),波(bō)上(shànɡ)寒(hán)烟(yān)翠(cuì).山(shān)映(yìnɡ)斜(xié)阳(yánɡ)天(tiān)接(jiē)水(shuǐ),芳(fānɡ)草(cǎo)无(wú)情(qínɡ),更(ɡènɡ)在(zài)斜(xié)阳(yánɡ)外(wài).黯(àn)乡(xiānɡ)魂(hún),追(zhuī)旅(lǚ)思(sì),夜(yè)夜(yè)除(chú)非(fēi),好(hǎo)梦(mènɡ)留(liú)人(rén)睡(shuì).月(yuè)明(mínɡ)楼(lóu)高(ɡāo)休(xiū)独(dú)倚(yǐ),酒(jiǔ)入(rù)愁(chóu)肠(chánɡ),化(huà)作(zuò)相(xiānɡ)思(sī)泪(lèi).
6.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整首文言文读音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